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心传心悉心育人

2015-06-01朱炳霞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5年5期
关键词:树人立德师生

朱炳霞

北师大林崇德教授在《教师大计师德为本》中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他谈到素质教育时曾大声疾呼:“素质教育,创新精神是核心,师德是灵魂,课堂是主渠道,要以教学活动为中心。”在他的报告中多次强调:“教不好课的教师不是好老师,只有把课上好才是好老师。”这一论断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师德建设的立足点和归属——让教师的立德树人更多地发生在课堂。

要实现这一目的,情感的建立与融合至关重要。同时,以心传心,利用课堂的有利机会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是实施教书育人、以德树人的重要前提。

一、以心传心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常言说,“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德者师之魂。”

教师要担负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必须依靠情感沟通的强大作用。教师必须以情感为桥梁,搭建教师和学生之间知识、经验、能力的通道,实现课堂的教学目标。如果没有和谐的师生情感交流,课堂就会如一潭死水,激不起学习知识的浪花;如果没有师生感情的建立和有效表达,学生对教师就是怀疑和不信任的;处于这种情况下的课堂,就是无效的课堂,教师的教学环节是失败的。反之,如果师生之间建立了和谐美好的感情,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唤起他们成功的欲望,师生之间就会生成有效和成功的互动。

“感人者,莫过于情”,寓情于教,以情动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课堂教学作为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更要求教师创造美好的情感氛围,在互动中实现师生知识、情感等多方面视界的汇聚、碰撞、融合,建立起一种长久而和谐的情感,学生才能够自觉而愉悦地接受教师的教,课堂才会充满无穷的可能性,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保障一系列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总之,情感沟通是我们上好每堂课的最关键的因素,是我们完成教学目标,实现教学任务,达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最基本的条件。

二、悉心育人学生感其言仿其行

一个合格的教师,学生会喜欢你、亲近你,愿意听你的话,也愿意向你倾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学生不乐意接受教师的“教”,则无论教师如何努力,也难以收到育人的效果。只有当学生的情感大门朝着教师敞开时,师爱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才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信赖感。这样,“师爱”和学生的“爱师”才能融合起来,成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坚实起点和牢固基础。教师是学生崇拜和模仿的对象,教师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有效引导学生去做人和学习。教师必须“立德树人”,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打动学生,提高学生的学识和修养,这是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

1.感染人的笑容

面对学生,教师真诚地绽放自己的笑容,既让学生看到自己得体的教态,也是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迈出的第一步。

作为建立人际关系的一般准则,面带微笑是初次见面给人留下良好印象的关键所在。笔者从教生涯的最大体会,就是教师如果从第一节课开始,就一直以微笑的教态与学生相处和沟通,就能轻松地达到答疑解惑的教学目的。因此,每当接手一个新的班级,从踏上讲台的第一课起,我都会以最真诚的微笑和同学们打招呼,或自我介绍,或请同学们进行自我介绍,通过幽默的语言,打破师生之间的陌生感,如坐春风般地开始新一轮的学习。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在第一次学生和老师见面的时候,让学生对老师心生好感,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中一直充满愉悦感,这种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不仅很快适应学习生活,而且对培养他们良好的课堂听讲习惯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微笑是一面镜子,它折射出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融洽的师生关系,它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它促进学生课堂的积极思考。使学生在“感其言,仿其行”的友好情愫中汲取知识,形成理念,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己的思想品质,

2.富于亲和力的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在课堂上具有亲和力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富有鼓励性的评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教师在将书本知识和教学用语融合成课堂语言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发挥其激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知识的功能。如“你真棒!”“你的声音很响亮!”“你读得很流利!”等简简单单的评语,会使学生信心大增。乌申斯基所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只有正确驾驭好课堂语言,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来弥补教学内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在教学生生字的时候,我会适当地将生字变成字谜让学生来识记,如“碧”字,变成字谜是“王老头,白老头,一起坐在石头上”,学生一边念着谜语,一边学会了生字。教学词组时,我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后,便出示了黑板上的“建高楼”游戏,面带微笑说:“接下来老师要和小朋友们玩个游戏,看看哪个小朋友能想出最多的类似词语,把高楼一层一层往上造。准备好了吗?”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许多甚至是我都没想到的词语.最后我说:“小朋友们真能干!楼造好了,我们能不能给它取个有意思点的名字呢看谁的点子最有新意!”结果,“AABB世界”,“AABB王国”等都来自学生的创意。课堂中,我看到的是会心的微笑,瞪大的眼睛,积极的配合,认真的思考。这样,每一堂课我都与学生享受到美好的知识体验。

3.恰到好处的引导

在课堂中,教师应该从尊重、信任学生的角度出发,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积极地鼓励学生,根据生成性的反馈信息,相机进行点拨和引导。通过恰当的引导,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能力,提升师生阅读教学中对话的质量。

引导学生紧扣重难点设疑问难,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思考分析问题,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读书方法。如《黄山奇松》这篇课文,引导学生抓住题目质疑,可引发这样的思考:黄山奇松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被称为奇松?它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进行描写的?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议议画画来释疑解难,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如水到渠成一般。endprint

课文有时在人物的心理活动处留下空白,有时在故事的结尾处设下悬念。有时在人物对话中安排省略,有时在事件情节之间出现跳跃。这些空白、悬念、省略、跳跃本身是有内容的,可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填补空白。如教学《狼和小羊》一文,这篇课文以狼向小羊扑去,为了点燃学生发散思维的火花,我引导学生质疑:狼吃了小羊了没有?小羊的最后命运会怎么样呢?留给学生去推测、去判断,培养思维的独创性,鼓励学生续写小羊的命运。

常言道“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贵知疑,学固然重要,但先要学会提问题,那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思考问题的动力。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地、长期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将会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自主学习,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诚挚的爱心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育的全部奥妙就在于爱儿童。”由此可见,教师的爱多么重要。教师只要真诚真心付出爱,不但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温暖之情,而且还很容易打动学生,启迪学生心灵,唤醒学生理智,从而把握成功的教育真谛。

我曾经教过一个特别淘气的学生,他学习成绩不太好,行为习惯也不好,总是打架,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在一起。我用和风细雨的语言感化他,用精诚所至的爱心对待他。课堂上,常常提问他回答问题,他只要把最简单的问题答对了就可以得到掌声。这是对他最好的鼓励,让他充满自信。如果有同学告他的状,我就常常悄悄地和他聊天,他保证以后再也不调皮了,可过几天好像又忘了,又开始有同学告状。仅靠聊天不管用,后来我发现他爱好劳动,于是我和同学就选他当班级的生活委员,他很认真的为大家服务。从此以后,我看到了这个男孩崭新的面貌,同学们也不再告他的状了。

现代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物品,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培养。

让我们在教学中先心教,再身教,最后言教,做到立德润物无声;树人要先有方向,再有实践,最后要时刻反思,要充满期待。让我们的师德多发生在课堂,在真实的接地气的课堂中探寻教育的真谛,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立德树人。

(作者单位:山东胶州市第三实验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树人立德师生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麻辣师生
“严以修身”先立德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