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国梦需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资源
2015-06-01王晓乐
王晓乐
摘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孜孜追求的梦想,实现这一梦想,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资源,使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实现中国梦的不竭源泉,使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文化基础不断得到巩固。
关键词:中国梦;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资源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2-0120-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并强调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一系列重要讲话当中,深刻阐述了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的中国梦。因此,准确把握中国梦的内涵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理论课题。
一、中国梦的本质和实现途径
(一)追寻中国梦的历史轨迹
回顾中国的近代史,中国梦的出现与之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梦同中国的近代史一样,走过了从辉煌到衰落再到复兴的曲折历程。1840年的鸦片战争彻底打碎了中国人的“天朝之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从此,无数仁人志士为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独立梦”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富强梦”,开始了艰辛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从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不触动封建根基的改良运动、以太平天国和义和团为代表的农民革命战争、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变法运动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革命派,虽然一次次奋起抗争,但均以失败告终。在经历了无数次的锤炼后,终于找到了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寻求民族解放、实现民族富强的道路,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怎样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了我们党面临的新问题,经过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从此中国人民真正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
(二)中国梦及其本质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同志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闭幕式上进一步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揭示了“中国梦”既是实现伟大复兴的民族梦,又是实现繁荣富强的国家梦,更是人民幸福的人民梦。
(三)实现中国梦的途径
1.国家层面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倒骑毛驴的张果老永远到不了蓬莱仙境”,因为张果老虽然面朝东方,但是毛驴的行进方向却是朝西,这就说明,道路错了,结果只能是南辕北辙,因此如何选择道路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实现中国梦为什么一定要选择中国道路,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选择“美国梦”“欧洲梦”,那是因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这条道路是我们党在探索和实践当中总结出来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正确的选择,是必然的选择,我们可以这样说,中国梦实现之日,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之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方,就是中国梦的现实。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是一个宏伟的事业、美丽的蓝图,需要一种强大的力量做保障。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在一盘散沙,各自为战的状况下,中国梦无法实现。本人认为,实现中国梦,需要凝聚三种力量,第一是团结的力量,“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第二是改革创新的力量,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在今后的前进过程中,我们仍然会遇到复杂的问题和发展瓶颈,只有坚持改革,才能寻求突破;第三是实干的力量,今天的中国强大了、人民生活富裕了,但是我们没有懈怠的理由,还需要有实干的精神去拼搏、去奋斗。
2.个人层面
“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从个人层面,如何实现中国梦?笔者认为,首先,人人都要有梦想。“有梦想,有机会……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这个梦想可大可小、可远可近,因为梦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和前提。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就应该善于利用、把握和创造有利的机会,正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把平时的积累和准备在机会所提供的平台上加以展示。其次,个人梦要根植于中国梦。“大河没水小河干,小河有水大河满”,回首过往,我们之所以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甚至命运,能够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正是得益于国家的强盛、社会的完善,得益于党带领人民对“中国梦”的追求,正所谓“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最后,实现个人梦要依靠求真务实的态度。“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同样的道理,不干,个人的梦想就会成为黄粱美梦,我们必须要有“精卫填海”的决心,有实干的行为,个人梦才有可能成功。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资源
“文化就像一个绵延不断的河流,源头来自远古,又由许多支流、干流汇合而成。文化交流是民心工程、未来工程,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每一个民族都有与其他民族不同的文化。中国文化当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是先辈们给我们传承下来的宝贵的历史遗产,它记录了历史的发生、发展演化过程,形成了世代相传的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每个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当中。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繁衍生息、不断强盛,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华民族孕育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指那些历经沧桑仍能够传承下来的文化精华,具有超越时代的特征,与社会的发展方向相同步,与民族的利益和人民大众的福祉相契合,与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取得的成果相呼应,是维系整个社会共同理念、思维和价值追求的精神成果的总和。
(二)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
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中国古代哲学家的“天人合一”观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历经了一个宗教化、哲学化的演化过程。而具有哲学意义上的“天人合一”观,最具代表性的是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但其主张各不相同。儒家文化关注的是社会治理,强调“尽心、知性、知天”道德意义上的天人一性,而道家文化主张的是“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的无道德意义上的精神境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它与当前我们构建的“和谐”社会有着许多的契合点,蕴含着丰富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表现在自然生态上,强调“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周易·文言》)用现代语言来表达就是既要尊重自然界发展的普遍规律,不能超越它的承受力,去征服自然,又要注重发挥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避免以过度消费、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表现在政治外交上,注重协和万邦,善邻怀远的国际关系观念,始终秉承强不执弱的态度,维护国家主权独立,使中华民族万众一心、自立自强、百折不饶,成为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表现在经济建设上,就是要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和思想方法看待国内生产总值,防止任何片面性和绝对化。把加快经济发展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真正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避免不惜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片面追求一时高速度的错误发展道路。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经过三千多年延续发展而来,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内容博大精深,除了天人合一精神、自强不息精神、以民为本精神,还有很多,例如:仁者爱人的仁政文化,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等,它们都体现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
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充分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正能量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它对应于人的心灵,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中华民族五千年艰难的发展历程中,优秀传统文化川流不息、世代传承、历久弥新、发展至今。特别是在近代,中华民族虽然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从未断裂,反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中,在不断地继承和发展中拥有了更加强大的生命力,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日益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文化资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弘扬一切有助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稳固实现中国梦的文化根基。一是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二是有助于提升文化软实力,树立良好国际形象。三是有助于增强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的文化价值认同,提高民族凝聚力。四是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两岸同胞有着共同的血缘、相似的文化,有着割舍不断的骨肉深情。加强台湾与大陆的文化联系,对于增强两岸同胞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对于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至关重要。
四、结语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面对新时期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资源的汲取还有明显的不足,还有广阔的空间等待挖掘。我们应当合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其进行探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地促进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让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服务于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衣俊卿.文化哲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0
[2]金源浦.“中国梦”的文化源流与时代内涵[J].学术前沿,2013(4).
[3]王政堂.中国共产党追寻中国梦的历史轨迹[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