连山林场培育珍稀树种探讨
2015-06-01龙成
龙成
摘 要:近年来,经济发展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很多省市政府都对发展林业特别是培育珍稀树种特别重视,从事林业专业研究的专家学者们也对珍稀树种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发展思路,他们认为在未来发展中更注重可持续发展,培育珍稀树种是工作重点,并且能够促进珍稀树种产业的快速发展。本文以广东省连山林场为例,对林场培育珍稀树种的主要技术措施进行了系统详述,从规划布局、树种选择、苗木培育、造林设计、幼林抚育等技术要点和措施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对连山林场培育珍稀树种探讨,并对连山林场培育珍稀树种的经营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连山林场;森林资源;经营
一、珍稀树种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
1.珍稀树种的市场需求现状。一个产业的发展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要想分析珍稀树种在我国的发展情况,首先需要明确目前我国绿化对珍稀树种需求情况如何。珍稀树种造景美、内涵丰、寿命长,是园林的宠儿,绿化市场对珍稀树种的迫切需求无可厚非,这说明发展珍稀树种大有可为。目前,红豆杉、红椆、楠木、浙江樟、香樟、榉树等珍稀树种在园林绿化中应用颇多。另一方面,珍稀树种除了应用于绿化,其木材具备材质好、用途广、不可复制,坚固耐用、商业价值高等优秀特点,而且具有艺术、收藏和传承历史文化的特点,超出一般使用价值,是一种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特需的战略资源。珍稀树种的市场需求旺盛。
2.珍稀树种的发展前景。从政策层面看,珍稀树种发展有着良好的政策支持。在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苗木行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很多省市政府都对发展林业特别是培育珍稀树种特别重视,从事林业专业研究的专家学者们也对珍稀树种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发展思路,他们认为在未来发展中更注重可持续发展,培育珍稀树种是工作重点,并且能够促进珍稀树种产业的快速发展。
从社会需求方面看,旺盛的市场需求推动了珍稀树种的发展。珍稀树种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珍稀树种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在全国各地,随着城市建设的档次不断提升,不少珍稀树种成为城镇绿化的新主角。因此,发展珍稀树种是林木产业未来的新热点,珍稀树种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深受林业单位和市民的青睐。
二、连山林场树种现状及发展措施
1.连山林场自然概况及树种情况:(1)自然概况。广东省连山林场位于广东省西北部,地处粤、湘、桂三省交界,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1°56′-112°12′,北纬24°33′-24°41′。林场地处南岭山脉南麓,山峰多为南岭山脉余脉。场内群山连绵,逶迤纵横,构成了崇山峻岭、溪谷纵横、山地与丘陵交错的环境。全场最高山是北部芙蓉山,海拔1436m;南部大帝头山1342m,东部高山1027m,西部黎头山1277m。全场以海拔高度划分,可分为中山、低山和丘陵三种地形类型。林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8.8℃,气候温和怡人;年均降雨量1698mm,雨量充沛且雨热同季,林地小气候特别明显。每年3-7月,云雾缭绕,平均相对湿度82%,平均年蒸发量1309mm。特殊的小气候环境、充沛的雨量和温和的气候条件,使连山成为了广东杉木中心产区之一,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绿阔叶优良珍稀树种如楠木、红锥、红豆杉、香樟、荷木等生长良好。(2)林场树种概况。林场总面积14.6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4.2万亩,占总面积的97.0%;林业用地面积中,生态公益林9.6万亩,占67.6%,商品林4.6万亩,占32.4 %。但长期以来,林场管理体制不完善,森林资源过度开发,造林多以杉、松木纯针叶林为主,严重制约了生态安全保障能力。
2.连山林场珍稀树种培育方案。根据2015年国务院《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明确界定国有林场生态责任和保护方式。国有林场主要功能明确定位于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森林资源培育战略基地。今后连山林场发展思路是以现代林业理论为指导,以提高林地生产力为核心,以实现森林面积和蓄积“双增”为导向,以建设高标准珍稀树种培育项目为主要目标,通过采取新造、改培等技术措施,营建优质、丰产的珍稀树种森林资源储备,实现林地增产、职工增收、社会增绿,对巩固生态成果,优化资源结构,增加森林资源储备,维护国家木材安全,为区域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以珍稀树种培育项目为依托,结合连山林场实际情况,通过新造、改培等技术措施,达到调整树种结构和林分结构,应坚持以下建设方案:(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设计,富有特色原则。