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与实用视角下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体系构建策略探析
2015-06-01曹群
曹群
基于幼儿教师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课程内容的特殊性,培养合格的学前教育师资必须紧紧围绕其职业特点的实践与实用性,改变当前学生音乐综合能力薄弱的现状,唯有如此,才能满足我国学前教育迅速发展对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迫切需要。在这种局面下,课程建设以突出实践和实用性来构建新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一、当前学前音乐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通过音乐教育,我们不仅可以培养儿童对于美的理解、表现、鉴赏能力,同时还可以陶冶情操、发展智力,促进儿童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尽管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课程中的价值是比较大的,但受传统及认识水平的影响,当前的学前教育专业中音乐课程体系还存在着亟待改进的地方。
第一,在课程目标上,目前的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大都重技术轻实践,绝大多数专业的课程设置是模仿音乐院校而来。受这一理念的影响,学前教育专业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既达不到音乐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又缺乏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不能较好地适应学前教育的需要。
第二,在课程设置上,也存在着脱离实际的问题。其一是课程设置的出发点,学前教育专业对于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素养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以至于超出了实际教学的需要;其二则是当前的课程体系仍然是以学科为中心,教学往往更为注重技能方面的训练,缺乏实践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不能将学到的音乐知识很好地应用到教学之中。
第三,从课程的内容上来说,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较为陈旧,课程内容普遍缺乏实践性和实用性。以技能训练为主的音乐教育,实际上是与当前社会的用人要求相脱节的。
二、实践、实用视角下的学前教育音乐教育课程构建
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从课程建设着手,突出学前音乐教育的实践性与实用性,一方面通过理念转变和更为专业的技能培训,建设高素质的学前音乐教育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通过课程目标、内容及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一)明确课程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的基本培养目标应当定位在“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和音乐综合素养”。这种“综合音乐”素养可以从情感和技能两个层面来看:从情感层面上来说,培养学生对幼儿音乐的感受、理解与表现能力,增强他们热爱幼儿的感情,通过音乐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同时能够形成一定的音乐感知、鉴赏能力;从技能的层面上来说,则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学前教育所必备的基本音乐知识和技能,如歌唱、儿歌表演唱、儿歌边弹边唱、音乐游戏设计、幼儿舞蹈编创以及设计韵律活动等能力,提升学生的整体艺术素质与教学能力。
(二)建立符合教学与职业实际要求的教师队伍
目前担任音乐课程教学的教师大多数都毕业于各类院校的音乐专业。其优点是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较好的理论功底,同时掌握了一定的教学方法,这是值得肯定的。但考虑到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情况,他们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即很容易忽视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以专业的音乐教学理念来设计课程,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一定的问题。对现有音乐课程进行改革,首要的任务就是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符合职业实际要求的教师队伍。首先是师资的配置要合理。一个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教师队伍需要由三部分人组成:其一是在理论和技能方面具有优势的专门音乐教师,其二是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积累起丰富经验的幼儿教师,其三是在幼儿学习理论和实践方面有深入研究的相关学者。通过三者的结合,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既能够具备一定的音乐技能,掌握一定的教学理论,同时还能够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
其次,加强师资间的交流。师资的整合并非单纯地将不同的人聚在一起就可以,而是要实现师资之间的交流,整体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一方面需要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师参与到幼儿园的教学之中,加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对于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实际有所了解;另一方面,幼儿园教师也应当加强自己在音乐理论和技能方面的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唯有如此,才能建立起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三)基于四条课程主线的课程设计
在明确了课程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音乐课程体系的建设应突出实践与实用。为此,需要从以下四个不同方面加以调整。
