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频超声联合应用在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2015-06-01赵慧敏
赵慧敏
高、低频超声联合应用在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赵慧敏
目的分析高、低频超声联合应用在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接生的360例脑疾病高危因素新生儿临床资料, 本组均采用低频联合高频超声探头行颅脑超声检查, 并对阳性病例或临床表现疑似者予以随访或CT/MRI检测。结果本组360例患儿共检出105例颅脑疾病, 高频超声101例, 低频超声78例;超声诊断新生儿颅脑疾病包括早产儿脑、颅内出血、脑室扩张与缺血缺氧性脑病等。结论高、低频超声联合应用诊断新生儿颅脑疾病可对颅脑病变情况进行全面反映, 利于临床医师对颅脑疾病变化予以动态随访, 从而为治疗方案制订提供参考。
高低频超声检查;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
新生儿颅脑疾病对患儿生活质量有直接影响, 其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常用影像学技术包括CT、超声与MRI, 其中超声凭借其操作简便、无放射性等特点在新生儿颅脑疾病筛查中得到广泛应用[1]。本次为探究高、低频超声联合应用在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对360例脑疾病高危因素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4年10月于本院接生的360例脑疾病高危因素新生儿临床资料, 高危因素包括早产儿、低体重儿、有围生期缺氧窒息病史、神经系统病变, 其中男192例, 女168例, 日龄1~28 d, 平均日龄(13.27±4.15)d, 胎龄27~41周, 平均胎龄(34.25±2.68)周。
1.2 方法本组患儿均行颅脑超声检查, 设备:德国SIEMENS ACUSON Antares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频率4~10 MHz的低频凸阵探头和频率5~13 MHz的高频线阵探头。患儿取平卧位, 先以低频探头经前囟行冠状、矢状面动态扫查, 经侧囟行水平面扫查, 观察脑中线是否偏离、脑室形态、透明隔、胼胝体及是否有脑实质回声, 再以高频探头扫查前囟, 观察蛛网膜下腔深度, 计算侧脑室内径, 并检查两区域(室管膜尾状核头、丘脑尾状核沟)[2]。除27例室管膜下出血与8例早产儿无复查出院外, 其余患儿均于2 d~3个月后复查或行CT/MRI检测。
2 结果
2.1 超声检测颅内阳性病变情况 本组360例中, 阳性病例检出105例, 高频超声101例, 低频超声78例。见表1。
表1 超声检测颅内阳性病变情况(n)
2.2 本组患儿随访结果患儿均于初次检查后1 d~3个月予以随访, 19例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好转17例, 2例仍呈现HIE变化;8例室管膜下囊肿(SEH)或出血(SEC), 颅脑CT或MRI提示其为阴性或呈现早产儿脑, 但未发现病灶, 6例SHE原出血部强回声中心位置呈现囊状或低回声, 3例在初次检查的3个月以内消失;脑室扩张患儿经颅脑CT或MRI证实脑室扩张合并脑室出血2例, 颅内感染3例, 早产儿脑2例, 其中1例早产儿脑在1个月后的复查中显示为脑出血,胼胝体不良发育及小脑存在陈旧性的微出血灶, 1例重度脑室扩张患儿予以侧脑室的穿刺。其中15例未出现超声阳性表现但临床可疑患儿, 经颅脑CT或MRI检查证实, 早产儿脑2例, 蛛网膜下出血3例, HIE 3例, 颅内感染2例, 5例未呈阳性表现。
3 讨论
新生儿颅脑疾病严重影响患儿预后, 有文献报道早期及时确诊与治疗对降低后遗症率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超声技术于20世纪70年代在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中得到应用,经诸多临床实践证实, 其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并成为该类疾病主要影像学诊断手段之一[3]。本组360例脑疾病高危因素新生儿联合应用高、低频超声诊断, 共检出阳性病例105例, 其中包括高频超声101例, 低频超声78例, 验证高、低频超声联合应用在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新生儿颅脑疾病主要包括颅内出血、早产儿脑、脑室扩张与缺血缺氧性脑病等, 其中以HIE与颅内出血最为常见。颅内出血多表现为脑室-脑室周围出血, 多发于早产新生儿, 其中SHE最常见, 早期丘脑尾状核沟处或头部的室管膜下存在强回声;其出血2~4周后可被吸收或液化, 呈现的假性囊肿于数月后消失, 因而部分患儿初检时表现囊肿, 考虑其存在宫内感染或颅内出血所致SEC[4]。因SEC与SEH切面直径多为3~5 mm, 低频超声多出现漏诊, 而高频超声具有高分辨率, 且其病灶相对较浅, 因而高频超声可准确检出;但足月儿脑室出血多出现于脉络膜丛后侧, 其和正常脉络膜丛均呈现高回声, 因此高频超声难以分辨易致漏诊。脑实质出血于不同脑实质部位存在强回声团, 本次检出的2例患儿, 1例出血位于颞叶后, 其位置较深只可于低频超声下发现, 1例位于丘脑, 高、低频均可检出。HIE于脑实质存在弥漫性增强回声, 早产儿脑实质的回声则较低, 本组漏诊HIE 2例,早产儿脑3例, 表明超声诊断弥漫性病变的敏感性较低。脑室扩张常由颅内感染与脑室出血所致, 测量时注意选取同一部位以进行前后对比, 观察脑室是否存在扩张, 超声可较好检出液性暗区, 但其难以诊断脑室扩张原因[5]。关于其他影像学技术对新生儿颅内疾病的诊断价值, 还待临床进一步实践以补充。
综上所述, 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应用高、低频超声联合可较为全面地反映颅内病变, 对超声检查呈阴性或临床可疑者应结合其他影像学手段进一步检查, 以提高确诊率。
[1] 沈小玲, 陆志红, 杨舒萍, 等.联合应用高、低频超声在新生儿颅脑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 20(3):530-531.
[2] 梁丽, 张建蕾, 拓胜军, 等.经颅超声检查对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的筛查研究.陕西医学杂志, 2013, 42(7):885-886.
[3] 杨希, 黄月, 蒙萌.颅脑超声检查对高危新生儿颅内疾病的诊断价值.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4, 16(4):268-270.
[4] 郝建华, 岳翔, 于凤琴, 等.超声检查在高危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中的筛查价值.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7(24):92-93.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5.062
2015-02-05]
455000 河南省安阳市妇幼保健院超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