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理学说指导小儿静脉输液62例疗效分析

2015-06-01李秀亭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6期
关键词:自理输液液体

李秀亭

自理学说指导小儿静脉输液62例疗效分析

李秀亭

目的 探讨应用自理学说指导静脉输液的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需要静脉输液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输液护理及相关知识指导, 观察组运用自理理论对患儿及母亲进行护理。出院前评估两组患儿母亲对静脉输液相关知识知晓度以及小儿输液的及时性。结果 观察组母亲对静脉输液相关知识知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在要求时间内完成的液体袋数方面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将Orem自理理论应用于小儿静脉输液中, 可明显提高母亲对小儿静脉输液相关知识的熟知度, 从而提高输液的及时性, 并且可提高患儿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降低小儿静脉输液的风险及不良反应。

自理理论;静脉输液;婴幼儿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1]。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给药方式, 尤其是小儿。小儿生病时口服用药不配合、易吐出引起药量不准确。强行喂药容易引起呛咳, 有窒息的危险。小儿肌肉组织不发达, 肌内注射容易损伤肌纤维,尤其3岁内的小儿臀大肌内注射易至蛙足腿。因此, 静脉给药是小儿最常用的给药方式。静脉给药是一个较长时间的持续给药过程, 通常需要3~5 h, 甚至更长, 在给药期间患儿不停变换各种姿势和体位, 甚至哭闹、躁动不安, 有时还要家长举着液体瓶来回走动才能完成静脉给药过程。由于家长缺乏静脉输液的相关知识, 患儿所有的不配合行为都可能随时改变液体的滴速, 引起液滴不畅, 液体外渗, 增加液体滴速不恒定性, 使药物不能匀速按时输入。如何使患儿能准确、及时、安全的静脉用药, 一直困扰着儿科医护工作人员。美国护理学家Dorothea.Orem[2]提出自我护理是人在每日的现实生活中为维持生命健康、正常的成长及完整状态而采取的一些有目的的活动。作者根据患儿及家属的需求, 在住院不同时间采用三个系统:全补偿系统、部分补偿系统、辅助教育系统, 给予不同的护理指导, 提高了患儿家属对静脉输液相关知识的熟知度、家属照顾静脉输液患儿的能力和患儿静脉给药的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2例为2014年1~10月入住本科的患儿, 男30例, 女32例。年龄6个月~3岁。肺炎35例, 肠炎17例, 病毒性脑炎1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 两组患儿均主要由母亲看护。两组患儿母亲年龄、文化程度、智力、照护婴儿能力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静脉输液巡视流程进行巡视。观察组在常规巡视基础上, 运用自理理论评估患儿母亲的照护能力, 根据每例患儿的具体情况及母亲的照护能力采用不同的护理系统, 对母亲进行静脉输液相关照护指导。两组患儿由5年以上的责任护士在执行单上记录每袋液体的输入时间, 并统计。

1.2.1 完全补偿性护理 患儿初次接受静脉输液或新住院的患儿, 母亲对患儿病情及静脉输液相关知识不甚了解, 感到焦虑, 不知所措[3], 一方面担心自己孩子的病情, 一方面担心护士能否给孩子一针穿刺成功。患儿也因生病不适, 接受穿刺引起的疼痛不适等哭闹不安, 加重母亲的焦虑不安情绪。患儿所有的治疗需求都由责任护士来完成, 包括液体的滴速、液体外渗、患儿躁动引起输液管打折导致液体不畅及患儿不断变换姿势引起液体静压的改变而至液体滴速变化,护士应耐心观察, 采取有力措施, 确保患儿输液安全, 减轻母亲的焦虑。

