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的调查分析研究

2015-06-01郭宇琪雷虹艳

学理论·下 2015年5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调查研究教育管理

郭宇琪 雷虹艳

摘 要:文章主要以成都中医药大学少数民族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作者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实际经验与调查数据全面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原因,并具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5-0157-02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持续蓬勃的发展,随着高校的逐年扩招以及国家相关部门对教育投入的增加,少数民族学生在大学生中的占比急剧增加,这也使得对大学生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管理工作呈现出更为复杂的状况。总体而言,大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成果是显著的,氛围是积极向上的,凝聚力是持续增加的;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不断革新,“90后”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增强,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不断推广,国际上宗教、民族、安全问题的不断复杂化,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很多新情况和新特点。

一、成都中医药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概况

我校目前在读的少数民族学生约1 000人左右,占全校学生比例的6%,主要以藏、彝、维为主,共计28个民族,覆盖近10个学院。虽然在高校中,少数民族大学生只占到大学群体中的一小部分,但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普遍较差,且大多来自偏远的地区,经济发展滞后。我校资助中心统计数据表明,家庭人均年收入在1 000元以下的特别贫困生有925人,分别占到校内特别贫困生库人数的83.1%和少数民族学生总人数的91.2%。因此,人数众多、种族多样、家庭经济困难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普遍特征。

二、成都中医药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状况

(一)我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总体积极乐观

1.思想政治态度端正。总体来讲,在目前的社会背景下,大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是积极、正确、乐观的。调查显示,63.8%的少数民族学生认为,实现改革开以来,国家经济发展的工作成效显著。此外,同学们对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关注程度。这足以说明,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社会主义的价值形态仍然处于主要地位。

2.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表现出巨大的爱国热情。调查表明:大学生对国内外大事也广泛表示关注,主要集中在与国家、人民根本利益息息相关的例如依法治国(55.6%),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占42.1%),对外关系(占49.5%)等方面。这些数据表明,少数民族大学生仍然具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3.呈现多元化价值取向,但大部分与社会发展潮流基本一致。在调查中,有66.3%的学生认为,党团组织仍然在学生群体中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有l6.1%的学生表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动机主要是对共产主义的信仰,23.2%的同学表示入党动机是为社会多做贡献,多为他人服务,有36%的同学认为加入共产党可以更好地锻炼自己的能力。对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问题上:有34.3%的大学生认为国家和集体利益至上。不难看出,少数民族大学生大部分呈现出健康乐观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文化知识的汲取都有较高的自我期望。

4.肯定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发展自身综合能力,渴望成才。调查显示,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都以积极态度对待改革,同时,对于改善办学条件,他们也表现出期望。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在就业、择业观上也呈现出更加多元的形式,并且会考虑更多的客观因素。当问及在择业时的主要考虑因素时,43.4%的学生表明会把祖国的需要与自己的兴趣结合起来。有19.2%的学生把“有助于自身发展”放在首位,有13.9%的学生表示愿意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一切服从国家发展需要的占10.2%。以上结果表明:在择业、就业的选择上,学生一方面注重发挥个人特长,在另一方面也注重国家的未来发展,这也体现了高等教育体制的成功之处。

5.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能正确对待个人存在的问题,具有较强的进取精神。由于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都来自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些聚居区地处偏远农村,普遍存在例如经济发展滞后、就业机会缺乏、学习氛围淡薄的问题。但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基本都能以乐观的态度面对自身的困难,努力学习表现,以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式争取到奖学金以及助学金,表现出了积极进取的学习生活状态,也缓解了因为家庭贫困而带给自己的经济压力。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中仍然存在矛盾和困惑

现代青年都追求个性发展和无拘无束的生活,渴望更大的私密空间和个人决策力。但是在关于同学的信仰问题上,答案却是五花八门。其中有36.8%的学生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有18%的学生信实用主义;信自己者占到12.2%,对宗教信仰的占12%,不清楚自己信什么的占10.3%,无神主义占9.3%。这些都暴露出少数民族大学生内心存在着信仰缺乏和价值缺失的问题。

1.面对“毕业=失业”的困难,大部分学生会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焦虑、失落等“就业综合征”,以至在认识上产生怀疑和偏差,使行动和认知产生较大的矛盾,在行为上则表现为抗拒、自卑等症状。

