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方法探索与实践
2015-06-01孙吉珍
孙吉珍
(高台县城关初中,甘肃 高台 734300)
学校德育方法探索与实践
孙吉珍
(高台县城关初中,甘肃 高台 734300)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德育工作要充分完善教育体系,形成互补运行机制;利用多种载体,开展系列化德育活动;突出重点,分类施教,采取具体化的德育措施;积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管理模式。
德育方法 探索 实践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是保证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和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学校应牢固树立“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发展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特色为抓手,认真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思路与新方法,积极寻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加强德育环境建设,不断充实和完善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全员育人,全程育人,使学校德育工作不断提高。
一、完善教育体系,形成互补运行机制
学校德育工作,应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一方面是发挥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主渠道的功能,通过思想品德课及各种积极正面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学校的积极延伸,联系社会教育,带动家庭教育,通过有效的监管,发挥他律功能,帮助未成年学生抵制诱惑,抵御不良影响,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学校应在靠实责任、强化管理上下工夫,以课堂养成教育为主线、课余管理教育为抓手、学生自我教育为约束、家庭社会教育为辅助构建完善的“四线交叉”德育管理体系。同时,组建灵活机动的“德育工作队伍”,聘请政法部门干部担任法制副校长、德育辅导员,和学校班主任组成专项德育辅导队伍,长期性地对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
二、挖掘载体,展开系列化德育活动
充分发挥学校政教处、团委育人功能,把握好学校德育主渠道和主阵地,形成学生管理人人有责的多侧面、全方位的德育格局。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及活动之中,把德育目标和任务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把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载体,尽可能地使每一个活动都使学生心灵受到感动、震撼和启迪,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锻炼、体验。以主题教育周、主题教育月和重大纪念日进行专项教育;以专题讲座、主题班会、思想品德课和法制课进行集中教育;通过团队倡议,个人承诺,个别交流,学生民主评议,签字宣誓,撰写承诺、演讲比赛、模拟法庭,实现自我教育;利用国旗下演讲、校园广播、张贴宣传画、自办手抄报、设置文化橱窗、优化育人环境、加强阵地建设,实现环境教育;以“三好学生”、“假期表现优秀生”、“文明之星”、班级“十最”评选活动为内容,开展激励教育。经常化、系列化的教育活动使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安全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等有步骤、有重点、分层次地进行,促进德育工作内容的落实。
三、明细要求,狠抓落实,进行精细化的德育教育
1.以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促进全校德育工作水平的提升。改变班主任工作方式和方法,倡导班级精细化管理,要求班主任尽可能地深入学生吃、住、行、学的地方,做到勤观察、勤研究、勤记录,既要细心了解学生家庭一般情况,更要潜心了解学生的心理、家长和交往状况,从而知道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认识上的偏差、困难、需要;通过实行班级工作周反馈制,以及分管领导、职能处室、值周小组、包班领导多层次、全方位的指导要求和跟踪检查,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各方面面情况,细化班级工作过程管理,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2.建立班级摸排工作长效机制。班级应开展常态的摸排工作,改进形式,畅通渠道,捕捉信息,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生情况。对排查到的小偷小摸,打架闹事,拉帮结派,敲诈勒索,抽烟喝酒,男女生不正当交往,涉足网吧,心理障碍,校外借宿,与社会青年交往,班级矛盾纠纷,安全意识不强、聚众过生日,接触、携带不健康宣传品和危险物品等情况,能及时制订教育计划和转化措施,并定期总结反思,做到发现预防在先,矫治教育在先。
3.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治作用,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学校在精细化管理的前提下,倡导班级自治,把班级事务划分到每一个学生的人头下,让班级每一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分工明确、落实责任、把握导向,提高质量,积极践行“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的班级管理格局,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