1.2.2 部分补偿性护理 患儿有过静脉输液的经历及患儿住院2~3 d后, 患儿病情有所控制, 母亲情绪平稳并接受患儿生病的事实, 有进一步了解患儿病情并参与治疗的需求及能力, 但缺乏有关知识。护士应针对每个患儿的具体病情及母亲的接受能力, 制定护理措施。耐心向母亲宣教, 比如肺炎患儿应控制液体速度、肠炎补液速度适当快些、脑炎患儿甘露醇的滴注速度及时间等。使患儿或其他家属了解有关知识信息, 主动参与患儿的治疗护理, 协助责任护士更好地完成患儿的各项治疗护理。

1.2.3 支持教育系统 患儿住院的任何时间护士应随时向患儿母亲及其他家属提供有关患儿病情及治疗的信息, 给予患儿母亲的情感支持及信息支持称为支持教育。WHO指出21世纪个体、家庭和社会在决定和满足其健康需求方面将扮演着重要角色, 自我护理已成为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教会自理知识和技术是对护理人员新的要求[4]。作者根据每例患儿的具体病情及母亲的接受能力, 指导母亲自己照护患儿, 提高母亲照护患儿的能力, 提高患儿静脉输液的安全性。①输液速度相关因素。液体的输注速度和疾病的性质, 药物的作用性质、个体耐受力等有关系。心脏、肺部疾病输液速度要慢。腹泻脱水者则要快速补充血容量。脑炎用甘露醇降颅压时, 一般要求20%甘露醇静脉滴注时间≤30 min, 若滴速过慢则起不到降低颅内压的效果或效果不佳。阿奇霉素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 容易引起腹疼、恶心、呕吐等, 宜缓慢滴注,或滴注前进食。同时阿奇霉素的个体耐受力有很大差别, 可根据患者的耐受度调节速度 。每次给患儿换液体瓶时告诉母亲该瓶液体每分钟滴数以及大约输注时间和其他注意事项并记录。②输液速度影响因素。液体瓶与输液部位之间的垂直距离影响输液速度, 患儿哭闹, 家属抱着患儿不停的晃动、换人、做起、站立等, 甚至把患儿托起高于液体瓶时容易使滴管倒立引起空气栓塞。患儿哭闹不安, 经常变换各种姿势、体位等容易引起输液管道挤压、扭曲等, 液体滴速也随之受影响。要随时观察, 注意调整, 保证液体相对均速输入。药物的粘度、浓度、性质等也影响液体输入速度。③液体不畅的原因。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患儿躁动导致的输液管道打折、扭曲、挤压等;其次是液体袋位置过低, 输液部位自行抬高使液体静压降低;还有针头阻塞, 针头脱出血管外, 输液局部温度过低所致静脉痉挛。④液体外渗及静脉炎。婴儿皮下脂肪相对较多, 皮肤比较松弛, 液体外渗观察有一定难度,尤其穿刺部位在四肢时, 冬天有衣服覆盖, 护士经常查看会引起患儿哭闹(误认为给打针), 指导母亲协助观察比较好。告诉母亲经常查看患儿的穿刺肢体, 如发现穿刺部位皮温明显降低、比平时肉多时要挽起衣裤袖进行两侧肢体对比, 发现穿刺侧肢体比对侧明显肿大时说明有液体外渗。穿刺局部有硬结、红肿, 疼痛(患儿哭闹, 抓穿刺部位)说明可能有静脉炎发生。

1.3 观察指标 包括两个方面:①出院前对患儿家属(母亲)进行相关知识测评。测评内容包括4项, 即患儿病情、输液速度、液体不畅、液体外渗。每项内容有熟悉、了解、部分了解3个标准, 有责任护士给予评判。②出院后根据执行单统计两组患儿的液体总袋数, 分别统计两组患儿在要求时间内完成的液体袋数及提前完成或延迟完成的液体袋数。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患儿母亲对静脉输液知晓度高于对照组, 问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见表1。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要求时间内完成的液体袋数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1 出院前两组患儿母亲对静脉输液知晓度比较[n(%)]

表2 出院后两组患儿滴速恒定性比较[n(%)]

