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妥塞敏联合面部温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5-06-01燕,刘茜,张

重庆医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温灸黄褐斑表皮

武 燕,刘 茜,张 婳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芜湖 241000)

·经验交流·

妥塞敏联合面部温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观察*

武 燕,刘 茜,张 婳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芜湖 241000)

目的 观察口服妥塞敏联合面部温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例黄褐斑患者分为治疗组、中药内服联合中药面膜外用组(对照组1)和西药内服联合中成药外用组(对照组2),治疗6个月并随访半年,观察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肉眼疗效比较,治疗组、对照组1、对照组2痊愈率为57.50%、22.50%、30.00%,总有效率为95.00%、67.50%、70.00%。皮损积分下降率3组分别为(68.63±13.06)%、(42.53±13.24)%、(43.30±19.01)%。皮损表皮色素含量下降率分别为(51.64±19.18)%、(67.85±15.25)%、(56.70±18.64)%。治疗组在总有效率、皮损积分下降率及表皮色素含量下降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有1例出现服药后胃部轻微不适症状,其他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口服妥塞敏联合面部温灸治疗黄褐斑,其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使用。

黄褐斑;妥塞敏;面部温灸;临床效果

黄褐斑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获得性色素代谢异常性皮肤病。在亚洲地区的中青年女性中发病率较高,表现为在面部的眼周、额部、颧颊部及口周对称性出现黄褐色至深褐色的斑片,界限清楚,紫外线照射可明显加重,该病虽无明显自觉症状,但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和心理健康[1]。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生活压力的增大,黄褐斑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2]。作者对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来本中心对外服务部就诊的黄褐斑患者采用妥塞敏联合面部温灸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在本校美容实训中心对外服务部的就诊患者120例,年龄28~55岁,平均36.7岁,病程8个月至15年,平均5.4年。分为治疗组、中药内服联合中药面膜外用组(对照组1)和西药内服联合中成药外用组(对照组2),每组40例。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标准:按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2003年拟定的《黄褐斑的诊断和疗效标准》拟定[3],具体为:(1)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通常对称性分布,无炎症表现及鳞屑;(2)无明显自觉症状;(3)女性多发,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后;(4)病情可有季节性,常夏重冬轻;(5)排除其他疾病(如颧部褐青色痣、Riehl黑变病及色素性光化性扁平苔藓等)引起的色素沉着[3]。排除标准:(1)其他疾病(如颧部褐青色痣、外伤等)引起的色素沉着;(2)患严重心血管疾病、急性肝肾疾病者、恶性肿瘤等;(3)面部皮肤存在其他皮肤病(如湿疹、炎症、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等)的患者;(4)长期室外工作人员。

1.2 方法

1.2.1 病情程度评价标准

1.2.1.1 皮损积分评价 (1)皮损面积评分:无皮损为0分,皮损面积小于2 cm2为1分,皮损面积为2~4 cm2为2分,皮损面积大于4 cm2为3分[3]。(2)皮损颜色评分:正常肤色为0分,淡褐色为1分,褐色为2分,深褐色为3分[3]。皮损积分=皮损面积评分+皮损颜色评分[4]。

1.2.1.2 表皮色素含量评价 使用CBS-1900皮肤检测分析系统(专业版),供应商为博视电子(武汉)有限公司,500万像素,成像分辨率2 592×1 944;倍率支持1~50~200倍自行调节,镜头自带偏光功能。该系统可将镜头采集到的真彩色皮肤图像信号(模拟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再针对不同颜色进行图像分析和处理,客观、准确计算出皮损色素的含量,并进行量化描述,避免肉眼观察和个体判断差异等缺陷,为临床疗效判断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评价方法:患者首先用清水清洁皮肤,避免用力搓揉,15 min后进行图像采集。选择面颊部皮损作为靶目标,在患者每侧面颊瞳孔垂线外与同侧耳垂平行线上的区域随机采集图像4个视野,双侧共8个视野。后将皮肤检测分析系统的镜头轻触所选区域皮肤表面,调整偏振光采集表皮图像并存档待测。检测每个图像的表皮色素含量,取平均值作为患者的皮损表皮色素含量值。于治疗前及每个疗程结束后进行评价。

