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策略研究
2015-06-01张丽楠徐耀芬
张丽楠 徐耀芬
摘 要:创业教育已成为当前高校职业教育开展中又一新的主题。通过论述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入手,提出创业教育开展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进而详细介绍了普通本科学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思路及构建课程体系的具体操作方法。
关键词: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5-0191-02
2012年8月,中国教育部颁布《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要求各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同年,教育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实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至此,创业教育成为当前高校职业教育开展过程中又一新的主题。
一、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打破传统“就业”观念的今天,大学生“创业”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将创业教育纳入高校教育体系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第一,它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进步发展的客观需要。可以说创业型经济具有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转变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的强大功能,因此,加快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普及则显得刻不容缓。第二,它是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技能提升的必要手段,高校应积极转变就业工作思路,重视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技能的提升。第三,它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必然要求。创业教育开展应重视其对于职业素养的提升以及学生做人、做事、谋生、处事、创造力等方面培养。第四,它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要求。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主动精神,应成为高等教育主要关心的问题;世界经合组织把创业能力看成是继学术能力、职业能力后的第三种能力。中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强调要推进创业教育。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策略
(一)以职业目标树立、职业能力养成为核心,转变教育理念
高校创业教育不等同于创办企业的教育。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本身应为大多数学生具备可能的职业素养提供机会,并通过创业活动的参与为她们今后走入职场做好实践实训的预备。在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上,以“三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为基础,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较高人文素养、通晓国际标准和高超技术技能”的涉外型、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二)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养成是关键
1.应注重企业文化精神的示范宣传作用。学院每年从新生入学开始,就与社会企业联手积极共建职业文化素养养成平台,使之成为企业文化引入校园的宣传通道。例如邀请知名企业加盟课程设置,开设《企业认知》课程;邀请企业人士组成企业家讲师团开设企业文化专题讲座、报告会;通过校内网站、电台及微博等新媒体与企业携手宣传创业事迹,弘扬创业精神,传播创业文化等。
2.加强学生参与创业文化的行为引导。大力引导、鼓励学生在校期间组建各类创业社团:黑龙江外国语学院现有SIFE创业社团、职业发展联合会、华宇纵合创业社团等20余个创业类学生社团,活动较为丰富多彩。学院专为每个学生创业社团配备专职的校内和企业导师各一名。为提升创业氛围,加强创业热情,近年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百余项。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省级、国家级、国际级创业大赛,成效显著:龙外SIFE社团多次获得SIFE创业大赛优胜奖项,市场营销学生社团在国家级比赛赛场捷报频传。同时,大力鼓励学生开展创业演讲等第二课堂活动。
3.结合外语办学特色,注重培育创业领域的跨文化交流。黑龙江外国语学院是一所以语言专业为特色的语言类学院,在创业教育开展中,非常注重创业教育活动开展与语言学习相结合。学院将对外交流合作项目外包给学生团队,提供专门场地和设施。组建外语杂志学生社团《STARSIGNS》,自行组织编辑出版英文内部杂志。努力建立融合企业文化的创业文化:在培养创业人才同时,既融合不同国家企业文化,又促进了龙外创业文化的培育和养成。
(三)突破传统课堂模式,拓宽课程资源、改革教学方式与课程模式
高校应大胆突破,将创业教育课程和创业文化培育相融合,实施创业教育课程改革,创新课程资源、方式与评价模式。
1.促进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融合,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模式。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在创业教育课程改革中,将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融合,重视考核方式改革。学院在强调创业文化氛围养成前提下,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职业实践能力的养成。在营销类课程、软件类课程、翻译类等课程中,通过校企合作,试行以销售产品、开发软件、翻译资料作为作业或考核内容,并根据创业团队实际的销售情况、研发情况、翻译成果等作为作业考核的评价标准,试行“作业、作品、产品”三位一体化考核模式。加大创业教育课程实践环节比重,增加企业参与式创业类课程模块设置。以学生参与创业训练、创业大赛及其他创业活动的情况评价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
