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的价值分析

2015-06-01崔庆周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5期
关键词:肠系膜夹层栓塞

崔庆周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的价值分析

崔庆周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2例行CT血管成像(CTA)诊断的肠系膜上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 记录并分析CTA诊断结果。结果本组7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扫描且获得满意图像:37例肠系膜上动脉( SMA)缺血性病变(7例SMA急性栓塞、30例SMA慢性狭窄), 21例SMA夹层(9例孤立性SMA夹层、12例腹主动脉夹层累及SMA), 14例SMA压迫综合征(11例十二指肠淤滞症、3例胡桃夹综合征)。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具有定位准确、成像清晰等优点, 有助于医师多角度观察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的具体情况。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肠系膜上动脉病变;诊断价值

肠系膜上动脉(SMA)是人体腹部主动脉的重要分支之一, 因其发生病变后的临床表现缺少特异性而造成确诊困难增加, 且治疗效果受到影响[1]。为此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72例行64排螺旋CTA诊断的SMA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72例行CTA诊断的肠系膜上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男女比例37:35, 年龄18~65岁, 平均年龄(41.50±6.98)岁;全部患者均经临床检查、动脉造影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本组所选患者基线资料对本研究结果均不会造成严重影响, 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1.2 方法选用荷兰Philips公司生产的64排螺旋CT扫描仪, 设置5 mm层厚、5 mm层间距、120 kV管电压、150~300 mA管电流;全部患者均取仰卧位, 然后行腹部容积和增强扫描(平扫、动脉期扫描、门静脉期扫描);选用70 ml碘普罗胺(德国拜耳公司生产, 规格100 ml:37 g/l)作为对比剂, 将其以3 ml/s的速度经患者肘部静脉注入;延迟25~30 s扫描动脉期, 延迟60~65 s扫描门静脉期。扫描完成后,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技术处理图像数据。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SMA病变及其分类情况, 同时记录各病变的具体CT表现。

2 结果

本组7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扫描且图像显示清楚, 共诊断出37例SMA缺血性病变、21例SMA夹层、14例SMA压迫综合征。见表1。

表1 CTA诊断结果

3 讨论

SMA是人体腹部肠道中主要的供血动脉之一, 其病变后的临床表现如腹痛、腹胀等与常见病症类似, 临床诊断时易造成漏诊或者误诊, 因此寻求能够更加准确诊断SMA的手段和技术具有积极意义[2]。本次研究数据显示, 本组72例患者均接受CTA诊断后, 共发现37例SMA缺血性病变、21例SMA夹层以及14例SMA压迫综合征, 且各种病变在CTA图像中均有相应表现, 提示CTA能够较为清晰地显示SMA及其周围血管的具体病变情况, 有助于临床确诊。目前临床诊断SMA病变的主要方式有动脉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等,但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较多限制:动脉造影因能够同时应用于检查与治疗而被视为“金标准”, 但其有一定创伤性、操作相对复杂且价格较为昂贵;与动脉造影相比, 超声虽然具备无创且操作简便的优点, 但是其难以清楚显示病变的分支血管, 同时容易受呼吸、肠道气体等干扰[3]。本研究中采用的CTA由新一代大功率高毫安输出球管制成, 探测器排数多达64排, 螺旋扫描速度和时间分辨率均有显著提高, 属于无创、高效、精确、立体的医学影像技术。本组患者进行扫描时, 扫描床呈同步、匀速式递进, 能够快速而不间断地对患者完成容积扫描。其完成扫描后还可进行横断面、冠状面等任意平面的图像重建, 并可多方向调整以便获得所需的切面图像, 可逐层显示软组织, 进而有助于医师更好地掌握患者体内SMA病变的细节与周围的解剖关系[4]。本次CTA诊断结果以SMA缺血性病变为主, 共37例, 该病变包括急性病变与慢性病变, 本结果中发现有7例SMA急性栓塞。SMA主干口径较大, 致使栓子易于进入, 所以SMA栓塞为临床常见病。其在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中占40%~50%, 患者腹部会突发剧烈性绞痛且不能用药物缓解, 若病情继续进展可出现绞窄性小肠梗阻甚至休克[5]。CTA技术可以迅速、清楚显示患者血管腔内的血栓情况, SMA急性栓塞在CT中具体表现为行增强扫描动脉时呈低密度充盈缺损状, 有助于患者获得及早确诊, 从而为其争取治疗时间、增强治疗效果, 得以进一步验证CTA在SMA诊断中具备重要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可以对肠系膜上动脉病变部位及其周围血管显示清晰图像, 且完成扫描后可将获得的图像数据根据观察需要进行多方位处理, 为临床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病变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具备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1] 秦定文.CT血管成像双期和三期扫描对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筛查性诊断的影响.河北医学, 2014, 6(20):966-968.

[2] 邱晓明, 杨明慧, 郑传胜, 等.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2, 9(31):1287-1290.

[3] 李敏, 杨井岗, 罗正德, 等.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应用研究.江西医药, 2014, 6(49):540-541.

[4] 王山.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急性肠系膜上动静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4, 5(1):56-57.

[5] 汪珍元, 王彩云, 张秀萍, 等.肠系膜上动脉夹角的多层螺旋CT成像研究.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2, 4(13):257-259.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5.059

2015-02-10]

462000 河南省漯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

猜你喜欢

肠系膜夹层栓塞
整层充填流动树脂与夹层技术在深楔状缺损修复中的比较研究
浅谈夹层改造常用设计方法
压缩载荷下钢质Ⅰ型夹层梁极限承载能力分析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探究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