4.发挥民主评议功能,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学生违纪违法及安全事故,常常发生在假期,所以,假前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假前教育有效的手段就是开展学生民主评议,它既是学生学期学习生活的总结,又是假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以班级为单位展开学生民主评议,让每位学生过“三关”(自评关、互评关、假期打算关),评议前,班主任要做到周密计划,合理安排,正确引导,调动学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互评引导到行为习惯、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等方面;评议中,力求做到重点学生重点评,重点现象重点评,重落实,求实效;评议后,要求学生定承诺、谈打算、表决心。通过评议活动触及学生的灵魂,引导校园、班级舆论导向,树立校园正气,消除学生假期违纪违法现象。
四、突出重点,分类施教,采取具体化的德育措施
每个学校都有特殊学生,所以学校一定要把学困生、贫困生、单亲生、重点生的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关注学困生,扶助贫困生,关爱单亲生、心理有障碍生、留守生,重点转化问题生。政教处按照“因人施教、因时施教、因需施教”的要求,摸清底子,建立档案,分层包挂、结对帮扶,实行动态管理、跟踪教育。
1.建立“特殊学生”档案。“特殊学生”虽然都是工作的重点,但性质不同,工作策略也应不同。因此,必须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对症下药,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摸清底细,分析原因是前提。只有在观察平时表现、认真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每学年,班主任应该通过深入调查,细致摸排,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教育措施及教育记录,教育效果等),对“特殊学生”情况进行诊断分析,根据学生实际制定帮教转化措施,通过《特殊学生转化成长记录》、全程掌握转化过程,并及时进行阶段总结,积累转化经验。档案的设立,便于跟踪调查,便于及时补救,防止学生的各种分化。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此档案不对学生公开。
2.春风化雨细心呵护。爱是教育的基础。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关系学生性格和心理健康的形成。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在鼓励和认可之中,他就会自信和自强。著名教育家林崇德说: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1]。因此,师爱就是师魂,也是“特殊学生”教育的灵丹妙药。帮扶转化工作要突出爱,对特殊学生要做到勤沟通,思想上引导到位;勤辅导,学习上指导到位;勤过问,生活上关心到位;勤家访,和家庭联系上到位;勤指导,行动上纠偏到位。在教学上大力推行分层施教,以耐心、细心、恒心树立学生信心;管理上反复抓,抓反复,用爱心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
五、积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管理模式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间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有各自特点和优势,他们之间很难相互代替,只有把这三个方面协调一致,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他们的各自特点,注重多渠道一致影响的叠加效应,才能取得最佳的整体教育效果。经过探索,“双报到、三反馈”的三结合教育模式,有利于把学校、家庭、社会联系起来,形成教育合力,即学生假期开始到社区报到,学期开始到学校报到,学生在校和假期学习、生活情况学校、家庭、社区相互反馈。学校通过举办家长培训班、开展教师“三进活动”、发放学校作息时间表、任课教师电话号码卡,与重点生家长签订《合作教育协议书》,学生校外活动家长签字反馈等方式,密切家校联系,建立起学校与家长互相协作、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监护教育机制。放假前向学生下发《假期家庭教育情况联系卡》、《学生假期表现村、社鉴定表》及《假期生活日志》等,对学生假期生活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其订计划,写打算,签协议。把学生按地域分为若干个假期活动小组,要求在假期有效开展好互助活动,并认真做好相互监督工作。每个小组都有专门的包挂教师,定期进行话访联系。与此同时,学校积极与乡镇、社区、村支部、居委会合作,把学校假期安排等情况及时向社区领导通气,争取社区的支持与配合,并长期邀请社区工作人员担任学生校外活动监督员,为辖区内的学生在《节假日表现鉴定表》上鉴定意见。开学后,学校在综合各方面情况汇总后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德育教育的实质就是对青少年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及道德意志的培养,在学生心灵深处播种下良好的做人道理和社会公德的种子,以此规范行为,砥砺心智,使学生最终成为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在这方面,学校肩负着重要责任。“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片岩石,无论其大小,所以高山雄壮无比;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无论其清浊,所以大海浩瀚无边;我们用真情感染教诲每一个学生,无论其优劣,所以我们才桃李满园”[2]。在学校德育教育建设过程中,虽然路途遥远,任务艰巨,但需要教育者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以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样,学校主阵地的教育作用才能全面发挥实施。
[1]林崇德.教育箴言.
[2]王宏颜.德育教育小故事.对问题学生的爱的教育及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