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建设原则与防护措施探析
2015-06-01左明慧
左明慧
摘 要:本文重点阐述了校园网安全建设的原则,并对校园网安全问题的防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解决校园网建设中的安全问题。
关键词:校园网;安全建设;防护措施
一、校园网安全建设原则
校园网的建设中,保障网络的安全是设计者必须要考虑的,这就要求校园网的安全建设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整体防护原则。校园网的安全要考虑技术和维护两方面的因素,设计一套完整的安全问题防范机制,多层次多角度的对校园网的整体进行防护。第二,按级防护原则。对校园网的网络信息进行全面考查,依据不同的信息设定不同的安全级别,并加以规划、设计和管理。第三,安全可控原则。校园网中具有很多高级别的保密信息,校园网的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到网络的安全性,防止黑客、不法分子的攻击或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带来信息泄漏造成的安全威胁。第四,动态性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在不断创新,网络攻击手段也越发的多样化,校园网安全问题的防护措施要及时不断的更新,把最新最先进的网络技术应用到校园网的安全建设之中。
二、校园网安全问题的防护措施
(一)信息监控技术。校园网的安全问题主要是指校园内的网络信息受到黑客或犯罪分子的入侵或恶意破坏,同时校园网管理人员的错误操作也会造成校园网的信息受到威胁。所以校园网需要建立入侵检测系统,全天候的对校园网网络动态和实时数据进行监控,只有准确快速的预警出网络受到的威胁,才能有效地对校园网进行安全保护。入侵检测系统的具体部署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实时检测和防御安全管理域的系统入侵;其次,实时检测和防御公众服务域的网站或业务系统的入侵;再次,实时检测和防御重要应用域中对人力资源、财务数据等业务系统的入侵;最后,实时检测和防御在普通应用域中对行政办公、后勤等业务系统的入侵。校园网的入侵检测系统是一个预警的过程,只有对以上四个方面的异常行为做出及时告警,才能进一步处理好校园网的安全问题。
(二)防火墙技术。目前来说,防火墙是能抵挡黑客和不法分子攻击局域网的有效手段之一,它能使校园网避免安全威胁,具有较高的防御效果。对于校园网来说,为防止黑客和不法分子利用服务器或网络端口攻击校园网络,窃取信息等,可利用防火墙技术对服务器的内部网络服务进行限制,或对校园网内的FTP进行限制,防止黑客利用服务器或网络其他端口对校园网进行攻击。校园网要针对不同的网络规模对防火墙进行合理布局,小型局域网的防火墙可以布置在网络路由器进出的地方,中型局域网的防火墙要针对不同的网络需求设置在不同的地方,大型局域网就需划分不同的子网,针对各个子网布置不同的防火墙。设计者必须要根据校园网的网络类型对防火墙进行合理的布局,才能有效做好对网络黑客和不法分子的防御。
(三)访问控制技术。访问控制技术是针对不同身份的用户对网络数据资源进行限制,防止非法用户的入侵,保护合法用户的权利,同时保证网络数据的保密性和网络系统的完整性。访问控制技术是对网络资源进行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校园网安全建设过程中,访问控制技术的应用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首先,最小特权原则,即最小化分配用户的所需权限。这样可以对用户权限进行最大程度的限制,用户只能进行权限内的操作,越权的操作一律不被不允许,只有把用户错误操作的概率降到最低,才能保证系统最大程度上的安全。其次,最小泄密原则。这一原则是在最小特权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分配到用户身上的权限越小,才能保证用户信息被窃取的越少,规避重大损失的产生。最后,多级安全策略。用户权限具有安全级别,若用户强制访问,则需其权限高于安全级别,访问控制技术中多级安全策略的应用可保证系统的安全,防止敏感资源的扩散。校园网的安全建设需重视访问控制技术的应用,保证校园内不同角色登录校园网权限的级别和差异性,防止机密信息的泄漏与扩散。
(四) 计算机病毒防止技术。计算机病毒也是威胁校园网安全的一个重大因素,它主要潜伏在计算机的存储介质内,通过修改其他程序的方法将自己的精确拷贝或者可能演化的形式放入其他程序中,从而感染其他程序,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破坏。校园网作为师生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平台,应坚决杜绝局域网内病毒的感染与传播。校园网病毒防治的主要措施有:对系统中无用的功能进行卸载或关闭,提高系统安全配置;聘请专业人员或使用安全检测工具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测和维护;在公共场所坚决不登陆金融或购物网站,防止自身重要信息被窃取;设置网络共享帐号和密码时,要保障密码的复杂化,使其不易破解;养成系统和数据定期备份的习惯,保证受到计算机病毒感染后能及时恢复。
综上所述,校园网的安全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且难以根治的系统工程,就社会发展现状来说,不存在绝对安全的网络系统。校园网安全建设要遵循其建设原则,通过信息监控、防火墙、访问控制、计算机病毒防止等技术等,在最大程度上解决校园网的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 代云韬.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J]. 电子测试. 2013(05)
[2] 曾宪达. 校园网络安全防护及对策[J]. 硅谷. 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