1.2.2 治疗方法

1.2.2.1 治疗组 妥塞敏(氨甲环酸片,生产厂家:DAIICHI SANKYO CO.LTD,批准文号:H20100674)0.25 g/次,2次/天,经期停用。面部温灸,温灸面膜的制备:黄芪15 g,当归10 g,红花10 g,白芷10 g,益母草10 g,白附子5 g,生姜3片。加水至1 000 mL,按中药常规煎药法,煎后去渣,冷却后加入黄酒20 mL,蜂蜜40 mL,放入玻璃容器密封,冰箱冷藏贮存。保质期为7 d。使用时取部分药液,将加厚面膜纸浸入药液5 min。温灸方法:患者洁面后,取出面膜纸外敷于患者面部。使用纯铜面部温灸棒,无烟美容艾条。点燃美容灸条放置于温灸棒内,在额部上下滚拉温灸棒,悬灸神庭、头维、印堂,在鼻部上下滚拉温灸棒,温灸鼻梁及鼻翼,从眉头顺眉骨滚拉温灸棒至耳前,悬灸攒竹、鱼腰、丝竹空、太阳。在上眼睑从内眼角轻轻滚拉温灸棒至耳前,悬灸精明,在下眼睑从内眼角轻轻滚拉温灸棒至耳前,悬灸承泣、四白,在两颊沿鼻翼至耳门、人中至听宫、承浆至听会滚拉温灸棒。悬灸面部穴位:迎香、上关、耳门、地仓、颧髎、下关、听宫、人中、承浆、大迎、颊车、听会。每周进行2次。以上治疗30 d为1个疗程。

表13 组6个疗程后肉眼观察疗效比较[n(%),n=40]

1.2.2.2 对照组1 中药内服滋肝化斑汤(芜湖市中医院医学美容科处方):黄芪15 g,熟地12 g,桑葚子12 g,菟丝子12 g,柴胡12 g,茯苓12 g,当归12 g,白芍12 g,白术10 g,丹参12 g,益母草30 g、薄荷6 g,三七3 g(兑服)。每剂煎2次,分早晚温服,每天l剂。外用中药面膜玉容散(芜湖市中医药医学美容科处方):白蔹、白芨、白芷、茯苓、白僵蚕、白附子、细辛各15 g,益母草20 g,红花20 g,超声波磨细粉,每次15 g,温水调匀,敷面30 min后洗净。每周2次。以上治疗30 d为1个疗程。

1.2.2.3 对照组2 内服药(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美容科处方):维生素C(浙江瑞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00 mg/次,2次/天;维生素E软胶囊(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1398)500 mg/次,2次/天。外用中成药(芜湖市的二人民医院医学美容科处方):丝白祛斑软膏(金陵药业),洁面后涂于患处,每天3次。以上治疗30 d为1个疗程。

1.2.3 疗效判定

1.2.3.1 肉眼观察疗效判定 根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2004年拟定的《黄褐斑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3]拟订。基本治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大于90%,色素基本消失;显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大于60%但小于或等于90%,色素明显变淡;好转:肉眼视色斑面积淡退大于30%但小于或等于60%,色素变淡;无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小于30%,色素未见消退。

1.2.3.2 皮损积分下降指数 皮损积分下降指数=(治疗前皮损积分-治疗后皮损积分)/治疗前皮损积分×100%。

1.2.3.3 皮损色素含量下降指数 皮肤色素含量下降指数=(治疗前皮损色素含量-治疗后皮损色素含量)/治疗前皮损色素含量×100%。

2 结果

2.1 3组患者6个疗程后肉眼观察疗效比较 治疗组痊愈率57.50%,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1痊愈率为22.50%,总有效率为67.50%;对照组2痊愈率30.00%,总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1及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17,P=0.013)。

2.2 3组患者6个疗程后皮损积分下降率比较 治疗组皮损积分下降率为(68.63±13.06)%,对照组1皮损积分下降率为(42.53±13.24)%;对照组2皮损积分下降率为(43.30±19.01)%。治疗组与其他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45,P<0.01);对照组1与对照组2皮损下降率进行统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3,P=0.836)。3组患者6个疗程后可见治疗组患者皮损下降率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1和对照组2在此方面的差异并不明显。

2.3 3组患者6个疗程后皮损表皮色素含量下降率比较 治疗组表皮色素含量下降率为(67.85±15.25)%,对照组1表皮色素含量下降率为(51.64±19.18)%,对照组2组表皮色素含量下降率为(56.70±18.64)%。治疗组与其他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14,P<0.01);对照组1与对照组2表皮色素含量下降率进行统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31,P=0.061)。可见治疗组患者表皮色素含量下降率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1和对照组2在此方面的差异并不明显。

2.4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对照组1有1例出现服药后胃部轻微不适症状,其他未见不良反应,见表2。

表23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黄褐斑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发病前没有局部炎症和外伤史,组织学特点主要是表皮中黑素和黑素小体增加,黑素细胞活性增强[5]。现代医学采用现代技术解析色素沉着病的临床病理学,总结其发病机制,即在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正常皮肤的平衡遭到破坏[6]。表皮基底层黑色素细胞分裂增加,活性增强,黑素形成增加、易行等[6]。黄褐斑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内分泌失调、局部微生态改变、机体系统性病变、药物与化妆品影响、紫外线照射及情绪波动有关。有学者认为,黄褐斑是皮肤衰老的表现之一,原因是皮肤组织中自由基含量增加,细胞功能遭到破坏[7]。中医认为黄褐斑的发生与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的失调有关。病因病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精血不足,不能上荣于面;或气血痰瘀积滞皮下,色素沉着;或肝郁气滞,郁久化热,灼伤阴血,致使颜面气血失和而发病;或脾虚生湿,湿热蕴结,上蒸于面所致;也有认为与冲任有关,冲任起胞宫,最终上行至面部,肝郁血滞伤冲任,气血不能上荣于面,故致本病[8]。故黄褐斑病位在皮,病因在内,主要涉及肝、脾、肾,基本病机为瘀、虚。肝郁、脾虚、肾亏导致面部气血亏虚,气滞不运,面部肌肤失去濡养而成黄褐斑。

