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表现技法》课程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2015-05-30张玲
《表现技法》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其地位是举足轻重的。表现技法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丰富的空间创造和表达能力,并通过视觉的手段将设计师的思维得以表现。这些年来,为适应时代发展和教学改革需要,个人所承担的《表现技法》课程一直处在不断探索和实践过程中。该门课程共有5周的时间,如何在有限的70学时里让学生打好造型基本功和掌握色彩表现的技法,这是个比较严峻的问题。所以,个人期望在教学方法上打破传统的格局,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能力,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的设置和教学。
一、《表现技法》在环境设计专业中的作用
之前,有一段时间与往届毕业生就毕业后的工作情况进行了交流,了解到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岗位方向一般在中小型装饰设计公司第一线的岗位上,要成为设计主案、业务主管、项目负责人,设计总监等,至少需要三到五年基层工作的磨练。因此环境设计专业培养的主要目标应定为在基层第一线这这一目标上,学习阶段主要解决表现技能,即手绘表现能力和电脑操作能力以及设计创意能力。而《表现技法》教学在解决这些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尤其是手绘能力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掌握熟练的手绘能力、设计人员在与客户交流过程中,可以通过画笔迅速表现出自己空间构思的特征,将设计的造型元素、设计意图、构造样式通过图形表现出来,从而赢得客户的信任。因此,在教学中就必须考虑到教学内容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对此,本人通过几届的教学实践,在分析该门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环境设计专业《表现技法》课程进行探讨。
(一)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现存的问题
1.学生的绘画基础相对薄弱。
本学期,我承担了14级专升本的《表现技法》课程,该班共有56名学生,之前在专科时期涉及本专业的同学不足10个人,其他的很多同学在专科时期学习的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动画专业和土木工程等,对本专业的接触是少而又少,对空间的理解和透视关系的把握没有一点基础,因此在该课程中,针对这类学生的情况,提高他们的手绘表现能力和空间理解能力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2.学生重电脑不重视传统的手绘。
现在很多学生从出生就面临信息网络的现实,他们的生活和人生观都和网络媒体信息发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接触这个专业初始,就认为市场上的设计都是电脑效果图制作,传统的手绘技法没必要掌握。因此,存在着学生对电脑制图充满盲目的追从和依赖性,丧失了对传统手绘表现的激情。每年在新生入校做专业介绍时,就有很多新生问:“老师,我们需要配置什么样的电脑?”这充分说明学生对电脑的依赖性很高。这种状况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审美水平的提高,也束缚了创意思维的综合发展。面对这种情况,在课程的第一节课导入时,我都会强调手绘表现的重要性,告知学生手绘表现是表达设计师思想的一种基本手段,是向客户传达设计理念的一种方式。特别在方案设计的初期阶段,所有的构思均要从人的大脑中快速地、准确地形成设计创意,这是电脑无法替代和完成的。所以在本阶段,手绘表现比电脑有很强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更具有感染力。
3.教学方法单一
在以往的教学中,采取的方法大多是让学生临摹为主,临摹的工作量几乎占了40个学时左右,在另外14学时里会让学生对实景照片进行创作。很多程度来讲,创作的效果不甚理想,这说明一个问题,很多的时候学生离开了临摹不会现场创作,更别提在后期的设计课程中去独立设计表现了。
(二)课程教学方式的改进和落实
1.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灵活的方式、方法,密切联系专业实际。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引用环境设计《表现技法》的实例,采用案例分析、作品示范、多媒体演示、实践操作、集体讲评等教学方法。特别重视现场的示范教学环节,从开始线条的练习、单体的表现和后期的色彩表现,均会进行大量的示范,对学生作品透视和线条表现不到位的环节,会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演示。我个人感觉,同学们是非常看重这个过程的。当我在给一个学生进行纠正或者演示的时候,很快周边就会围成一团人,当看到一幅作品在流畅的笔触下生动产生时,同学中间会发出由衷的赞叹,这样对我个人来讲也是一种鼓励和认可,会有更多的激情投入教学之中。
2.在课程的备课过程中,高度重视集体备课环节。坚持团队合作,统一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材、命题和考试等,经常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沟通和交流。本次表现技法课程中,我们备课组增加了创作的课时数,改变了创作的形式,不再是对实景照片进行复制表现,而是对照片场景进行改造变现,这样强化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同时提前进入上色表现环节的教学,均衡了线条表现和上色表现的课时量。
(三)教学内容的组织上重基础,贴专业
1.课程的导入过程中要增强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学习习惯。