3 讨论

3.1 Orem自理学说原理 Orem自理学说是一种护理哲理,阐明自理是人类的需求。自我护理被定义为个体有意识地采取行为来调节和保持健康、功能和完好状态。这种行为并非与生俱来, 而是要通过积极地参与到对自我的照护中学到的行为[5]。照护幼儿更是人类的本能和天性。为了宝宝健康成长, 每个家长尤其母亲都有自己照护孩子或获得自己照护孩子能力的需求。Orem理论的人类三种自理需求在这里归纳为:一般照护需求、健康不佳时的照护需求、促进健康的照护需求。Orem自理学说强调护士的任务在于增进母亲自我照护婴儿的能力, 调动和激发母亲的主观能动性, 结合患儿病情及母亲的接受能力给予知识和技术上的指导, 使其主动参与到孩子的治疗和护理中来。

3.2 Orem理论可明显提高母亲对患儿疾病及静脉治疗知识的认知度, 并能提高患儿液体输入的匀速稳定性, 从而提高患儿静脉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由表1结果可以看出, 观察组母亲对各项知识的熟知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运用自理理论指导母亲参与患儿静脉治疗, 根据患儿住院部同时期及母亲的接受能力, 提供相应的护理系统, 尤其是不分补偿和辅助教育系统, 可充分调动母亲的主观能动性, 使其从焦急的等待治疗转换到主动参与孩子的治疗护理中来。自理学说强调护士的工作在于增强母亲的照护能力。同时母亲照护婴儿必须有专业护士传授给母亲所缺乏的照护知识和技术,要求护士必须耐心、不厌其烦的指导传授, 直至母亲满意。

表2结果可见患儿液体匀速输入明显提高, 家属遵医行为增强。不论液体过快或过慢输入都会影响治疗效果或产生输液危险。对照组患儿家属有着急完成输液自行加快输液的行为, 观察组没有。

在这里自理学说强调母亲自我照护婴儿的能力, 帮助母亲正视自己的照护缺陷, 发掘母亲照护孩子的潜能, 引导母亲参与到孩子的治疗及护理中来, 成为维护和促进健康的主体。作者利用Orem自理理论引导母亲参与到患儿的静脉治疗中来, 使其从焦急的等待患儿治疗到主动参与患儿健康维护, 和谐了护患关系, 明显提高了患儿静脉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 对促进患儿健康恢复有很大帮助。

[1] 李小萍.基础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54.

[2] 李小妹.护理学导论.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129-132.

[3] 王欢, 郭文毅, 席淑新.先天性青光眼母亲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7):644.

[4] 沈宁.2000年的护理展望.国际护理学杂志, 1995(1):12-14.

[5] 张金娥, 黄金月, 尤黎明, 等.电话干预对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12):1076.

Analysis of curative effect by self-nursing theory in guide for 62 infantile intravenous infusion cases

LI Xiu-ting.Shandong Yangxi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Binzhou 25180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elf-nursing theory in guide for infantile intravenous infusion.Methods A total of 62 children needing intravenous infus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32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30 cases).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intravenous infusion nursing and related knowledge guid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nursing for mothers and children by self-nursing theory.Evaluation was made on awareness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related knowledge in mothers and timeliness of infantile infusion before hospital discharge.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mother awareness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related knowledg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or P<0.01), and its infusion liquid bag amounts in required time was also better then the control group (P<0.01).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Orem self-nursing theory in infantile intravenous infusion can remarkably improve mother awareness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related knowledge, timeliness and safety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and reduce risk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infantile intravenous infusion

Self-nursing theory; Intravenous infusion; Infant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6.154

2014-12-24]

251800 山东省阳信县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自理输液液体
液体小“桥”
『液体的压强』知识巩固
液体压强由谁定
笑到生活不能自理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我会“自理”啦
层层叠叠的液体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喵星人”占领名画
脑血栓患者应用Orem自理理论的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