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退伍老兵群体的社会特征及社会工作介入

2015-05-30王大双

大观 2015年8期
关键词:特征

王大双

摘要:老年退伍士兵,在当前的中国是一个极少受到关注的特殊群体。由于历史和观念等原因,走近老兵、关注老兵、将老兵作为对象的研究是比较少的,老兵的生存状况、群体特征、心理观念等也鲜为社会大众所知。本文在大量访谈和实证调查的基础上,试图总结和描述老兵群体的社会特征,并探究社会工作对这一特殊群体的的介入途径。

关键词:退伍老兵;特征;社会工作介入

在我国社会进步的进程中,退伍老兵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群体。他们有独特的经历、巨大的贡献,却在当今较少获得重视。近年来,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和学术研究的发展,对老年退伍士兵的研究逐渐被人们关注。

一、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65岁以上、85岁以下的退伍老兵数量庞大,据推测,大约有十分之一处于这个年龄段的老年人有参军或当兵经历(包括正规国家军队、民兵、在军队附属机构从业)。研究这样一个群体,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退伍老兵来说,了解他们的晚年生活情况,对他们进行社会工作介入,能够改善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另外,提高退伍老兵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让退伍老兵更好的融入家庭、社区、社会,可以减少由于不适应而带来的人际关系紧张、内心孤独等精神层面的问题。对于政府来说,通过调研退伍老兵在生活上所遇的问题,来引起政府的重视,进而推出对退伍老兵支持的相关政策和活动,完善有关于退伍老兵的社会保障机制,可缓解一定的社会压力。对于社会来说,通过社会积极的舆论导向提高社会对退伍老兵的关注度,会促进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提高退伍老兵的自豪感及军人的地位,还能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军队建设,促进国防工作的开展。

但是,目前我国学术界设置包括外国学者,对这一群体的研究和发表的书籍、文献几乎是空白的,数据和理论的缺失使得针对这一群体的政策制定、工作介入、学术发展陷入困境。所以,本文力图通过对数位老兵的案例访谈,总结归纳老兵的群体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

二、退伍老兵的生活现状

(一)社会对老年退伍士兵的关注不够

我国现在处于和平年代,国际关系能在长期保持较为稳定的态势,周边形势尚且缓和,所以,社会对军人群体的关注本身就较战争年代有所降低;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会变得越来越模糊,老兵的故事也会逐渐被人们所淡忘。但是老年退伍士兵有其特殊的经历,对历史、社会和他们自己的人生有着独特的感受与理解,而且老兵们在艰苦的年代为国家献出了青春和热血,他们需要尊严和荣誉,需要大众的认可,社会各界应当积极行动起来,为这个群体投放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二)老兵的生活缺乏保障

我国属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制度起步较晚,人口老龄化、城乡收入差距,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等问题使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面临复杂的局面。在养老保障方面,对象的覆盖面仍然很小,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渠道不畅,缺位现象严重,使得老兵群体应该特有的保障无人问津。访谈中,一位从事医务工作的老兵讲到,现在某些经济发达的地方对老兵只有一些不稳定的补助,但真正制度化的、国家的保障尚未形成。多数老兵退伍后成为企业职工,但由于经营情况较差和企业体制改革等原因,企业无力承担养老保险费用,老职工的养老金来源得不到解决。

退伍老兵已经基本上失去了劳动能力,没有足够经济收入和社会保障的情况,增加了他们晚年的生存焦虑。所以、老兵应该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国家有责任保障他们的晚年过上比较安定宽裕的生活。

(三)老兵有自我满足的需求,仍想发挥余热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有自我实现的需求,老兵也不例外。五六十年代的老兵大都长期服役,他们把自己的青春黄金期贡献给了祖国和人民,实际上是为国防事业和国家建设做出了无私的奉献。退伍之后,这些老兵依然保持着军队中的光荣传统以及良好的思想作风,愿意为社会一直贡献自己的力量,以表现才能、发挥潜力、自我满足。他们觉得为下一代做点事情是他们的责任,为祖国建设发挥余热就是他们的幸福。

(四)老兵可满足社区文化建设的需求

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全面推进社会治理和城市社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城市工作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面向新世纪我国城市现化代建设的重要途径。一个社区的文化发展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一环,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良好的社区文化能全面提升社区的文明程度,适应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达到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步发展的目的。

