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及其思考——以安徽省新升本科院校为例

2015-06-01

池州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英语专业学分

朱 跃

(安徽大学 外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1 前言

为了加快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国家先后制定和颁布了 《高等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高教30条》教高[2012]4号以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等一系列文件。2013年7月13日,2013-2017年教育部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正式成立。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类专业分委员会目前正在制定英语类专业的国家质量标准。课程体系建设是国家质量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它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抓手。本文以安徽省新升本科院校课程建设体系为基础、结合英语类专业国家质量标准的建设对安徽省新升本科高校英语类课程建设的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并进行必要的反思。

2 安徽省新升高校英语专业类课程现状

本次课程建设调查共搜集了安徽省8所新升本科高校英语类专业的培养方案。从培养目标来看,在新升本科类院校主要培养教育、外事、经贸、翻译、旅游等应用型人才。

从课程设置来看,新升本科英语类师范专业一般采用了三模块(平台)或四模块(平台)形式。在三模块课程体系中主要包括综合能力平台、专业能力平台、能力拓展平台课程。其中,综合能力平台主要是由通识能力、价值判断能力、身心调适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有关的课程构成;专业能力平台主要有专业基础、专业专长、专业应用等课程群组成;能力拓展平台主要有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有些学校采用了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模块。四模块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基本素质模块(公共基础课程、公共选修课程),专业基础模块(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应用模块(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教学模块(包括实践、创业和素质拓展课程)。

虽然在课程建设模块的分类上会表现出数量上的差异,但是在课程群的构建上基本上都包含了三方面内容,即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在性质上,都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在课程群建设上,一些新升本科学校在原来的师范专业的基础上建设了商务英语、翻译等应用型英语类专业,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定的相关专业的课程群。另一些新升本科院校则在原有英语专业的基础上建立了商务英语、翻译、旅游英语等方向和相关方向的课程群。从整体上来看,新升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更加趋向于应用层面。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除了通识课程以外,一般新生本科院校都已经形成了以下的课程群,见表1。

表1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群

一些新升本科虽然没有设立应用型英语专业,但是在培养方案中,除了英语语言基础学科课程外,围绕不同的方向形成了相应的课程群,见表2。

表2 英语类方向课程群

从课程学分来看,这类学校是由师范专科学校升为本科,因此大多数新升本科学校在专业上保留了师范专业。被调查的新升英语师范类专业的课程学分要求如下,见表3,表4。

表3 英语师范专业课程学分

表4 新升本科院校非师范英语类专业学分

从被调查院校在课程学分的设置来看,不同的学校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来。总学分要求最低166.5学分,最高187学分,相差近21学分。实践学分差异更大,最高达59.5,最低只有24.5学分,相差近35学分。

3 课程建设的反思

3.1 存在的问题

在国家标准还没有下达之前,英语类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主要依据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年修订)。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对英语专业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课程在课时和学分的分配上都有明确的指导性意见。这些指导性意见是保证英语专业学科性的基础。虽然英语类国家标准还在讨论制定之中,但是英语类专业的学科性不会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英语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应该偏离英语类专业的基本属性。

就安徽省新升本科学校的课程设置来看,由于凸显应用型的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课时和学分安排上都表现出对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偏离,见表5。

表5 英语专业课程学时分配表

从以上各类课程的建议课程安排来看,建议专业技能课程安排65%左右的学时;专业知识课程安排15%左右的学时;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安排20%左右的学时。

大纲中规定的英语专业技能课程主要包括基础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口译、笔译等课程。英语知识课程主要指英语语言、文学、文化方面的课程,如:英语语言学、英语词汇学、英语语法学、英语文体学、英美文学、英美社会与文化、西方文化等课程。相关专业知识课程主要指与英语专业有关联的其他专业知识课程,即有关外交、经贸、法律、管理、新闻、教育、科技、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课程。

但是在一些新升本科学校中,有些学校取消了英语语言学、英语词汇学、英语语法学、英语文体学、英美文学等传统知识类课程;有些学校虽然开设了英语语言学、英美文学等传统知识类课程,但是学时数大幅度下降,比如英语语言学和英美文学分别只有17学时。有些学校把大纲中规定的语言学导论、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英语国家概况、学术论文写作等课程由大纲中规定的必修课调整为选修课。有些学校把这些课程从原来的考试课程调整为考查课程。

