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芍药甘草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40例

2015-06-01郭刘锋

中医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汤合痉挛性血府逐瘀汤

郭刘锋

(巩义市中医院中风科,河南 巩义 451200)

芍药甘草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40例

郭刘锋

(巩义市中医院中风科,河南 巩义 451200)

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降颅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血糖及血压、抗凝血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巴氯芬片治疗,治疗组给予甘草汤合血府逐瘀汤(葛根、白芍、赤芍、伸筋草、当归、枳壳、木瓜、柴胡、红花、牛膝、桃仁、桔梗、川芎、甘草)治疗,1 d 1剂。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29例,有效率为72.5%。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芍药甘草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显著。

芍药甘草汤/治疗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应用;中风/中西医结合疗法;痉挛性瘫痪;临床观察

痉挛性瘫痪是一种常见的中风后遗症,常见症状为运动功能障碍、肌张力增高等,常伴有患肢疼痛等表现,若患者不及早进行有效治疗,可引起持续性肌张力增高,分离运动延滞,进而导致关节永久挛缩,严重者可导致患者终生残疾[1]。2013年1月—2014年5月,笔者采用芍药甘草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40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52~81岁,平均(68.24±2.36)岁;病程3~60 d,平均(25.36±5.24) d。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53~82岁,平均(68.48±2.42)岁;病程3~60 d,平均(25.26±5.14) 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按照参考文献[2],临床痉挛指数评定参照Ashrrorth痉挛状态量表,选择1~4级的患者,按照评分标准选择轻度、中度、重度痉挛的患者。排除有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引起的脑梗死或脑出血患者,脑出血急性期需手术治疗者。

3 治疗方法

两组均进行降颅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血糖及血压、抗凝血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巴氯芬片(由宁波市天衡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224-05,规格 10 mg/片)治疗,起始量为5 mg/次,3次/d,口服;口服3 d,3 d后每隔3 d加服5 mg,常用剂量为每日30~75 mg,最高剂量不超过90 mg。治疗组给予甘草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葛根25 g,白芍18 g,赤芍15 g,伸筋草15 g,当归15 g,枳壳12 g,木瓜12 g,柴胡10 g,红花8 g,牛膝10 g,桃仁8 g,桔梗8 g,川芎8 g,甘草5 g。1 d 1剂。将以上药物置于200 mL水中浸泡,10 min后将水倒掉,另加入1 000 mL水,以文火煎煮,取液400 mL,分早晚2次口服。

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4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参考文献[2]相关内容制订。显效:运动功能恢复,肌张力降低2级,且患肢无疼痛。有效: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有所缓解,肌张力降低1级,且患肢疼痛明显改善。无效:以上指标较治疗前无改变甚至恶化。

5 结 果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5.02,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6 讨 论

近年来,我国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该病可严重损害患者的运动功能,使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成为中风康复中最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之一[4]。一般情况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主要表现是肢体一侧呈迟缓状态,另一侧呈拘挛状态。临床上治疗该病的方法较多,其中,西医的康复治疗费用较为昂贵,不利于在基层推广运用,且疗效有限[5]。中医学认为:该病属阴缓阳急,在治疗中应以调和阴阳、平衡肢体两侧的肌张力为主。芍药甘草汤源自《伤寒论》,有清热解毒、滋阴补血、濡养筋脉等功效;血府逐瘀汤源自《医林改错》,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等功效。甘草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能气血同治,活血且不耗气,行气且不伤阴,使血气和调,同时达到养血、行气、祛瘀的目的。

本研究显示:两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运用甘草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效果确切,在改善肌张力、恢复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运用。

[1]张建雷.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32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7):130-131.

[2]李晓艳,高维滨.针刺配合艾灸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状态30例[J].医学信息,2014,27(3):121.

[3]张明,刘晓雨.针刺配合康复疗法治疗痉挛性偏瘫33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9):230-231.

[4]吴常征,丁一,焦杨.头皮针加体针透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42例[J].光明中医,2013,28(11):2269-2276.

[5]余致伟.芍药甘草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23):83-84.

(编辑 马 虹)

1001-6910(2015)08-0025-02 ·临床研究·

R255.2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5.08.11

2015-02-03;

2015-05-31

猜你喜欢

汤合痉挛性血府逐瘀汤
针刺跷脉穴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
Comparison of mechanisms and efficacies of five formulas for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茵陈蒿汤合五苓散加减方对正常小鼠肝组织内细胞因子IL-6、IL-18表达的影响
针刺对中风痉挛性偏瘫研究进展
卵巢囊肿蒂扭转螺旋CT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价值分析
元胡止痛口服液对缩宫素致小鼠离体子宫痉挛性收缩的影响
Effect of Xuebijing injection on hematopoietic homeostasis of LPS induced sepsis in m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