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老年患者准介入溶栓治疗疗效及安全性
2015-06-01徐建银
杨 波 徐建银
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老年患者准介入溶栓治疗疗效及安全性
杨 波 徐建银
目的 研究准介入溶栓方法治疗老年急性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33例。将静脉溶栓方法用于对照组治疗, 准介入溶栓方法用于研究组治疗, 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稍高于对照组, 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但其临床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且研究组的脑梗死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同时研究组出血率稍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结论 老年急性前循环梗死患者采用准介入溶栓治疗, 可明显减少脑梗死面积, 出血并发症少, 疗效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
准介入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疗效
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疾病, 好发于老年人, 该病具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等特点,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命健康。临床上治疗急性前循环梗死常采取溶栓方法, 包括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 这两种方法具有一定的治疗疗效, 但其引起的并发症也不容忽视[1]。近几年来, 准介入溶栓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且取得较好成效,本文为研究准介入溶栓方法治疗老年急性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对66例患者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近1年接收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66例患者, 入选患者均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发病时间≤6 h, 年龄≥60岁;均符合溶栓治疗的适应证。排除标准:检查显示病灶侧有不稳定性斑块;近期行外科手术或严重创伤患者;伴有严重的全身疾病者。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33例。研究组女16例, 男17例, 年龄61~82岁, 平均年龄(70.3±6.7)岁, 发病时间2~6 h,平均发病时间(3.25±1.02)h, 对照组女15例, 男18例, 年龄62~82岁, 平均年龄(71.5±6.8)岁, 发病时间2~5 h, 平均发病时间(3.14±0.98)h。两组患者年龄、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肝肾功能、颈动脉彩超、电解质、血糖、血常规、尿常规、腹部B超、头部彩超等检查。将静脉溶栓方法用于对照组治疗, 具体方法如下:在100 ml的生理盐水中加入100万U尿激酶静脉滴注, 溶栓后24 h口服100 mg拜肠溶阿司匹林, 在病因治疗基础上给予脱水、改善脑循环等药物。基础用药:脑康复注射液、拜阿司匹林、纳洛酮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研究组患者采取准介入溶栓治疗, 具体措施如下:常规做颈总动脉穿刺, 在60 ml生理盐水中加入60万U高纯度注射用尿激酶, 加压匀速泵完后, 将穿刺针拔出, 并压迫穿刺点数分钟, 溶栓后24 h口服100 mg拜阿司匹林, 其余步骤同以上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2]采用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依据NIHSS评分将疗效分为3个等级:显效:NIHSS评分减少≥80%;有效:NIHSS评分减少50%~79%;好转:NIHSS评分减少20%~49%;无效NIHSS评分减少≤19%。同时观察两组治疗后的脑梗死体积和出血情况。脑梗死体积采用多田公式计算:梗死灶短径×梗死灶层数×梗死灶长径×Ⅱ/6。总有效率=(显效+有效+好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后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是研究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n(%), %]
2.2 两组患者的脑梗死面积、治疗期间出血情况比较 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的脑梗死面积为(6.156±1.768)cm3, 与对照组的(4.406±2.369)cm3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入院后有3例有脑出血现象, 占9.1%, 而对照组出血例数有5例, 占15.2%, 两组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3 讨论
脑梗死发生后, 梗死中心区域的脑细胞组织, 在短期内其正常离子平衡和结构完整性仍可维持, 此时, 若血液供应恢复正常, 则可恢复脑组织神经的突触传递功能。超早期溶栓治疗可有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减少梗死体积, 对改善治疗预后有重要意义。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症状, 但在治疗时溶栓药物剂量较大, 可导致全身纤溶血症, 可引起机体脏器出血, 如上消化道出血严重时可导致颅内出血。准介入溶栓治疗, 在用药时溶栓药物剂量相对较小,但可显著使血栓局部的血药浓度升高, 可减小脑梗死体积,疗效较佳, 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低, 并能提高血管再通率。本文中将准介入溶栓疗法应用于研究组, 并与采取静脉溶栓治疗的对照组比较, 结果显示,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稍高于对照组, 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但其临床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研究组的脑梗死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两组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该结论与文献报道一致。提示准介入溶栓治疗具有疗效佳, 术后出血率低等特点, 是治疗老年患者的理想方法。
综上所述, 老年急性前循环梗死患者采用准介入溶栓治疗, 可明显减少脑梗死面积, 出血并发症少, 疗效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
[1] 金丽, 李晓芸, 郑大勇.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老年患者准介入溶栓治疗疗效及安全性.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8):2241-2242.
[2] 李素梅, 宁彬, 李广霞, 等.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血流参数的变化.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2, 28(4):818-819.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6.123
2015-01-04]
454000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