目前黄褐斑尚无特效药,常用治疗方法有口服或静脉注射大剂量的谷胱甘肽、维生素C、维生素E,以及中药内服;局部治疗常用表皮剥脱剂如壬二酸、氢醌、果酸等。妥塞敏(氨甲环酸片)治疗黄褐斑的机制可能与其具有抑制络氨酸酶活性的作用有关。有实验研究表明,经氨甲环酸作用,纤溶酶干扰黑素细胞和角化细胞之间的联系,最终使黑素细胞内黑素产生得到控制[9]。葛西健一郎[10]认为,长期(最多使用4年)、低剂量治疗黄褐斑没有发生不良反应、疗效确切。艾灸疗法是中医传统疗法,其作用主要是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达到温通气血、调理阴阳的目的。艾灸可以使局部皮肤温度升高,血流加速,能启动血管的自律运动,改善局部微循环[11];艾灸刺激还可引起局部皮肤免疫的变化,可以调节包括郎罕细胞,T、B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及各种免疫蛋白的活性,从而改善皮肤-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功能,调节皮肤免疫应答[11];艾灸的温热作用,可引发皮肤局部血流变改善,血液组分改变及促进血管舒缩功能的调节[12]。艾灸面膜组方中黄芪、白芷能益气温阳,提高皮肤细胞的修复能力;当归、红花活血散瘀,有抗血小板聚集、提高纤溶活性、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炎的作用[13];白附子通阳散滞、美白祛斑;现代药理学表明,附子中的附子正丁醇能改善血液循环,具有抗炎、提高细胞免疫力的作用[14]。用煎药取其药液的方式制备面膜,有助于中药有效成分的释放及皮肤的吸收,配合温灸的灸火之力,其作用更容易发挥。

本研究中,口服妥塞敏联合面部温灸治疗黄褐斑,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在降低黄褐斑皮损评分及表皮色素含量方面也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推广。

[1]周存才,周愔,刘慧丽,等.黄褐斑221例临床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10):1518-1519.

[2]田常丽,汪斌.黄褐斑病因探赜[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62-63.

[3]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2003年修订稿)[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7):440.

[4]吴小红,王熠明,刘瓦利.女性黄褐斑130例临床资料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25(11):863-864.

[5]汤楠,吴艳华,李其林,等.黄褐斑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现状[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3,20(4):302-304.

[6]杨婷婷,杨国红,王曙光,等.黄褐斑发病机制及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3):604-606.

[7]Choi YK,Rho YK,Yoo KH,et al.Effects of vitamin C vs.multivitamin on melanogenesis:comparative study in vitro and in vivo[J].Int J Dermatol,2010,49(2):218-226.

[8]张影华.黄褐斑中西医治疗进展[J].中国民间疗法,2012,20(4):78-80.

[9]周展超.皮肤美容激光与光子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31.

[10]葛西健一郎.色斑的治疗[M].吴溯帆译.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2.

[11]余曙光,唐勇,尹海燕,等.艾灸刺激穴位局部感受的生物学基础[J].世界中医药,2013(8):867-870.

[12]常小荣,刘密,严洁,等.艾灸温通温补效应的作用机制及其规律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3,8(8):875-879.

[13]张明宇,刘丙辰,韦国千,等.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功能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3,42(5):493-495.

[14]刘珊,滕佳林,韩冰冰,等.附子正丁醇、水提取物对虚寒证模型大鼠ATP酶活性及能荷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2,41(5):417-419.

10.3969/j.issn.1671-8348.2015.02.034

安徽省2013年省级质量工程建设资助项目(2013sfzx028)。 作者简介:武燕(1980-),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损美性疾病方向研究。

R751.05

B

1671-8348(2015)02-0243-03

2014-09-11

2014-10-10)

猜你喜欢

温灸黄褐斑表皮
隔姜灸治疗冻疮效果好
建筑表皮中超薄基材的应用分析
选穴温灸法预防产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
中药方剂在治疗黄褐斑中的应用
82例女性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马氏温灸传承基地落户朝阳传统中医将更多回归
人也会“蜕皮”,周期为一个月
表皮生长因子对HaCaT细胞miR-21/PCD4的表达研究
城市综合体表皮到表皮建筑的参数化设计
光子嫩肤在黄褐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