退伍老兵身上承载了重要的历史文化内涵,把退伍老兵的先进事迹和爱国精神应用于社区文化建设,能够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和行为方式,有助于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整个社区居民的热情。

三、老兵群体特征

在研究中,发现退伍老兵的群体心理和行为方式呈现出自身的特征,他们既有共同之处,又在一些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老兵作为社会之中的一种特殊群体,他们曾经作为军人受到过严格的纪律约束和军队教育,所以通常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念、道德品质;但人与人的思想、性格、经历有着千差万别,特别是他们各有各的战争创伤、历史遭遇等,所以老兵的行为存在个性化特征。

(一)老兵具有高尚的价值和道德观念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在调查中,涉及了退伍老兵的价值观念问题,首先,老兵高度重视对党的忠诚,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和勇于自我栖牲精神,肯定理想和信仰的作用,表现出显著的职业特征。其次,老兵普遍认为自己事业上获得了应有的成就,这些成就包括在军队中的立功经历,也有转业后的表彰、荣誉等。这是个人能力得到确证的标志,是自我价值实现的结果。并且老兵倾向于个人价值实现和对社会贡献结合起来。

长期的军旅生活、军队教育强化了理想和信仰在生活中的地位,培养了老兵的荣誉感,因此老兵把价值的实现作为指导自己行动的理论和一种感情寄托或精神归宿、一套为人处事的原则。

由于老兵从军的年代军队担负着特殊任务,不仅会遇到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而且有些困难是长期存在的。困难的严酷性和长期性锻造了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而且军队生活紧张艰苦,战场情况变幻莫测,险象环生。这就要求军人既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能悲观泄气。无论情况是多么危急,都要防止惊慌失措;无论伤残多么严重,都要克制精神上的恐惧和生理上的痛苦。老兵正是在平时和战时的艰苦锻炼中,形成了很强的自制力。

高度的组织纪律性也是老兵道德品质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军队的纪律要严格、广泛,他们经过严格纪律的训练和熏陶,逐步养成了自觉服从纪律的性格特征。

(二)老兵用平常心看待生死

在战斗生涯中,老兵们时刻面临生死的考验,由此,他们形成了一套自己独有的生死观念。老兵认为军人因使命而存在,军人因履行使命而展现价值。老兵的生死观最集中、最充分地展现了军人“生”的价值,凸显军人“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的人格力量。一位参加过朝鲜战争的老兵说:“当年眼看着战友一个个在眼前倒下,自己的生死存亡就显得不重要。我们能走出战场活到现在已经很幸运了,活着的人没必要贪生怕死。”

可以看到,这些老兵对死无所谓惧,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战争经历使他们普遍把生死视作平常事,以牺牲、奉献为己任,所以在战场上幸存下来之后,他们觉得自己是幸运的,能“捡回一条命”,并常常能够做到对疾病、意外、死亡淡然处之。

(三)高度的家庭责任感

老兵普遍重视家庭幸福和睦,这说明军人的家庭责任感很强,认为家庭的幸福是个人幸福的基础和标志。但是在年老之后,退伍军人倾向于不依赖子女、独立生活,避免给家人造成麻烦。

老兵入伍的年代大多经历了战争或政治运动,在军队长期经受严格的训练学习,远离家人,容易产生孤独感,虽然军队宣传“大家庭”的理念,但事实上不能够代替真正的家庭亲情;这里,一位老兵回忆道:“我在军队当兵,四年中,只在我母亲去世的时候回过一次家,每个春节都是在军营中度过的。那时条件很苦,虽说部队聚聚餐改善了生活,但也感觉有点不是滋味......想家。”同时战场上时刻面临死亡的考验,面临生离死别,所以离开军队回归家庭后,他们格外珍惜家庭幸福。作为老年人,老兵身上也体现出了中国老人身上的传统美德,他们为子女奉献一生,年老却不愿给子女增加养老负担,这也是因为军队生活造就了他们的独立精神和自主意识。