从大纲本身的解读来看,无论是专业技能课程,还是专业知识课程,这些课程本身都是围绕英语语言而设置的各类课程,正是专业技能课程和专业知识课程保证了英语专业的外国语言文学的学科性。大纲中的相关专业知识课程才是专业复合所需要的知识课程。但是,不少新升本科院校在专业技能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方面都安排了不少商务类、金融类、旅游类等应用型相关知识课程,对于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的安排远远超过20%建议学分。

一些学校在课程的建设与培养目标还存在一定的脱节。有些学校在培养目标中明确写出航空服务业务、新闻及期刊出版业务,但是在它的课程体系中却没有相关的任何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有些学校在培养方案中明确写出培养在科技、军事等部门熟练运用英语和本族语并能从事……教育、管理、研究等工作,但是在它的培养课程体系中并未见与军事、教育、管理或研究等相关课程,与科技有关的课程也只有2个学分。还有一些师范类专业和方向,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具有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的职业能力、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图书情报资料的检索能力,但是在培养方案中未见围绕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和图书情报资料检索类课程。

在有些学校的培养方案中,各模块课程设置之间缺少必要的逻辑关系,开设的课程也不符合培养目标。比如,在师范专业课程设置中,培养中小学英语教师和管理人才。但是在培养方案的专业选修课中开设却是旅游英语、商务英语、英语外贸函电、商务英语谈判、商务礼仪等课程。这种选修课与培养目标之间没有形成较好的内在逻辑关联,也不符合中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的需要。

在课程建设上,虽然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了相关专业知识课程,但是在培养方案的实际操作中,一些新升本科院校由于师资原因,并没有能够严格按照培养方案执行,培养方案中所列的不少相关知识的选修课程也并没有按计划开设供学生选择。即使开设了相关课程,课程开设质量也不高。在实践课程实施方面,虽然师范类专业的实践相对较好,实习基地也相对稳定,但是其他英语类应用型专业学生的实习常因地域性劣势而受影响。

3.2 反思

首先值得关注的问题是现行的英语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受到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年修订)的限制。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年修订)已有14年没有修订,统一的英语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英语类各专业和方向的发展需求,也给英语类专业课程的改革与设置带来了障碍。因此,有必要在英语类国家标准的统一指导下对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0年修订)进行分类修订,使得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能够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其次,上位性国家英语类专业标准的制定要有足够的弹性。由于英语类专业既有共性特征,又有异性特征,这就要求上位性国家标准的制定要使得下位性标准能有更多操作余地,避免因为上位性标准的限制导致各英语类专业下位性标准的趋同,使不同英语类专业和方向失去它们的特色。同时,下位性标准的建立必须以上位性标准为依据,不可以在违背上位性英语类国家标准的前提下建立各自的下位性专业标准。

另外,英语类国家标准是英语类专业强制性实施标准,也是诸如英语、翻译、商务英语等英语类专业的准入门槛。从学科性的角度来看,英语类专业属于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外国语言文学的学科性要求英语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不能跨越外国语言文学的基本属性,否则就会本木倒置,也失去了学科本身应有的特色。比如,在课程设置方面,如果我们按照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来设置英语类专业的主要课程,在课时和学分上都超过英语类专业的专业课程,那么这样的课程设置便超越了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学科性,在本质上把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变相改变为经济学学科,把外语类专业的学生混淆于经济类专业的学生,或别的专业类学生,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外语技能上不如按照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培养的英语类专业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不如其他学科的学生,因此在社会上竞争优势不明显。就课程体系建设而言,作为英语类专业上位性国家标准,要对各平台或模块的课程设置有一定的强制性要求。既然高等院校英语类专业是培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熟练的英语语言技能、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能运用英语和本族语从事教育、管理、翻译、外事、外贸、研究等各种工作的英语专业人才,那么在课时和学分上对以上培养目标的主要课程就应该有明确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必修课程,以确保英语类各专业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属性。

