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女权社会主义对中国女性的影响

2015-06-01褚敏牛余凤

学理论·下 2015年5期

褚敏 牛余凤

摘 要:女权社会主义是当代西方国家中女权主义思潮与社会主义思潮结合的产物,它以解放妇女、发展妇女为主题,它倡导的一些思想和观点对我国女性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具有深刻的影响。在女权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我国应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地通过体制改革来维护妇女权利,为女性提供广阔的空间,使女性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获得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女权社会主义;中国女性;女性地位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5-0049-02

女权社会主义的特征首先是它的核心内容是为争取女性权力和利益而展开的思想斗争,是妇女谋求自身解放的思潮和运动。其次是它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围绕妇女问题进行学术研究,她们积极倡导妇女要主动投身于社会实践中,能在社会有立足之地。再次是它具有女权主义思想与社会主义思想、女权主义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相结合的双重性质。

一、女权社会主义的产生

(一)女权社会主义形成的社会根源

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时期——母系氏族时期,女性地位也曾经历了一段高峰期,倍受尊崇。进入奴隶社会,女性地位完全没落,受男性的任意奴役。女性活动的范围也被局限在家庭生活中,主要是相夫教子,完全没有自由,甚至拿女性作为买卖交易。亚里士多德宣称:“妻子是有缺陷的女人,她应该幽禁在自己的家里生活。”[1]进入封建社会,妇女更是男人的附属品,没有任何社会地位。在漫长的欧洲中世纪,基督教教义中也充满神秘主义和反男女平等的色彩。在《撒母耳记上》中,扫罗对大卫说:“我将大女儿米拉给你为妻,只要你为我奋勇,为耶和华争战。”[2]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妇女在家庭中仍然没有决定权,附属于男人;在工厂沦落为资本家的奴隶,妇女在资本家苛刻的监督中以及赤裸裸的剥削下被奴役着。在男性和资本家双重压迫和剥削下,不仅产生了单独的女权主义思潮和社会主义思潮,而且还将二者结合起来的女权社会主义思潮。

(二)女权社会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阶级斗争日益激烈,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运动日益高涨,被压迫和被剥削的工人争取自身解放的运动成为女权社会主义思潮兴起的时代背景。这时期兴起的女权运动经历了两次运动高潮。第一次高潮主要是同男子争取同等的教育权、就业权、参政权以及其他权利的运动,要求两性平等。第二次高潮的基调就是要消除男女差别,彻底将这种因传统的男女性别差别造成的女性从属于男性的观念打破。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社会正处于经济危机,随着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的尖锐化,反抗资本主义社会的斗争又日益高涨起来。女权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结合可以说是女权社会主义思潮产生的直接背景。

(三)女权社会主义思潮的理论来源

女权社会主义思潮的理论来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他们第一次明确提出将妇女解放问题与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主要涉及妇女解放和婚姻自由问题。傅立叶认为,妇女权利的扩大是一切社会进步的基本原则[3]。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形成在其他国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为各国妇女清醒认识自己的重要社会地位,提高社会地位奠定了基础。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如果占我国人口半数的妇女今后仍然受到压抑,没有觉悟和愚昧无知,她们就一定会成为一切前进运动中的绊脚石”[4]。

二、女权社会主义的主要观点

(一)妇女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依然没有摆脱受压迫的处境

妇女的主要活动范围仍然局限于家庭之内,依然处于从属地位;妇女在家庭中的生活是一种异化了的生活状态;妇女虽然也能够同男性一样有外出工作的机会,但是由于传统上认为女性体质和体能上较男子相比很弱,所以在工作岗位中,仍受歧视。

(二)妇女解放是以经济解放为主的整体性解放,即经济解放、政治解放和思想解放

经济解放主要是使妇女摆脱经济上依赖于男人的状况,使工厂中和家庭中的妇女从所受的或明或暗的剥削中解放出来,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政治解放不仅是获得法律上平等的政治权利,以及这些权利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落实,而且包括在社会政治领域之外的一些领域,思想解放就是摆脱传统畸形的父权制思想,让广大女性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并且首先要树立其自尊、自信和自强的思想意识。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反对资本主义和父权制的斗争

在家庭内开展一对一的反抗父权制的斗争;在家庭外开展有组织的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在文化斗争方面,女权社会主义者致力于批判资本主义和父权制的意识形态。