2.教学资源国际化,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引进先进教学资源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中非常重视与现代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开展合作项目,以语言服务业和其他相关现代服务业为主,引进适合学院专业和职位(群)方向的课程、职业能力证书、师资等教学资源。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国际化,积极引进推广了Seminar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交际法等教学方法;作业设计与部置国际化:引进欧美高校普遍采用的阶段性大作业、小组作业、项目作业等作业形式,结合学生和课程实际情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程考核方式则引进Group Project(小组项目)、Presentation(课堂演讲)、Essay(小论文)等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切实将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运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职业扩展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3.设置职业能力提高课程模块,改革专业课程设置结构。基于学生了解职业环境、促进职业成长需要,高校应该以行业企业岗位需要为载体,在学科专业设置基础上,根据学生职业目标定位,打造学生职业技能提高课程模块。黑龙江外国语学院针对已有专业群对接的5大产业群,以国家和行业职业资格分类为基础,先期调研并确立了19个对接行业,39个代表性职业岗位。并采取根据职业资格标准设置课程,引进行业企业课程为补充的课程设置形式。低年级时学生即介入职业技能课程学习;高年级时,破除专业界限,学生根据专业基础与职业兴趣,自由选择岗位职业技能课程模块,确立就业方向。
(四)打造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支撑平台,保障课外实践活动有效实施
1.拓宽校内创业实训基地建设,开展校企合作。各高校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上,应注意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积极开展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为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黑龙江外国语学院结合人才培养需要,先后与印度塔塔集团、阿里巴巴、东软集团、娃哈哈集团、哈尔滨语堂翻译公司、南京元培翻译集团、哈尔滨市动漫基地等大型企业携手、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并邀请上述合作伙伴的技术骨干、中高层管理干部直接参与教学和实践指导。与敦煌网、俄速通等公司针对对俄贸易与物流行业展开电子商务领域合作,与海尔工贸联合设立海尔创客实验室。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方面,为激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热情,拓展活动参与渠道,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在3号教学楼投资兴建了股票交易模拟大厅、联合国模拟大厅、创业之星实验室、同声传译室、环幕大厅、演播室、微格教室、沙盘游戏操作室等创业实践活动基地。
2.鼓励创办实体,推进产教融合。黑龙江外国语学院目前有包含英语、俄语、法语、对外汉语、国际经贸、财务管理、艺术设计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内的22个专业的7个系别。学院积极鼓励各系结合学生发展需要自办实体,鼓励开展跨系、跨校合作。目前,跨系创办的实体有:英文杂志StarSight、翻译公司、校园电台、传媒公司(主持人、礼仪、策划为主)、书社等。同时,各系还通过学生力量创办了旅行社、电子商务公司、平面设计工作室、家装工作室(室内设计)、纪念品商店、计算机公司等,开展网络维护、系统维修、网页制作、APP开发等创业实体项目。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构建国际领域产教融合。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先后与西班牙萨拉曼卡大学、法国蒙彼利埃高等商学院、东软集团联合举办涉外服务外包学院,培养涉外服务外包人才,向校企一体化模式发展;与黑龙江弗洛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建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弗洛拉学院,培养玫瑰生物制品对外营销和电子商务人才,向校企一体化模式发展;与厦门三乐钢琴厂共建哈尔滨钢琴博物馆,共建黑龙江外国语学院钢琴调律与维修专业(高职),向前校后厂模式发展;继续扩大美国、欧盟工学实习项目,计划到2020年,每年可以选派200名优秀学生赴美国、欧盟参加工学实习项目。
4.明确课程管理机构,设置创新学分。在课程管理方面,黑龙江外国语学院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就业创业教育管理中心。该中心负责统筹创业教育及创业文化培育,设有固定工作人员。指导体系方面,建立院系两级创业教育及创业文化培育指导体系,学院由一名副院长直接主管,各系由学生管理副主任负责创业教育及创业文化培育的实施工作。创业项目管理方面,制定了学院创业训练项目管理办法。学分制课程管理中,设置了单独的创业学分: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创业训练、创业竞赛、创业实践活动,可获得最多8个学分。采取学分置换方式,每名学生可以根据选课需要用创业学分置换其他课程学分。经费保障方面,将创业教育建设经费纳入每年的学院财务经费预算项目。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有效质量监管机制
引导各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不断提高其在专业教育、就业指导课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高校要从教学考核、职称评定、培训培养、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建立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脱颖而出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成为各高校创业教育工作开展的难题之一。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建立在校和离校学生创业信息跟踪系统,收集反馈信息,建立数据库,把未来创业成功率和创业质量作为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指标,以便于更好地反馈指导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邓汉慧.美国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4).
[2]彭仁贤.创业教育的内涵及实施的途经研究[J].就业与创业,2009(10).
[3]初蓓.基于创业能力培养的隐性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