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髋部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治疗体会

2015-06-01陈明国孟伟正郭永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6期
关键词:髋部血栓静脉

王 斌 陈明国 孟伟正 郭永杰

髋部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治疗体会

王 斌 陈明国 孟伟正 郭永杰

目的 观察常规药物治疗配合功能锻炼对髋部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 68例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34例, 两组均按常规药物治疗, 观察组加功能锻炼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DVT发生率为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第7、14天大腿周径分别为(49.1±9.0)、(45.8±5.0)cm, 对照组分别为(46.6±7.6)、(40.3±3.4)cm, 观察组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术前及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药物治疗配合功能锻炼能显著减少髋部骨折患者DVT的发生率, 故应作为临床预防及治疗DVT的措施之一。

髋部骨折;肝素; 静脉血栓形成; 功能锻炼

高龄患者易发生髋部骨折, 而DVT是其严重并发症之一[1],在临床表现上, 轻者出现下肢肿胀、疼痛, 肢体功能受限,重者可引起肺栓塞而导致死亡。常见的引起静脉血栓栓塞的因素主要有血管壁损伤、血流停滞及血液高凝状态, 临床上多采用药物或物理方法减低髋部骨折术后DVT的发生率, 本研究主要观察常规药物治疗配合功能锻炼对DVT形成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入本院的68例髋部骨折手术患者, 年龄18~70岁, 平均年龄(55.0±11.2)岁, 体重41~76 kg, 平均体重(58.1±14.2)kg。纳入条件:年龄≥18岁, 髋部骨折, 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法筛选无双下肢DVT者[2]。排除条件:严重的心脑血管意外、肿瘤、凝血功能障碍、肺栓塞、长期应用抗凝药物、合并骨盆骨折及瘫痪或不全瘫者。其中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22例,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18例, 加压空心螺钉固定12例, 钢板固定16例。麻醉方式:全身麻醉34例, 硬膜外麻醉3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34例, 对照组男25例, 女9例;观察组男21例, 女1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 U, 每12小时1次;万特医药中国公司), 联合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和尿激酶等药物;治疗过程中需时刻监测凝血功能变化, 根据患者情况随时调整溶栓、抗凝药物剂量。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 于术后第1天开始功能锻炼。具体包括:①股四头肌及髋部肌群训练。取仰卧位,治疗师一手置于患者膝下, 另一手下压患者膝关节, 使患者股四头肌呈绷紧状态再放松;患者双上肢置于身体两侧, 使双侧臀部肌群保持收缩状态, 再放松, 反复训练。②踝关节运动。取仰卧位给予踝关节最大限度的阻力, 进行踝关节背屈背伸训练。③仰卧位直腿抬高运动, 屈髋、屈膝运动。由治疗师辅助均在患者可忍受的疼痛范围内进行。④肌肉按摩。从肢体远端向近端按摩股二头肌、股四头肌和腓肠肌。

1.3 评定疗效标准[3]术后1~14 d, 每日用软尺测量髌上15 cm处患侧大腿周径;术后每日检查患者有无DVT症状或肺栓塞的症状和体征;术后1、4 d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标准为血管腔不能被压缩, 显示内有团块;有血流不畅及充盈缺损现象;压迫远端肢体, 血流速度无明显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的DVT发生率为8.8%低于对照组的26.5%, 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DVT发生率比较[n(%)]

2.2 观察组治疗第7天、第14天大腿周径分别为(49.1±9.0)、(45.8±5.0)cm, 对照组分别为(46.6±7.6)、(40.3±3.4)cm, 观察组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术前及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大腿周径变化比较(-x±s, cm)

3 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 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 由于高龄患者大多数钙质流失, 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 故极易受创后发生骨折, 尤其髋部DVT是最常见且较严重的髋部骨折并发症之一。高龄患者由于血液粘稠, 流动性差, 凝固活性增高,静脉壁损伤, 纤维蛋白活性降低, 静脉扩张而容易发生下肢血流瘀滞, 骨折后长期卧床、患肢骨折固定或强制等治疗使下肢血流更加不畅;加上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易并存的内科疾病, 导致血液更加粘稠, 而手术过程中对机体的刺激会启动外源性和内源性凝血系统, 从而使全身血液呈现高凝状态, 更易发生DVT。

在临床表现上, 部分患者前期只呈现局部软组织轻微损伤而无其他表现, 因此出现突发性的下肢肿胀、疼痛, 皮肤温度升高、浅静脉怒张等均应警惕DVT, 若伴随进行性胸痛、憋闷、呼吸困难、血压进行性下降, 甚至昏迷等症状则应考虑继发有肺栓塞[4]。因此不仅要提高对DVT的重视, 更要针对高龄患者特点, 考虑各种危险因素采取正确合理的治疗措施来治疗DVT变得尤为重要。临床上多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作为基本检查方法, 简便易行, 可以明确血栓的大小及位置, 仍不能确诊者可进一步行血管造影。

临床治疗上多采用药物或物理方法来减低髋部骨折术后DVT的发生率, 本研究则观察常规药物治疗配合功能锻炼对DVT形成的影响, 两组患者均经全面的诊断分析, 根据临床特点有选择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注射液、尿激酶等措施进行深静脉血栓的溶栓抗凝治疗[5], 观察组加上针对性的功能锻炼, 治疗后观察组出现DVT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侧大腿周径减少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术后早期采取功能锻炼能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 减轻患腿的肿胀程度, 改善临床症状, 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 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加上功能锻炼能有效减少髋部骨折术后DVT的形成, 术后应与患者充分沟通, 使患者了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并协助其进行活动, 并强调术后第1天就开始主动及被动活动, 髋、膝、踝三关节依次进行相互配合, 协调锻炼, 通过下肢肌肉的收缩而影响下肢的血流动力学, 加快血液回流, 防止停滞, 有效降低髋部骨折患者术后DVT形成的危险性。

[1] 阮朝阳, 何永清, 曾强华 , 等.髋部骨折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预警及多模式预防.中国骨伤, 2012 , 10(25):800-803.

[2] 陈铖, 曾跃林, 谭屏 , 等.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医学临床研究, 2008, 2(25):201-203.

[3] 侯启柱, 汤芳生 .中西结合防治下肢骨科术后 DVT 45 例临床观察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2010 , 12(11):125.

[4] 严江, 区锦燕, 罗富荣, 等.术前筛查下肢血栓对防止肺栓塞的意义.中国骨伤, 2011, 24(9):754-756.

[5] 吴萍, 付相钰, 张幼梅, 等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及护理.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32):199-20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6.115

2014-12-23]

467000 中国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创伤骨科一区

猜你喜欢

髋部血栓静脉
腰静脉及腰升静脉变异一例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逍遥散加味降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效果观察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中医药辨证治疗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