1.以声乐表演为主的唱音课程
考虑到幼儿园教学的实际以及当前音乐课程开设的现状,新的声乐表演课程需要具备以下两方面的特点:其一是降低课程的难度,选择具有实践性和实用性的教材,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本技能,如演唱歌曲的音准、节奏准确、准确地咬字吐字、分析处理音乐的能力;能即兴进行儿歌表演,具有一定表现和表演能力,而不一味追求高技巧;学习掌握我国汉族、少数民族和外国民族特点浓郁、短小的民歌,拓展学生视野,丰富知识结构;掌握一般音乐欣赏知识,有一定经典曲目的储备,具备为幼儿园韵律活动选择合适的音乐素材的能力,音乐的审美能力是学生今后从事幼儿音乐教育活动质量的基础保障。其二,课程体系要突出学前音乐教育的特点,学习掌握幼儿歌曲演唱与教学基础知识及方法,如学习如何演唱幼儿歌曲,为幼儿歌曲创编律动与游戏,加强幼儿音乐教学能力的培养,让教学内容能够贴近学生工作的需要,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向岗位技能转化,突出其专业和职业、实践与实用,使声乐演唱课程更为科学、合理和实用。
2.以键盘乐器演奏为主的器乐课程
器乐类课程也是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教学重点之一。综合不同乐器的特点考虑,将键盘类乐器作为教学的重点是较为合适的。在这一部分的课程中,同样需要考虑到教学的实际需要,对课程的目标与内容作出调整:首先,在实际教学中,器乐演奏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为幼儿歌曲教学、幼儿演唱、音乐游戏活动提供伴奏,因此在课程上应当以伴奏的教学为主,侧重即兴伴奏以及与幼儿歌舞的伴奏相结合,提高学生边弹边唱能力,让器乐演奏与声乐教学相得益彰;其次,器乐演奏的另一个用途是音乐鉴赏,即让学生通过所演奏的曲目感受音乐的情感和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以舞蹈表演为主线的音乐课程
舞蹈同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音乐课程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实际的教学中,幼儿的音乐学习基本都是唱歌与跳舞、音乐与游戏相结合。以舞蹈表演为主线的音乐课程,首先应结合我国国情,吸收和借鉴国外优秀先进的音乐教育理论(如奥尔夫体系、体态律动、柯达依体系、美国“综合音乐感”等),用于课堂实践探索。其次,加强学科综合,舞蹈与幼儿律动、歌唱与游戏、歌唱与绘画相结合,了解幼儿园游戏的活动类型以及如何设计音乐游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韵律活动和音乐游戏,均要删除那些不必要的舞蹈动作,代之以更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的动作。
4.以舞台实践为主的综合表演课程
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会经常举办各种类型的表演活动,如读书节表演、主题戏剧表演、幼儿操表演等。幼儿教师既要具备声乐、器乐、舞蹈等内容的整合能力,同时也要具有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把所学专业技能变为职业技能。为此应开设儿童戏剧表演课程,戏剧给学生提供了体验表演的机会,通过声、台、形、表的综合训练,激发学生对表演的兴趣、愿望和信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创编能力以及合作能力,从而提高艺术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幼儿教育五大领域中,戏剧属于艺术领域范畴,其价值不容忽视。
针对学时短、场地有限这一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要充分利用课堂为学生提供艺术实践表演展示的机会,教学内容应结合学前教育对人才的需求体现实用性,改变音乐教室的布局,采用活动座椅,以便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及时调整;其次是让学生以实习或者见习的方式参与到幼儿园的表演教学之中,参考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定期进行“我是小老师”技能大赛、戏剧表演节、主题音乐表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把课堂变成舞台,舞台变为讲台,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了解幼儿园教学的实际需要,学习相关的经验,为今后的教学奠定更为扎实的基础,使学生成为既有扎实的音乐技能,又有实践经验具备一定从教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5.四条主线的整合
在明确了四条主线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四条主线的内容进行整合,即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四条主线的整合可以从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来做:首先,从内部整合,做好音乐专业教学内容的整合,如声乐与幼儿歌曲表演唱、歌唱与韵律活动、音乐游戏活动、声乐与儿童戏剧、钢琴与作品赏析、钢琴与边弹边唱、舞蹈与儿童舞创编、乐理与视唱等相整合,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其次,从外部做好音乐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整合,如音乐课程与幼儿园日常活动设计、儿童语言教育、科学教育、家庭教育、儿童健康教育等领域的整合,要始终考虑到音乐教育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幼儿园教学中“五大领域”的一部分,它与其它部分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将各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有效地整合相关领域的内容。
总的来说,当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所存在的问题,究其本质是传统的教学理念、课程体系、师资配置不能够适应新形势下专业教学和职业要求所致。问题的解决有赖于两方面的努力,即一方面通过调配与整合,实现师资队伍的合理化;另一方面通过课程的改革,实现教学内容的科学化,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强调专业的实践与实用性。只有从实践与实用的视角来改革当前的音乐课程体系,才有可能促使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更好地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