课程第一节课对老师和学生都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导入环节。这个时期的学生虽然入校已经快一年半了,往往对自己的专业定位还不清楚,所以非常有必要给学生说明该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醒学生要以“设计师”的身份投入该课程中,对该行业和专业有个新的认知过程。
2.在课程中采用师生角色转换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一方面,认真书写教案,完成课件的制作,以便能够充分地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自己也不断提升自身的手绘表达能力,以便在课程中能够把各种技法的操作方法和透视原理与画法亲自示范给学生。为了加强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认识,会特别强调让学生领悟理论环节之后,走上讲台在黑板上给台下同学进行演示。如,在讲到一点透视的画法时,让学生走向台面说出透视的基本原理和涉及的专业术语。然后给定学生一个带有尺寸的平面空间,让他们按照画法步骤在黑板上进行演示和讲解。在这个环节,台下的同学们特别专注,每到一个步骤都会在下面提醒,出现画错的地方,也会在下面大声告知,整体教学效果特别好。
3.打破严格的临摹教学单一模式,增加写生和速写环节。
手绘图是设计师思维的图形化表现形式,它包括:设计表现图和资料收集表现图,这些都是设计师思维过程中对视觉形态表达及各部分空间关系的最好推敲方式,也是设计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所以在课堂训练的过程,比较注重学生技法学习的同时,也加强了对设计思维的重视,积极引导学生认识表现图与设计图的密切关系,从更高的角度对待表现图。
在课堂上除了临摹教学之外,也增加了写生和速写的环节。由于写生表现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物象的造型形态和结构特点,我的具体做法就是要求学生将课内规定的空间做短时间的观察后做多角度的表现,如仰视多角度、俯视多角度等。然后可以小幅面多张练习,这样使学生在观察方法、形象记忆等方面得到很好的锻炼,在刻画整体观与形体把握能力上会有较大的提高。
速写是快速概括地描绘对象的一种手绘,也是培养形象记忆能力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加强速写训练,不仅可以培养手、眼、脑的相互协调能力,还可以收集素材、积累形象语言,同时也能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艺术概括能力。在具体实施中,我减少了过去对人物、静物的描绘,大量增加建筑速写的训练。因为建筑的空间尺度感强,透视现象明显,与专业设计对象结合紧密。
4.布置一定量的课外作业,将课外与课内学习相结合。
课外学习主要是让学习利用平时的闲暇时间进行练习,要求以速写的形式勾画生活中的点滴设计,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自己的手绘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表现技法》课程在环境设计专业中占有很重的比重,但毕竟课时有限,加之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学习主动性也相对较弱。仅仅靠常规课时的作业量是不够的,只有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越,所以增加课后作业,一来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惯性得到延续,二来可以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但常常会有学生认为课外作业不计入成绩,所以会有大部分学生不加以重视。为了使课外作业能够较好地实施,我把作业纳入了考核中,每周会要求学生上交作业,并当天批改给予成绩评分。针对一些表现较弱的学生会一对一的进行反馈,不是对他的作品批判的一无所是,而是肯定画面中好的地方,找出一处或多处优点,让他按照这种表现方法继续画下去,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画还有肯定的地方,如果自己在绘制过程中,多些耐心,克服下浮躁的心态,按照某幅画的表现特点去做,会有更好的效果。这样一来,在很大程度上鼓励和增强了学生的信心。
5.及时进行作业的点评
大部分课程,往往都是在结课时间进行作业的点评工作,在这个阶段进行点评有一定的道理,可以对课程进行整体的把控,及时做到总结,肯定学生的成绩,指出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但对于《表现技法》课程来说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有些作业中的线条运用、透视关系和造型均是可以在课程中解决的,往往会因为点评的时间推迟而无法做到完善。所以,在本次14级专升本的《表现技法》教学课程中,我改变了点评的方式,每周的最后2个学时会针对本周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作业中不正确的地方,让学生及时进行整改,下周上课时再重新查看,这样一来,学生每个阶段都能解决和修正一些问题,不会在最后将问题滚大,造成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从而大大提高了作品的质量。
二、结语
通过教学,本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给自己的教学带了自信。但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仍有需要提升的地方,如:目前,我们的教学的主体——学生,以及学生的现状和培养方向看,学生的设计表达能力培养是我们专业教学的重点之一。所以说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和探索,还要尊重教学规律,对教学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对于高校设计表现技法课程改革的思考[J].美术大观,2013(01)
[2]漫谈现代设计表现技法的构成因素[J].现代教育科学.2007(S1)
作者简介:张玲,江苏徐州人,硕士,讲师,环境设计系主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