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核心稳定性训练介入时机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2015-06-01周光辉董宏珅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6期
关键词:患侧乙组甲组

杨 敏 周光辉 董宏珅

早期核心稳定性训练介入时机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杨 敏 周光辉 董宏珅

目的 探讨早期核心稳定性训练(CST)介入时机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193例脑卒中患者, 随机分成常规组(62例)、介入甲组(67例)及介入乙组(64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干预,介入甲组、介入乙组分别在此基础上于入组后第2、4周行CST。比较三组效果。结果 治疗后介入甲组FAC评分、步态分析指标(步长、步宽、步速)均明显优于常规组、介入乙组, 介入乙组又明显优于常规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T介入时机越早, 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改善越显著。

脑卒中;步行功能;核心稳定性训练

脑卒中患者往往由于步行功能障碍, 给生活质量、家庭、社会带来一定影响。CST能提高人体在非稳定状态下的控制能力, 加强脊柱-骨盆-髋关节部位肌群, 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1]。作者对本院2013年2月~2014年4月脑卒中患者采用康复干预的不同介入时机给予CST, 旨在探讨早期CST介入时机对步行功能的影响,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193例脑卒中患者, 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其中男115例, 女78例, 年龄38~77岁,平均年龄(59.4±6.2)岁, 病程1~3个月, 平均病程(1.6±0.5)个月。所有患者均伴有一侧肢体功能障碍, 但听觉、视觉、理解能力均正常, 生命体征稳定, 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病情不稳定、近期内有脏器功能减退或衰竭、下肢骨关节疾病史、精神系统疾病史患者。将193例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62例)、介入甲组(67例)及介入乙组(64例),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行良肢位摆放、患侧肢体被动活动、针灸、功能性电刺激、坐位平衡训练、肌肉牵伸技术、室内步行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常规康复干预。介入甲组患者入组后第2周在此基础上实施CST:①稳定平面下训练:指导患者坐床边或卧位行腹式呼吸, 直立身体将重心倾向患侧, 训练者扶持患者患侧上肢, 防止患侧肌群不自主的肌张力增加, 在训练者的帮助下患者向后仰至与水平呈45°,为了增强腹部肌肉屈伸的运动功能及整体动态稳定性, 可指导患者行主动式训练, 先行后仰平移然后逐渐至后仰旋转,15 min/次, 2次/d;②不稳定平面下训练:患者仰卧, 将Bobath球放在床上, 训练者坐在上面, 保持患者双下肢屈髋屈膝呈垂直角度, 并放在训练者的腿上, 协助患者行主动的躯干前屈训练, 由于训练时拖拽患者的双手, 故应注意避免肩关节脱位的发生, 嘱患者训练时尽可能采取双侧腹肌平衡发力, 仔细体会腹部肌肉的伸展, 10 min/次, 2次/d;③激活桥网状脊髓通路:患者站位, 将站立架调至患者髂嵴的前端水平位置, 并将枕头或抱枕放在站立架上, 训练者协助患者弯腰趴在枕头或抱枕上。嘱其腹式呼吸, 训练者放在膈肌处的手在患者吸气时加压、呼气时放松, 保持腹部收缩。训练者另一只手放于患侧坐骨结节处, 让患者一边收腹一边翘起双足跟, 并于地面保持垂直, 告知患者若想有效牵张背部短缩肌肉, 一定要确保骨盆做后倾运动, 但要避免患侧膝过伸, 15 min/次, 2次/d。介入乙组患者入组后第4周在常规组康复干预基础上实施CST, 方法同上。三组患者均以8周为1个疗程, 并评价8周后的步行功能情况。

1.3 观察指标 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量表进行步行能力评定, 分不能行走(0分)、室内辅助步行<10 m(1分)、室内保护步行<20 m(2分)、室内独立步行>50 m(3分)、建筑物内持续步行>100 m(4分)、室外独立步行持续步行>200 m (5分)等6个等级。采用足印分析法进行步态分析, 测量患侧步长、步宽、步速等指标, 均测量3次, 取平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FAC评分比较 治疗前三组FA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介入甲组FAC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和介入乙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乙组FAC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62, P<0.05)。见表1。

2.2 三组患者步态分析 治疗后介入甲组步长、步宽、步速改善情况均优于常规组、介入乙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乙组步长、步宽、步速改善情况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三组患者FAC评分比较( x-±s, 分)