三、女权社会主义对我国当代女性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妇女在政治上无权,没有任何资格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经济上依附他人,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在社会和家庭中没有地位,所谓的从父、从夫、从子“三从”观念一直束缚着中国女性。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女权社会主义思潮中具有积极意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逐步地将妇女解放问题落到实处。当今社会,深受女权社会主义思潮在研究妇女问题的独特视角及主张等方面的影响下,对中国女性认识及发展自己产生了重大的意义。

(一)女性意识复苏并走向独立

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及自身思想观念的解放是现代女性发展的关键,女权社会主义流派深刻分析了男尊女卑思想对妇女解放和发展的阻碍,促使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她们意识到必须像男人一样为争取权利平等而战,必须彻底摆脱传统性别差异文化观念的束缚。随着女权社会主义思潮的主导,及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传统男尊女卑的观念被彻底打破,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女性能顶半边天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今天的中国女性,想要独立生存,发展自己,就必须树立自尊、自强、自爱的意识,正视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树立自强不息、不怕吃苦的奋斗精神,这也是解放自己发展自己必须迈出的第一步。

(二)女性有独立的经济来源

女权社会主义者,特别是激进派深受马克思主义重视经济的角度研究探讨妇女问题的影响,认为女性在经济上对男性的依赖是造成女性从属地位的原因之一。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在中国,女性经济上不再像以前那样过度依赖男性,她们积极投入到社会生产中去,追求自己的职业,并且在工作中能独当一面,她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成为自己经济的主导者。但目前,在我国仍存在就业性别歧视的现象,所以我国女性的经济独立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她们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从而在社会上获得独立性和自主性。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三)女性参政议政,政治地位提高

妇女参政议政,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女权社会主义思潮与国家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这也是女性地位提高的具体体现,使妇女平等地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经济文化事务,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提高她们的参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我国妇女参政的比例从20世纪初到80年代初期一直保持上升的趋势,据统计,从2003年至2008年的五年时间里,全国2/3的省级四大班子女干部配备率达到100%,地市级94.78%的党委班子、87.83%的人大班子、87.01%的政府班子、87.05%的政协班子均配备了女干部。截至2008年10月,全国省级人大女代表共有4 752人,占省级人大代表总数23.35%。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妇女参政的水平总体上是向前发展的,妇女参政的社会环境也在逐步地优化,参政意识明显增强,参政能力逐步提高,女干部的队伍也在逐步地扩大。目前,我国参政的妇女大都有着较高的教育程度,一定的参政议政能力,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发展,她们有了一定的主体意识和竞争意识,挑战社会传统,扩大自身的社会影响力,我国很多女性已在国家重要岗位和职位中担任角色,直接介入政党政治生活。

(四)受教育程度和男性有同等的机会

在女权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女性和男性有着同样的受教育的权利,女性冲破局限在家庭中做好家务的狭隘的活动范围,也能拿起课本步入学校学习知识,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和过去“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完全不同,她们接受高等教育,有崇高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参与社会竞争。据统计,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时,我国女性文盲率达到90%,1950年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扫盲运动,为全国1 600多万妇女摘掉了文盲的帽子。女性在教育问题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目前,中国高校在校女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从1980年的23.6%上升到1995年的35.4%,到2004年女生占本科在校生的比例已经上升到了45.7%,女硕士和女博士的比例分别达到44.2%和31.4%。现在,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女性受教育程度也迅速上升,为提高女性同志的文化素质,我国还大力开展了以农村为重点的学习活动,通过充分发挥村委会和计生委员的作用,定期搞培训活动,提高农村妇女的文化知识素养,拓展她们的视野,有的地方还通过集体观看电影《花木兰》来熏陶女性同志,让她们充分认识到女性也能顶半边天。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在女性扫盲、女子专业学校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当然,我国还应该继续完善法律法规,保证女性能够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权。

(五)中国女性问题研究受到关注和重视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先后成立研究妇女问题的专门机构。如:全国妇联研究室、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管理科学院妇女研究所等。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使妇女的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近几年来,关于性别政治、妇女研究、妇女杂志等文学作品频繁地出现在当代文化研究领域,1988年11月,北京市妇联和北京市妇女问题理论研究会主办的《妇女理论与实践》创刊,后更名为《妇女研究》,它是首家妇女学术性刊物。

总之,在女权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我国应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地通过体制改革来维护妇女权利,为女性提供广阔的空间,使女性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获得了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法]西蒙娜·德·波伏瓦.第二性[M].郑克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2]詹正义.撒母耳记:上[M].香港:天道书楼出版社,2001.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联合会.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妇女[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