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说《红高粱家族》对生命力的呼唤
2015-05-30关远远
摘要:《红高粱家族》对生命力的礼赞体现在其环境描写、主题展现、人物形象三个方面,在东北黑土地上诞生的爱情故事和抗日斗争故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生命的张力和人类强大的精神力量。
关键词:《红高粱家族》 莫言 生命力
《红高粱家族》是莫言创作的最广为人知的作品,不同于一般抗日题材的小说,战争只是莫言用来凸显作品主题的背景,通过战争的描写来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对生命的价值探讨,对死亡的终极意义,对民族气节的执著追求,整部小说昂扬着生命的活力和对自由的礼赞。
首先,《红高粱家族》中的环境背景展现了其生命力。故事发生在一片充满生机的高粱地里,在这里生存的人和植物都具热烈的情感和蓬勃的生命力。“无边无际的红高粱红成汪洋的血海。高粱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爱情激荡。”高密的气候只能容得下特别顽强的高粱生存,高粱是人们的粮食,高粱地是人们的活动场所,爱恨情仇、打劫杀人、抗日杀敌,所有的事情看似矛盾却又极其和谐地发生在这片高粱地里。奶奶戴凤莲在这里收获了爱情,摆脱了悲剧的命运,爷爷余占鳌在这里杀敌,鲜血融入了高粱地,高粱地使得他们免于饥饿,也给了他们与命运抗争、争取人格独立的勇气,火红的高粱地见证了他们热烈的爱情、张扬的个性、民族的血性。无边无际的高粱地代表着中华民族不屈的品格,人与高粱一起热烈地生长,战斗,即使再恶劣的环境也不能阻止他们对生命孜孜不倦地探求。
其次,《红高粱家族》中的生命力是对伦理的超越。一般看来,伦理道德与生命力的冲动是相矛盾的。莫言在该小说中为了凸显生命力的主题,显然摒弃了传统的伦理道德。奶奶戴凤莲被迫嫁给麻风病人,身为轿夫的爷爷余占鳌将奶奶的小脚轻轻一握,送回了轿中。由此产生了“想要创造新生活的冲动”,进而在三天后埋伏在高粱地里抢走了奶奶,并杀了单家父子。如果按照传统的伦理观,奶奶已经嫁给了单扁郎,为何会对身为轿夫的爷爷产生冲动?在莫言眼中,年轻、健康、热血的余占鳌才是生命最完美的形式,戴凤莲有拿着剪刀对着患有麻风病的丈夫的勇气,这样的女性只有余占鳌这样的热血男儿才配得上,在他们不被传统道德束缚的爱情里,生命本身的欲望才是最真实有力的。莫言通过爷爷和奶奶对传统伦理的超越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本真的人所首先应该具有的最为可贵的东西。
最后,莫言在人物形象的设置上也体现着对生命力的呼唤。小说中的奶奶戴凤莲绝对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女性形象,她泼辣、反叛,知道为自己的利益而抗争。在高粱地里,她都不知道夺走自己的是什么人,但是她不挣扎,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鼓励余占鳌。从尊重人性的角度上讲,没有人可以要求她为了世俗的眼光委身于一个麻风病人,她年轻的生命和本能的野性使她获得了重生。同样,对爷爷余占鳌形象的塑造也不同于传统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形象,甚至可以说余占鳌是一个集英雄、无赖、地痞于一身的混合体。他没有完美的人格,也没有崇高的信仰,只有来自于本能的对于自由的渴望,他从不压抑自己的欲望,任何行动都是以自我为出发点,反而让人感受到来自生命的伟大和热烈。爷爷是一个土匪,但也是一个抗日英雄,他迷恋过赌钱,干过杀人越货的勾当,绝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顺民,但是他也在墨水河之战中奋勇杀敌,在看到日本鬼子血洗村庄后奋起反抗。莫言对余占鳌这个人物无疑是赞赏的,并以极大的热情赞美了他的仗义和豪爽,所谓“瑕不掩瑜”,余占鳌这个人物身上有作者欣赏的豪放和彪悍,这是来自灵魂深处的热烈,是生命自由存在的典型,其展现的反叛意识和气吞山河的民族气节对当代的人们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
自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莫言的作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身为当代作家的莫言虽然生活在工业社会,但是也清楚地感受到来自现代社会的颓废和空虚。现代文明让人们享受更加舒适便捷的生活的同时,却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人性,萎缩了生而为人最重要的东西——生命力。《红高粱家族》的创作是作者对于现代人生命力切实的呼唤,体现出作者悲天悯人的思想及对于生命终极意义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唐立.高粱地里的膜拜——莫言《红高粱》的生命力礼赞[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01).
[2]马修伦,潘国美.莫言“红高粱家族”系列文化分析[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6(02).
[3]宋剑华,张冀.革命英雄传奇神话的历史终结——论莫言《红高粱家族》的文学史意义[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
(作者简介:关远远,女,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临床医学(五年)2012级本科生;研究方向:临床医学)
(责任编辑 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