除此之外,在确保英语类各专业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属性的基础上,英语类国家标准要在英语类不同专业和方向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对共性的课程要有基本的规定,同时要留有足够的让各校根据自身的专业和方向特点进行操作的空间。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外语 +专业知识 ”、“外语 +专业方向 ”、“外语 +专业 ”等模式都是可取的,因为它凸显了外语的核心地位和外国语言文学的学科性,而“专业 +外语”的课程体系不应提倡,因为它混淆了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与别的学科的区别,使得英语专业丧失了它原有的学科本质。英语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切不可与其他学科专业设置的课程同质化,应该走差异发展的道路,突出学科特色,否则英语类专业便会进一步边缘化,或在同质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中逐渐被其他学科淘汰。

再次,课程建设要为培养目标服务。一个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否可以实现要看这个学校围绕培养目标所构建的课程体系以及课程体系的实施。要理清各模块课程群之间的逻辑内在联系,以及各模块课程群与培养目标之间的逻辑关联。在课程安排上,切不可因人设课,不成体系。同时,也要实事求是,不盲目效仿。

此外,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应有顶层设计。师资队伍常常是影响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因素。一个理想的课程体系建设单单依靠外语教师是远远不够的,也不现实。许多应用型专业的复合型特性对跨学科知识的要求普遍比较高,超出了外语类教师的知识结构范畴。因此,课程体系改革应该要有学校的统一规划和顶层设计,打破专业之间在课程教学和师资安排中的流通障碍,在校内实施包括师资在内的教学资源的共享。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教学经费的不足,师资队伍建设并没有在实践上高度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也没有有效计划和稳定实施。相当一部分教师毕业后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继续教育,也不能适应新升本科学校向应用型方向的转向。因此,要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好的师资队伍是高质量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没有梯队合理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建设就不能落地。

在实践课程的设置上,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点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中明确规定实践教学在 “人文社会科学类本科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在英语类国家质量标准的制定上,明确了对实践的要求。在实践中,不应拘泥于实践形式,应允许实践形式的多样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应该尽可能与专业方向结合起来;在社会活动开始之前,要有具体的实践提纲,要带着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并严格按照科学的调查方法实施调查,并对调查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毕业论文的设计上,要对选题进行严格把关。对于应用型新升本科院校而言,要突出应用型选题,切实防止毕业论文选题与培养目标不一致的倾向。在实习基地的建设上,要实事求是,充分考虑学科和专业的特殊性,不应为建而建。以翻译专业和方向为例,更为重要的是翻译实践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并且在翻译实践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翻译实践活动,这种翻译实践活动既可以是集体行为,也可以是个人行为。至于这个翻译活动是在哪个所谓的实习基地里完成的并不重要。就口译而言,口译性任务往往具有临时性,很难有一个口译教学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口译活动,也不现实。应该防止社会上某些组织借翻译基地之名,表面上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事实上是利用大学生免费为他们赚取经济利益。对于商务英语专业和方向的学生来说,由于安徽经济发展的现状,实习基地非常有限。外贸单位的实习基地和外资企业等常常因为商业机密并不能保证学生的正常实习。这类实习可以通过课内实训的方式来弥补,同样可以达到预计的实践效果。

总之,在课程体系建设中,英语类专业国家标准应该对英语类反映学科属性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有明确的要求,英语类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服从国家上位标准的规定。同时,在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要给不同类型的高校和不同的英语类专业留下足够的、创新操作的空间,以凸显不同学校的英语类专业或方向的特色。无论弹性余地多大,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属性不可偏离。课程体系建设要从学校顶层设计抓起,严格围绕培养目标展开。实践课程的建设应该注重质量,避免形式主义。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刘重霄.经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与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修订探讨[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4):122-125.

[3]王正胜,丁素萍.国内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6):79-85.

[4]杨贤玉,柯宁立.地方高校特色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外语界,2011(1):53-61.

[5]张莲,吴一安,等.英语专业课程改革与教师发展良性互动机制的构建——以北外英语学院为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3):30-33.

[6]郑玉琪.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8):33-36.

[7]朱明炬.五所本科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分析与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10):125-127.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英语专业学分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山西省芮城县 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开展专业知识大实践活动
学分美食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