(四)对待荣誉和功绩的不同态度

对待荣誉和功绩的看法上,老兵显示出了极大的两极分化。一部分老兵把荣誉看得非常重要,把功绩时刻挂在嘴边,甚至认为自己的一生是为了军人的荣誉而生的,他们把各种勋章、荣誉证书都保存得相当完好;而另一部分人不希望提起自己的表彰经历、立功过程,他们总是和以前牺牲的战友作对比,表示“那些人把生命都献出去了,我们跟他们比简直微不足道。我们这些人已经是风烛残年,还提过去那些功劳干什么。那些荣誉证书、奖章、勋章,都给孩子们拿去玩了,我这里已经没有了。即使有,我也不愿意拿出来。”

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老兵在过去的战斗经验给他们留下了不同的创伤,人的性格有差异,有些人能够把过去的创痛以及创痛过后获得的补偿作为自己的激励;另一些人可能性格比较谦卑,他们则把创伤转化成了对先人的缅怀、对历史的反思和对自己的告诫,对待功名的态度就显得淡薄。

四、社会工作介入

老兵为国家作出了贡献,同时这个群体有他们自身的困难和特质,我国社会在进步,政府、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和关心正在逐步上升,各地区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办法,寻找合适的路径以求解决老兵晚年的生活问题,并进一步发挥老兵群体的积极性,挖掘老兵身上独特的价值。所以应该吸收借鉴外国的经验,学习先进的理念、探寻社会动作介入方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给他们以关怀。

(一)积极老年理念

“积极老年”理念是指老年的健康不只是指身体机能的良好,也包括能持续参与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活动,就算有病或者伤残,也能积极地做出贡献。此理念的最终目的,是使老兵能发展其独立的潜能、维持健康身体和生产力,使年长不会成为一种负担与忧虑。

“积极老年”是基于对老人权益的尊重,与以往的需求基础是不同的,它是从生命的发展角度和互助的观点出发,让兵能够维持生活能力并对社会有所贡献。影响积极老年的因素包括文化和性别,医疗卫生与社会服务体系、经济、环境、个人的能力等。因此,社会工作者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对老兵的生活进行介入,使其能够以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的生活态度度过晚年生活。

(二)缅怀治疗方法

“缅怀”指我们重温过去的事件及经验,重新感受该事件带给我们的喜怒哀乐,并与他人分享这些经验,以增加彼此的认识,加强大家的关系。

通过使用缅怀治疗的方法,能够让老兵走出过去战争的创痛。在缅怀治疗中,社工协助老兵透过对过去事物、感觉及想法的回忆,重新理解及评价过去一些不愉快的经历,从正面的角度去面对过去的失败和困扰和认识历史,从而肯定自己,并促进他们对现况的适应,让他们相信自己是有用、有价值的人。

(三)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增强承受能力

社会支持又称社会网络,包括家庭、亲属、朋 友、同学、伙伴、社会团体等给予个体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一定程度的社会支持能提高个体有效应对外界压力的能力,减轻压力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为退伍老兵提供可利用的社会支持资源,对增强其应对技能、提高自我效能有重要意义。在这一方面,退伍老兵的亲属要在精神上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并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另外,基层社区工作者应充分发挥教育功能,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倾听老兵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要,为他们争取社会资源。

五、结论

了解我国退伍老兵现状、探讨特殊的军人经历对老年人的影响,能够为政策制定和完善提供新的研究方向、为社区、政府、社会组织开展关于退伍老兵的活动等提供参考资料;对于退伍老兵来说,运用多种专业技巧对他们进行社会工作介入,能帮助退伍老兵正确对待困难、努力克服困难,同时改善他们的物质生活,切实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所以,研究退伍老兵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老龄化、社会资本与积极老龄化》 王彦斌,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

[2]《对经历过多重创伤的退伍老兵进行来访者中心的治疗 英文》 Patricia.Wasis

[3]《军人认知评价特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佟洋,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年第5期

[4]《退伍老兵如何摆脱心理困惑》 袁波,解放军报 2010年第3期

[5]《老年社会工作》 梅陈玉婵,格致出版社

猜你喜欢

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数字特征
具有两个P’维非线性不可约特征标的非可解群
月震特征及与地震的对比
如何表达“特征”
被k(2≤k≤16)整除的正整数的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詈语的文化蕴含与现代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基于特征筛选的模型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