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校发展,培育节能人才
2015-06-01刘妙妍叶广发
刘妙妍+叶广发
作为教书育人、培育新一代的学校,更应明白在“低碳节能”中所肩负的责任。“低碳节能”的教育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提高一个国家的环保意识,必须从娃娃抓起,让“低碳节能”的意识注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才是我们的最终出路。那么,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怎样在日常教学与生活中,把“低碳节能”的理念更好的运用并把这颗种子植入孩子的心灵呢?
一、观念更新是前提
节能低碳教育实效性如何与学校领导、教师的节能低碳教育观念密切相关,节能低碳教育观念的差别,直接影响到学校环保教育目标的确立,环保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环保教育的评价。教师是进行节能低碳教育的主要力量,要向国外先进节能环保观念及技术学习。并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节能低碳教育。
1. 以人为本的观念
新课程改革中提到充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其实就是要求教育要以人为本,当然节能教育也不例外。节能教育以人为本,是要全面认识节能教育的价值。它不仅要按照社会的要求培养人,将社会需要的环境道德、价值观念传递给学生,而且要注意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教育目标的确定也要从抽象走向具体,从单一走向多元。
2. 确定综合发展观念
节能教育的着眼点不仅看学生的环保道德发展,而且要通过节能教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不只看他一时环保道德的提高,而且要着眼于他长远的发展。
3. 确立系统教育观念
学校要把节能教育看作一项系统工程,全方位地实施节能教育。从教育者方面看,学校的每一个教师都是节能教育工作者,人人肩负起节能教育使命,言传身教,创造一个教育环境。从制度方面看,要形成一个管理系统。从教育内容方面看,要求教育的内容从低到高,由浅入深,使学生的环保道德水平在不断提高、深化。
二、创设氛围是基础
加强相关宣传教育,倡导健康消费,树立节能发展环保的新理念。学校应加强引导和教育,充分利用各种主题班会、校会、广播站等,把节能低碳观念纳入校风教育,作为校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把建设节能低碳型校园与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使广大师生树立科学发展观和低碳消费观,养成节能环保习惯,形成节能低碳风尚,营造出一种全校从上而下的的气氛。例如:我们可以在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中,开展环境教育。比如,我们以3月22日“世界水日”为契机,在学校通过标语、校会、班队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明白节约用水是一种美德,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做到保护水源,不浪费一点一滴的生活用水。我们结合3月12日植树节,教育学生懂得植树的意义;也可以请一些专家、学者到学校作主题报告,让学生知道并了解目前世界生态危机的基本状况。可以通过组织看录像、看电视、读报纸和读文章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低碳生活”与人类的关系,加强“节能低碳”的宣传和教育。总之,要在学生的文化生活中,营造一个热爱大自然的“节能”文化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共同成为节能小使者。
三、学科渗透是途径
1. 充分利用课堂教育,及时渗透节能环保意识
学校作为传授节能环保知识的主渠道,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王红旗教授认为:“环境教育是涉及各科教育渗透性的综合体”。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采取深入研究,善于发现,灵活渗透的原则。
在小学,无论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还是语文、数学学科的教材中,都包含有一定的环保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及已掌握的知识层次,针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见缝插针地把环保教育融入课堂,向学生宣讲低碳生活的知识。这样,既可以保证文化知识的传授,又达到进行节能教育的目的。
2. 开发校本课程,进行节能环保教育
开设环境课程和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是学生获得节能低碳知识的基本途径,学生只有在获得一定的环保知识后才能有一定的节能意识和节能行为。我们可以开设环境教育课,并从学校自身的特点,以及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出发建构学校环境教育的校本课程,并充分挖掘本地所蕴涵的环保教育因素,组织教师展开广泛的调查和研究,收集相关数据,提出一些节能的方案和措施。校本课程的实施对提高学生的环保实践能力和节能思想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毋以善小而不为,“节能低碳”是一项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节能低碳”的教育可以带动整个社会的节能环保,而节能低碳型校园的建设与节能新一代的培育, 关键在于培养环保理念,树立理性发展和勤俭节约的意识,努力构建和谐节约型校园,需要其中每一位师生及社会各界坚持不懈的努力。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其成为生活习惯,那么“节能低碳”也必将成为一种“社会习惯”。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