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美术素养

2015-06-01梁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5年4期
关键词:美术幼儿艺术

梁源

幼儿美术教育是教育者遵循幼儿教育的总体要求,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美术欣赏或美术创作活动来感染幼儿,培养其艺术审美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最终促进其人格和谐发展的一种审美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美术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对其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日益受到大家的重视。幼儿教师既是美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也是幼儿完整人格的塑造者,又是创新能力的启发者和培养者,要满足幼儿身心发展需要,提高其审美修养和艺术素质,教师必须要具备完成这些任务的素质和条件。

一、正确的幼儿美术教育理念

美术教育应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作为幼儿教育组成部分的艺术教育,其核心就是艺术启蒙教育,艺术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知识、技能的传递,而是注重幼儿情感的培养和自我表达、精神创造的满足,使幼儿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美的人。这将使幼儿终身受益,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美术教育应该尊重和满足每个幼儿的艺术审美需要。幼儿天生喜欢美术,他们很容易对美术活动产生自发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应充分认识幼儿美术学习的特点和个体差异,重视和尊重幼儿的这些差异,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创造,善于站在幼儿的角度,发现、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美术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美术活动中创造的快乐。

二、扎实的美术基本功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幼儿教师的基本功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较为均衡的能琴、善舞、能画、能说、能讲,且能懂得幼儿教育理论知识的专门人才。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和基本技能,且具有较强的绘画能力(简笔画、水粉水彩、油画棒、彩铅画、装饰画等),手工工艺的造型能力(折纸、纸浮雕、立体纸造型、布工、橡皮泥、创意泥等),进行艺术创作活动的实践能力(包括黑板报、海报、美术字、废弃物的利用及环境美化、玩具、教具的制作等),并在此基础上熟练地掌握幼儿园美术教学方法,这些都是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必备的基本功。

三、出色的美术活动组织能力

(一)组织各种形式美术活动的能力

要善于用富于童趣的语言和动作组织美术活动,让幼儿产生轻松、愉悦的游戏心理,使他们更加乐于参与活动,更能放松、大胆地表达意愿。如采用拟人、比喻的方法向幼儿阐明创作意图,可以让绘画内容与幼儿生活关联,使他们产生丰富的想象、创造。现在的幼儿美术教育活动采用的是多渠道的、开放的、动态的美术活动形式,更多的与幼儿的生活、游戏融合在一起。

(二)将美术知识、技能应用于实际教学的能力

结合各种体态语言进行形象生动地讲解和描述,尤其是生动、具体的情景性语言,将美术技能中一些抽象的内在规律转化成贴近幼儿生活的浅显道理,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这里强调的操作并不是幼儿美术具体技巧,也不是最后完成的美术作品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而是强调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在多种感官协调下所获得的体验。对幼儿今后的审美修养和艺术素质的发展来说,这远比单纯的技巧要重要,并且有意义得多。

(三)鼓励幼儿的创造性想法和表达能力

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力。幼儿所特有的不受客观世界规则所约束的想象力,使他们具有独特的创造天赋。幼儿美术作品的珍贵之处,恰恰就在于他不受任何条框和规则的限制,不用考虑逻辑和比例,凭他们自己的想象和主观感觉来表达自身的情感。从幼儿美术教育的角度来说,一幅精美的或栩栩如生的作品可能并不比一幅随意的涂鸦更有价值。教师要保护幼儿的这种创造性,既要有发现幼儿创造性的眼光,又要有积极的鼓励行为,用欣赏和发现的眼光来评价。

四、发展支持性环境的能力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幼儿园要顺利地开展美术活动,教师应该为幼儿创造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和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给予幼儿体验和感知美的机会。幼儿感受环境的能力是很强的,环境的变化能够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教师应充分考虑大、中、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有目的、有选择地合理布置活动室,可以根据一定的主题内容,并与日常教学相联系,努力营造一种不是模式化的、具有延续性和目的性的、愉快的、富有情趣的环境氛围,以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充分利用适当的时机,让幼儿感受特定环境的气氛,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也是美术教育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教师应积极为幼儿创造机会,让幼儿去感受不同环境的气氛,丰富审美情趣,开阔心胸视野。如在进行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时,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带幼儿去参观民间艺术展览、艺术博物馆等,让幼儿在大量色彩鲜艳、造型生动独特的传统艺术作品中穿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所创造的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博物馆与展览是孩子学习的第二课堂,特殊的氛围、浓郁的特色对幼儿有强烈的吸引力,会在幼儿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有利于充分激发他们的艺术情感,提升个人素质。在特殊的环境中感受到的东西,有许多是在活动室环境中无法感受到的。也可以让幼儿走出活动室、走出园门,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和自然环境中的美。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教师应力求将美术教育活动游戏化,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达到玩与学的统一。

五、较高的美术文化素养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学识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复合的结构。幼儿教师的素质结构应是由通识性知识、教育类知识和幼儿教育专业知识三部分组成的。要组织好美术活动,我们除了自己要绘画、手工,要求知识结构的完整,除了掌握素描、色彩、图案、艺术设计、工艺造型、美术欣赏、幼儿美术教育理论知识之外,还应该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美术教材中涉及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人文、风俗和文化艺术等有关文化方面的知识,教师必须要了解清楚,这样才能更好地向幼儿传达,不能对幼儿的提问“一问三不知”。光有专业的绘画功底,没有很好的理论知识当然是不行的。我发现很多同学就只注重绘画技能的培养,对《中外美术史》、《美术概论》没有兴趣,觉得有相关的文化理论知识并没有什么用处。但当我们真正走进幼儿园时,发现所学的油画、国画、版画等只是我们美术教学一个基础,真正直接用油画、国画、版画的地方很少,而我们的文化理论知识却常常要运用于课堂之中。教师绘画功底强是很重要的,但文化理论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下,教师要具备多样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基本的教育知识与技能、全面的文化理解力,文化素养越高,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思维的清晰度以及文字表达能力就更强,撰写的授课计划、总结、说课稿等就更好。教学能力与绘画能力越强,教学效果就会越好,对孩子也就越有吸引力。我国一位书画大师曾说过,书画艺术学到最后,比来比去还是比学问。无论是提高自身的修养,还是教育他人,都需要有丰富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文化素养的途径就是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在工作中会不断遇到自己上学时候没有遇见过的新内容、新情况,这也要求我们自己要补充一些学校开设课程之外的知识,不断拓展自己教学质量的上升空间。

我认为幼儿教师应在更大的范围做美术活动指导,思维就会更开阔,想法就会更多,目标会更长远,作为一个老师的品质就会提升,教学效果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美术教育是充满灵性的、智慧的活动,不是干巴巴的、教条式的教育,所以老师也需要有智慧和灵性,从仪态端庄、举止优雅到热情饱满地去享受绘画过程和审美鉴赏,处处都是在美术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美感的培养。

猜你喜欢

美术幼儿艺术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纸的艺术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