要求相对集中连片,规模营林。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围绕培育特色珍稀树种示范基地,确定营建树种和培育方式,形成特色。(2)适地适树,造改结合,分类经营原则。珍稀树种培育建设要根据自然条件和森林资源现状,适地适树,宜造则造,宜改则改,分类经营,合理安排更新造林和现有林改培规模,大力培育珍稀树种林。(3)科学营林,措施集约的原则。按照珍稀树种生长量预期目标要求和培育大径良材要求,采取科学的、集约的技术措施进行新造林或改造培育,保证林分稳定快速生长。(4)规范建设,示范带动的原则。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建成规模适中、科技含量较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经营水平高的不同培育类型的珍稀树种示范区,推动全省乃至南方片区全省珍稀树种基地的建设。
3.发展的主要措施。(1)造林地选择。根据珍稀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通透性好、小气候适宜等立地条件优良的林地定为培育珍稀树种基地。同时,对乡土珍稀树种、受国家或地方特别保护的植物种类,古树名木等不得进行破坏,应加强给予保护。(2)树种选择。选择的珍稀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应尽可能地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即适地适树,使树种的生长潜力得到有效发挥。选择的珍稀树种的各项性状(经济性状和效益性状)应尽可能地满足造林目的的要求,即生产木材、防护、美化环境等。树种选择还应注意树种资源的多样化,既要有主格调(主要树种),又要有较多植物种的有机合理配合,还应因地制宜地确定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乔灌木的比例。(3)苗木培育。造林必须采用良种壮苗。苗木选择母树林中的乡土树种种子进行育苗。选用外来树种,须经过引种试验、培育试验,而后进行大面积培育。为确保苗木质量,保证有足够的苗木上山造林,在造林前一年,进行育苗。苗木按照如下流程进行培育:苗床播种→选择优势小苗上袋培育→水肥管理→分级→选择出圃。出圃苗木质量要求:高度0.8米以上,地径1.0厘米以上,无病虫害。起苗运输必须采用硬塑料筐装运,以免伤苗和散袋。 (4)造林设计。①林地清理。采用免炼山带状清理林地方式进行林地清理。即将林地内除保护树种外所有的灌木、杂草劈除,伐根低于5厘米。然后按照行距布置,要求沿山体等高线方向将伐倒物归带,清理出种植带。要求种植带宽度1.2米,带上的杂草全部铲除干净。②挖穴整地。 采用穴状整地方式,挖明穴,50×40×40cm。将穴土全部挖出放置在穴的两侧,拣出石块和树根,待自然风化后回穴。 ③回表土和施基肥。将表土回到穴内并施基肥。方法是将穴上方表土铲起打碎,然后回填穴内至1/2深度,施放基肥并搅匀,然后再将表土回满穴。基肥采用腐殖质和磷肥的混合肥料,每穴施放1公斤。④栽植。采用植苗造林方式。栽植时间1-3月份为宜,最迟不超过4月份,雨后阴天或小雨天进行为宜。栽植时,一要将苗木塑料袋撕破脱袋;二要从营养土外侧向内压紧土壤;三要扶正苗木,居于穴中央,使根系舒展,做到“深栽、不窝根、压实”。种植完毕,在穴面回覆厚度约5厘米的松土,以隔断穴内毛细管,防止水分蒸发,确保成活率。⑤幼林抚育。实践证明,采用化学除草剂进行抚育是幼林抚育的最佳方法。造林后当年5月和8月各抚育一次。使用除草剂进行幼林抚育,一要掌握抚育时机,在林地杂草刚见绿时进行为最佳时机;二要保护好幼苗,以免伤及;三要选择合适的除草剂,草甘膦除草剂可以杀死杂草根系,杂草死亡后不再萌发,抚育效果好。⑥追肥。结合幼林抚育,抚育后即进行追肥。追肥使用复合肥料,每株施肥量为0.25公斤。⑦病虫害防治。对造林地进行经常性的巡查,发现害虫及时进行防治。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措施为主,物理、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治理方法,做到治早、治了。
三、结论
连山林场的定位是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由木材生产为主转变为生态修复和建设为主、由利用森林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转变为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为主,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生态文明的林业发展思路。根据国家政策引导,结合广东省实际情况,以建设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为导向,大力培育乡土珍稀树种,以发挥国有林区生态功能。林场的建设重点是林业生态系统的林业产业体系开发,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同时,加强珍稀树种的培养,以明确定位,转变观念,加强建设,及早谋划,促进林场林业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东进,谢益林,李树忠等(中国南方高保护价值森林判定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9(2):9-14.
[2]陈世清.广东省国有林场经营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7.
[3]陈念东.私有林补贴制度设计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