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经典”对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研究

2015-06-01杨尧

企业导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红色经典传播途径校园文化

杨尧

摘 要:“红色经典”张扬不屈的民族精神,在英雄人物的身上无时不刻不在展现着勇于奉献、敢于牺牲的崇高品质,正是当代大学生心灵深处缺失的东西,它蕴含的人文价值正在逐渐被遗忘。重新认知“红色经典”的当代教育价值,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红色经典;校园文化;传播途径

一、“红色经典”的人文内涵

“红色经典”的产生是历史的必要,又有时空上的超越性,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它具有历史的真实感和厚重感,能够让人们感知岁月的沧桑、生活的艰苦、人民的坚毅与果敢、民族的不屈;它充溢着高涨的爱国激情,张扬着不屈的民族精神;在英雄人物的身上无时不刻不在展现着勇于奉献、敢于牺牲的精神品格。“红色经典”以经典的方式触及、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展示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同时又具有“超越而开放的人类文化品格”,渗透着人类、民族和个人生存与命运的深层关系,揭示了人类精神探索的伟大历程,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资源,是推动人类走向文明的有力力量。

二、“红色经典”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校园文化建设越来越显现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相当一部分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比较明显的不足,特别是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二是大学校园课堂教学重理轻文;三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认知上存在误区。许多高校把两者混为一谈,认为只是概念不同,或者认为两者是完全不同的范畴,把两者割裂开来。实际上两者是相互依存、互相交叉的,校园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日益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力保证。

红色文化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其弘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勇于奉献、敢于牺牲的精神仍是当今社会所倡导和坚持的。社会的发展需要红色文化,时代需要红色文化,当代的高校大学生更需要红色文化。现代的大学教育目标是培养综合型高素质人才,在专业领域有专攻的同时也对人才的高素质作出了要求。利用“红色经典”资源加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英雄主义教育以及人文精神教育,既是对当前大学校园人文精神匮乏、经典缺失的一种珍贵补偿,同时也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完善人格培养与发展,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红色经典在大学校园的传播途径

(一)健全文化建设机制,为红色文化在校园传播提供制度保障。当前,“红色经典”文化教育在高校教育的缺位主要还是校领导不够重视,文化宣传不到位,学习氛围不浓厚。高校要专门设立“红色经典”文化领导办公室,设立专门负责人员,形成高校党委统一领导,校团委、宣传部、学生工作处等部门密切配合的文化领导机制,将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从而使“红色经典”文化自上而下进行有序有效的开展。

(二)营造校园红色文化氛围,开展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校园红色文化建设要立足大学生,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红色文化在校园处处可见、时时可感,从而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在寓教于乐中接受教育。在校园文化场景的规划与建设上融入红色文化元素,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进行红色文化的引导,通过宣传橱窗、宣传标语、文化雕塑、红色文化讲座、红色经典读书交流活动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推进红色文化进课堂。大学课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课堂教育的成败与大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红色经典教育在大学校园的缺失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课堂教育教学的缺失。高校的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红色经典文化的课堂教育,将红色经典文化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高校教师对于红色经典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红色经典文化的热情,这也导致红色经典文化在传承上出现断点,在理解上一知半解,不利于大学生文化修养及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课堂教学可以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使命,课堂教学的成败关乎着大学生的成长。只有教师对红色文化的教育意义引起足够的重视,抓住课堂教育这块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阵地,才能激发大学生对红色经典文化的学习热情,使红色文化在课堂教学中奏响时代主旋律。

四、红色经典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推动校园文化的创新。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站在战略高度,以创新的意识和方法不断去探索、实践。目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过于重视形式主义、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制度文化建设不合理,精神文化过于保守,缺少创新。但是校园文化的创新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不能盲目地一味追求创新而偏离大学本身育人的轨道。红色经典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之所以在今天仍旧闪烁着光芒,是因为它蕴含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时俱进的精神品格。它给予了现代人积极向上的动力,激励着人们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红色经典在大学校园的传播,不只是它本身的传承,也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它蕴含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勇于奉献、敢于牺牲的精神正是当代大学生所欠缺的,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红色经典文化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经典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加强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更是对现有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活力的有效补充。

(二)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现阶段,大学生面对社会上各种思潮的诸多诱惑,如果缺少正确的价值取向很可能会误入歧途,不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升。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主要是对学生的人格和品质进行培养,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将红色经典文化教育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弘扬社会主旋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非常有益的补充和促进。红色经典文化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源,能极大丰富高校思政工作内容,完善高校思政理论体系,从而推动高校思政工作向前发展,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三)有利于高校营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高校是文化建设和传播的重要阵地。要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就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到学校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红色经典”文化彰显出的顽强民族生命、大无畏的革命气概、不屈不挠的进取意志、善良美好的人性、热爱和平的真挚情感等代表着先进文化的意义,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思想资源。“红色经典”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让大学生接受经典文化的熏陶,有利于他们形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更有助于在大学校园乃至全社会营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

参考文献:

[1] 秦洪涛.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的意义与途径研究[J].教研探索,2013(08):16.

猜你喜欢

红色经典传播途径校园文化
警惕环境恶化的新因素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