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学生的“兴奋点”
2015-06-01刘扬
刘扬
摘 要:高中音乐鉴赏模块中的民歌单元,是很多一线教师比较头痛的一个教学内容,寻找学生的“兴奋点”是在教学实践中慢慢摸索出的一种方法,试图在民歌教学中找准学生的“穴位”,刺激学生,使其对这一内容真正兴奋起来,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结合教材与案例开展兴奋点探寻与研究,使其更具有实操性,希望能抛砖引玉,突破这一教学难点。
关键词:民歌教学;演唱方法;文化背景;语言特点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因此,我国传统的民歌作为高中音乐鉴赏模块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内容,在各个版本的教材中都以一个重要的内容出现。
而这正是一线教师比较头痛的一个教学内容,因为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传统的民歌文化与他们的生活相去甚远,没有兴趣是很正常的一种情况。而艺术类的学生没有兴趣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那怎样让学生对这个教学内容感兴趣呢?很多同行们想了不少办法:视频、音频刺激、小组学习、加分鼓励等等,都具有一定的效果,本人在实践教学中,也都有使用。但感觉这些方法没有刺激到教学内容本身,往往只是形成一种表面形式的热闹,并没有对教学内容有深入的探讨,学生的认知与感受还只停留在肤浅的层面,如果要达到深入的效果,还要另辟蹊径。
要达到使学生“深入”下去的效果,就必须让他们从心理层面兴奋起来。兴奋在心理学里就是高水平的唤醒,新意刺激都会引起唤醒,若是结合记忆唤醒则会出现程度不同的体现。因此,寻找学生在民歌教学内容中的各个兴奋点,在民歌教学中找准学生的“穴位”,刺激学生,使其对这一内容真正兴奋起来,可以帮助民歌教学实现一定程度的突破。
现结合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开展教学兴奋点搜寻实践,结合教学案例阐述如下:
一、演唱方法:探询发声规律的兴奋点
民歌教学中势必有唱,现在的高中生对唱还是很感兴趣的。只不过民歌不如流行歌曲“潮”,所以会被他们不接受。而两者的演唱方法却有很多共通的地方,可以让学生兴奋起来,从而参与进来。
案例:“高亢的西北腔”的教学中,西北民歌独特的真假声结合的演唱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被学生注意后,大家对此有了很大的兴趣,因为学生熟悉的流行歌曲演唱中也有很多地方是使用真假声结合的,而且还被他们认为是一种高超的技巧。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感受到技巧的难度、模仿的好玩与突破的喜悦,从而对西北民歌这一特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气氛也由此活跃起来。兴奋点的辐射作用让接下来的活动,包括探讨西北民歌其他特点以及产生的原因就非常轻松了。还能使用这个兴奋点的教学内容还有蒙古民歌中长调的颤音唱法等。
使用秘籍:教师要做适当的示范,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花费一些时间进行模仿实践,比较好的学生要给予加分鼓励;需要提前准备一两首有相同演唱技巧的歌曲片段供学生对比欣赏和练习。
二、舞蹈动作:呈现肢体特色的兴奋点
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歌是可以载歌载舞的,有其独特的舞蹈与形体动作,这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个兴奋点。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分别观察头部、手部、腰部、脚步等动作特点,并简单分解模仿,大部分学生能够接受并很开心地完成。
案例:在“独特的民族风”的教学中,蒙、藏、新三个独特的少数民族,其舞蹈资料是非常多的,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几个作品,让学生体验感受,蒙古舞蹈的抖肩、押腕等动作;藏族舞的踢踏、甩袖等动作;新疆舞的动脖子、踮脚、旋转等动作。
使用秘籍:这些动作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寻找、模仿,并总结出其各自的特点;这个兴奋点的开发需要班级有外向、好表演的学生带动,而针对有些比较害羞的学生,可以结合平时课堂成绩积分,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实践表演。
三、作曲规律:普及乐理知识的兴奋点
大部分学生对作曲是很感兴趣的,尤其是他们耳濡目染现如今的流行歌坛上那么多创作才子、才女,是他们的偶像,偶像做的事情应该是特别高不可攀的,而当他们发现,其实作曲有很多规律可循,并不是那么深不可测时,他们兴奋了。针对教材中提供的民歌,同时可以找到相应的创作歌曲来进行对比欣赏,让学生感受两者的关联,从而了解歌曲创作过程中很重要的部分环节。
四、文化背景:创设鉴赏意境的兴奋点
民歌的风格特点形成与当地的文化背景有着深厚的关联,后者就像是前者生根发芽的肥沃土地,源源不断输送着滋养生命的养料。对于教学步骤来说,文化背景的了解对进一步鉴赏也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而各地不同的文化背景也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学生对独特的东西一般会印象比较深刻,可以利用这一点寻找到切入点,刺激学生的好奇心,达到兴奋度。
案例:在教授“中原地区的民歌”时,要利用学生对中原地区的好奇,因为这里本来就是一个蕴藏深厚历史背景和充满传奇故事色彩的地方。炎帝黄帝的传奇、梁山好汉的故事、孟姜女的故事等等都可以赚足眼球;形式要活泼一点,可以是学生讲解、老师补充、视频故事、提问回答等。这样可以马上感觉到学生聚焦的眼神,教师很有成就感。
这个兴奋点的使用还有很多内容可以拓展,比如:西北地区“走西口”的故事;多彩云南的多民族特点;“吴声”“楚声”的由来等等。
使用秘籍:注意不能上成地理课或是历史课,一定要注意比重,这些都是铺垫,真正的重头戏还是当地的民歌。所以,在侧重某一个地区的文化背景,引起关注后,其他地区轻描淡写地带过就可以了,毕竟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
五、语言特点:辨析语音语调的兴奋点
歌曲一定离不开语言,在民歌中语言的特点是与很多音乐要素直接关联的,比如:旋律、节奏、演唱方法等。可以通过对方言的探索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这也是比较能引起学生兴奋的一个知识点。
实践证明,以上的一些方法可以比较深入地在内容层面刺激学生的兴奋点,在教学上收到实效。而且,兴奋点的安排既可以多个递进,也可反复重叠,应根据具体情况予以选择,这样,难学难教的民歌课堂就变成了由一个个兴奋点串起来的熠熠生辉的“珍珠项链”,让师生赏心悦目、不亦乐乎!
从学生心理的角度来说,兴奋点教学方法比较符合高中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喜欢比较深入的、专业角度的内容剖析,喜欢亲身体验的活泼形式;但太难、超出他们能力范围的内容,他们也不干,这对于教师的拿捏技术真的要求很高。本人的研究也只是抛砖引玉,略微在课堂上改善局面。
实际上,音乐课堂的力量还是远远不够的,后续的拓展并不够,仅仅靠第二单元四节课时,也只能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傳统的民歌似乎在当今学生中仍然很难引起真正的兴趣,为什么学生感受不到其中的美感呢?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继续探讨的一个问题!
编辑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