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2015-06-01王爱武

师道·教研 2015年4期
关键词:桑娜詹天佑渔夫

王爱武

语文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堂教学中,在师生相互合作、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思路、教学思想,在这一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境和收获,产生“独到的见解”和“创造性的思想升华”。

一、倾听——生成的火花

教师应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做好引导,及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及疑问,放手让学生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充分讨论,让学生说心里想说的,倾听最想听到的,并从中提炼出有效的信息,服务于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想学”,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真正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快乐学习、创造学习的教学目的。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我让学生找出具体描写“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的句子,学生在谈自己的感受,从中体会到詹天佑修筑铁路时不怕困难后,这一环节已经完成了,正当我接着往下讲时,一个学生高高地举起手来,如果在以往我会熟视无睹继续按原有的程序讲下去的,但这次我却鼓励这个“不识时务”的学生站起来发言,只见他充满感情地问道:“詹天佑抛弃了优越工作和生活条件,来到工作艰苦、环境恶劣的地方修铁路,是不是很傻?”我马上顺势利导说:“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们一起来探讨,好吗?”发问的学生得到了老师高度认可,顿时神采飞扬。而学生的这一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有的说詹天佑这样做的力量源泉是为了不让外国人讥笑中国人,有的说是詹天佑这种爱国爱乡的高尚情怀,有的说他代表了千千万万龙的传人的百折不挠的精神。

二、赏识——生成的动力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满足学生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让学生全方位展现自己,并通过教师的教学机智放大学生的闪光点,实现动态生成,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诗海拾贝》这组诗歌中的《太阳的话》这首诗歌时,我让学生对其中的一小节进行仿写,有一个学生写道:“我带着泥土的芬芳/我带着野花的清香/我带着美丽的小狗/我带着父母的期望/……”我一听,诗很“土”且不是很对仗,但很淳朴并带真情实感,因此我高兴地对他说:“你的想象力很丰富,颇有情感,如果根据诗歌的韵律再修改润色,你可以成为一个出色的小诗人。”学生听到我的赞扬后,笑容满面地说:“老师,我再用心修改,一定可以作成一首好诗!”对学生这种满满的信心,我既感到意外,又惊喜。一周后他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了自己作的诗《风儿的话》:“打开你们的窗子吧/打开你们的板门吧/让我进去,让我进去/进到你们的小屋里 我带着花儿的清香/我带着阳光的温暖/我带着清凉和柔和/我带着满身的雨露 快出来,快出来/快从屋子时跑出来/打开被烦闷盖住的身躯/用身躯感觉我的到来……”我笑呵呵地说:“能够结合所学的诗歌,进行仿写诗歌,你称得上我们的小诗人了。希望你课外阅读更多的诗集,去学习更多的写作技巧,积累更多的写诗的知识,以你的聪明,再加上你的勤奋好学,将来成为一个大诗人!”学生听到我的表扬,喜形于色,眼里写满了成功的喜悦。往往老师一个的眼神,一个满意的点头,一个会意的微笑,一个亲切的手势,都可能激励学生敞开思维的大门,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探索知识的奥秘。

三、质疑——生成的根本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我在教学人教版《穷人》一课时,提出这样的问题: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从哪里你体会到渔夫和桑娜一家人是穷人?学生在读完课文后说从环境描写的句子,还有桑娜家里的摆设等可以知道桑娜一家是穷人。就在这时,有一学生高高地举起她的小手,眼睛热切地望着我,急切地想说什么,我随即让她站起来说。她说:“老师,我认为桑娜一家是富有的。”这是我课前没有预设到的,我预设的是让学生学习课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懂得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中体现桑娜一家的贫穷,于是我问:“你从哪知道,他们一家是富有的?”她说:“老师,其实我想说的是,他们一家虽然在物质上过着贫穷的生活,但是他们一家在精神上是富有的。”我继续追问:“你从哪里读懂了他们一家在精神上是富有的?”她说:“我从桑娜的家是整洁的,而且擦得闪闪发光;桑娜把邻居家的两个孩子抱到自己家抚养,渔夫也和桑娜一样,宁可自己吃苦也要抚养这两个孩子,总之,我从桑娜和渔夫的勤劳和善良中,知道了他们一家虽然过着贫苦的日子,但在精神上他们一家是富有的。”想不到,这一追问,让课堂有新的活力,想不到小小年纪的学生还懂得了精神层面的富有。也让我明白了,在课堂上,对自己预设之外的问题,不能不理睬,而要主动激发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的思维在追问中击活,为课堂增添魅力。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桑娜詹天佑渔夫
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
穷人
渔夫和小猫
渔夫之利
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简介
穷人的心
32项工程喜获第十一届詹天佑奖
AECOM荣获第十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奖
天皇版“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