表2 三组患者步态分析比较( x-±s)

3 讨论

以往脑卒中康复训练主要进行四肢训练[2]。随着临床工作经验的积累, 20世纪90年代, 欧美学者已发现大部分脑卒中患者缺乏腰部肌肉力量, 继而出现抗重力活动受限、躯干肌肉相反神经控制功能障碍, 故逐渐对躯干进行力学、神经生理学、康复学的深入研究, 随之提出CST问题[2-6]。

CST是一种新型训练模式, 我国近几年才应用于临床康复训练中。脊柱-骨盆-髋关节部位的集合体为核心区, 其为全部运动的开始点、连接上下肢对角线, 是人体重心所在区域[7]。脑卒中患者不易形成稳定的支撑与摆动, 姿势控制受限, 易引起患侧肌群肌张力不自主的升高, 降低平衡及步行能力[8]。CST首先进行稳定平面下的训练, 激活周围肌群、增加腹内压, 为下肢的各个动作产生提供有效的力量传递。然后在动态不稳定的支撑环境行核心肌群的控制力训练,激活中枢神经系统, 增大肌肉收缩力量, 加强腹直肌及腹内、外斜肌的力量, 改善对下肢的运动控制能力。桥网状脊髓通路对脑卒中患者四肢运动有调整作用, 并早于双下肢的交替运动[9]。CST最后为激活桥网状脊髓通路训练, 既能大大增强核心区持续性抗重力收缩作用, 避免躯干屈曲虚脱, 又能促使发生分离运动足以支撑下肢体重, 激活皮质网状束, 增强核心稳定性及双下肢运动的协调性。故CST可达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 早期CST患者的FAC评分, 步长、步宽、步速改善情况均优于常规康复干预患者, 说明早期CST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这与高春华等[10]报道结果一致。本研究为了研究CST介入时机与步行能力的相关性,又将早期CST患者分成介入甲组、介入乙组, 分别于入组后2、4周进行CST, 结果显示, 介入甲组FAC评分, 步长、步宽、步速改善情况均优于介入乙组, 说明CST越早介入, 步行功能改善情况越好。

综上所述, 早期CST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步行功能, 且越早介入, 效果越显著。

[1] 谢辉, 刘兆平, 何旭光.闭目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中国中医急症, 2012, 21(1):12-13.

[2] 李威, 曾祥斌, 章荣, 等.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时空参数和对称性参数的影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4, 29(9):24-30.

[3] 沈怡, 王文威, 陈艳, 等.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站立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3, 28(9):46-49.

[4] 单莎瑞, 黄国志, 曾庆, 等.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步态时空参数的影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3,28(6):76-81.

[5] 索云峰, 陈红霞, 周元, 等.等速躯干肌力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康复中的作用.广东医学, 2013, 34(24):88-90.

[6] 赵电伟.踝关节背曲功能与骨盆控制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12):44-45.

[7] 彭静, 王小伟, 孙冬梅, 等.核心稳定性训练的研究进展.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4, 20(7):35-39.

[8] 高学生, 张婷婷, 付海燕, 等.早期核心稳定性训练介入时机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中国康复, 2014, 29(5):353-355.

[9] 王伟, 王杨, 胡西, 等.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中国疗养医学, 2014, 23(2):60-62.

[10] 高春华, 黄晓琳, 张威, 等.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社区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作用.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4, 21(4):17-21.

Influence of intervention time of early core stability training on walking function of stroke patients

YANG Min, ZHOU Guang-hui, DONG Hong-shen.Dongguan City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Dongguan Affiliated Shilong People’s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Dongguan 523326,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intervention time of early core stability training (CST) on walking function of stroke patients.Methods A total of 193 strok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ventional group (62 cases), intervention A group (67 cases) and intervention B group (64 cases).The conventiona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A and B groups received additional CST respectively after 2 and 4 weeks.Effects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intervention A group had much better FAC score and gait analysis indications (step length, stride width and leg speed) tha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intervention B group, and those indexes of the intervention B group were also bett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group.Their differences all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 Early intervention of CST can bring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walking function of stroke patients.

Stroke; Walking function; Core stability training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6.004

2014-12-15]

523326 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患侧乙组甲组
更 正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治疗方式及效果评估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及观察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