2.缺乏诚信,价值取向更加功利化。调查显示,大学生认为目前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缺乏诚信或诚信意识淡薄(52.7%)的问题,这一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违反考试秩序(48.1%),虚伪对待同学朋友(35.9%),个人简历信息不实(36.2%),拖延助学贷款归还(23.3%),在网络上不负责任发言(18.9%),无理由不按时交纳学费(15.6%)。虽然这些诚信意识淡薄的现象与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信用状况有极大关联,这些问题对于大学生群体还是可以很大程度上进行纠正,因此加强诚信教育箭在弦上。

3.生活与学习压力的问题形成潜在的不稳定因素。调查显示:有30.1%的同学承认自己的家庭无力负担自己的学费;17.2%的同学认为学业紧张,同学之间与外校之间都存在很强的竞争关系。由此可见,经济压力与竞争压力成为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尤其是特困学生无法安心生活与学习的的主要原因。而其中的一些学生,无法正确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能正确面对自己所处的困境,自暴自弃,心理问题逐渐凸显,孤立自我,缺乏有效沟通。高校教育管理者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避免有可能会因某种矛盾激化引起突发事件,从而维护高校的稳定与和谐。

三、改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服务理念

从以上调查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在思想观念、道德品质方面,较之以往的大学生已经有很大的改变。思想状况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诚信意识的淡薄等。这种现象要求高校在深入了解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与心理发展的前提下,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开发思想政治品德教育新模式。

(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改革转型期,社会日新月异的进步、生活方式翻天覆地的改变,各种文化思潮交织融合,由此带来的价值取向的多样性不可避免。所以,高校教育管理者应加强高校网络监督,利用网络等新媒体,积极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加强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教育,使其能甄别网络上的不良言论、文化垃圾,避免思想被侵蚀,帮助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人才。

(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教育的作用

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于当代大学生,不仅要爱党,还应该热爱共产党领导下的祖国,如果把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分开对立来看待,只能导致走向爱国主义的反面。爱国意识更多的是一种情怀,对于大学生爱国理念、社会责任、政治信念等价值概念较为淡漠等,高校教育管理者应该帮助其将自身发展同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三者结合起来,在新的历史趋势下将爱国主义情怀发扬光大。

(三)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教育,促进民族团结

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我国一直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长期以来存在的民族问题今后还将继续存在。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逐渐崛起,使得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我们国家的民族和宗教问题,进行民族分裂活动。此外,由于民族问题的影响,加之西方国家入侵的不良价值形态和生活方式,不同程度都会给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对待社会主义及民族团结的问题上带来负面情绪。因此,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弘扬民族团结的教育十分必要。并且高校教育工作者应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展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教育,努力探索符合时代特色、展现民族风貌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形式与模式。

(四)切实解决大学生的实际困难,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贯彻落实

近年来,随着大学招生的“扩招”,少数民族大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贫困生的招生数量逐年递增,由此带来的少数民族贫困生就业问题也成了摆在高校教育管理者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少数民族大学生,尤其是贫困的少数民族学生能否顺利毕业、就业,不仅关乎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问题,而且关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民族政策的落实问题。因此,解决少数民族贫困生就业问题就成了高校贯彻民族政策的症结所在,要站在维护国家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但是,要解决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学校各级部门的积极配合,例如,利用“奖贷助勤补”的资助方式解决少数民族贫困生的经济问题。学院及辅导员要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少数民族贫困生树立积极的人生信念,笑看困境,努力奋斗,诚实守信。此外,学校应推进改革的步伐,改进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校园文化,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

总之,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高校应该努力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培养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努力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切实为社会主义人才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就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切实有效的交流,并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以适应学生和社会的新变化、新情况。

参考文献:

[1]张学娟.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校园适应性调查与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89-91.

[2]张劲梅.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3]杨玉芹.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学校适应问卷的编制及相关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4]卢瑶.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压力源与应对方式及民族认同的关系[D].重庆:西南大学,2008.

[5]宋珊.南疆地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6]仙米西努·阿吉.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2.

[7]雪晴.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32-34.

[8]普丽春.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调查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8(1).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大学生调查研究教育管理
现代大学制度下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创新方向
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调查研究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ERP系统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新媒体视域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