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高音咏叹调《孤独、堕落、被人抛弃》音乐表现与演唱分析

2015-05-30李娟

参花(上) 2015年12期
关键词:孤独咏叹调分析

摘要:《玛侬·莱斯科》是普契尼歌剧创作发展阶段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使他在歌剧舞台上确立了自己的地位。他的作品继承了意大利歌剧的真实主义传统和人道主义精神,从歌剧选取的题材、塑造的人物以及他们的遭遇等各个方面,都很贴近观众的日常生活,表现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贫苦生活,真实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公正、不平等,较易引起观众的同情和关注。而歌剧所采用的艺术手段既传统又新颖,在世纪之交世界歌剧舞台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使普契尼被誉为19、20世纪之交继威尔第之后意大利最有影响力的歌剧作曲家。其中《孤独、堕落、被人抛弃》是这部歌剧中最为精彩的一首女高音咏叹调。本文在对整部歌剧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在事件中的发展以及玛侬这一角色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再对《孤独、堕落、被人抛弃》这首咏叹调进行演唱与音乐分析,以期更准确、更深刻、更生动地把握这首女高音咏叹调。

关键词:咏叹调 《孤独、堕落、被人抛弃》音乐与演唱 分析

一、关于《玛侬·莱斯科》

(一)剧情介绍

歌剧《玛侬·莱斯科》全剧讲述了18世纪法国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女主角玛侬和格里欧一见钟情,私定终身,玛侬却因为爱慕虚荣、贪图富贵,将格里欧抛弃,拥有荣华富贵后的玛侬,反而厌倦了这种没有爱情、空虚享乐的生活,想跟格里欧重归于好,就在两人准备逃跑的时候,玛侬贪恋钱财和珠宝,错过了逃跑的最佳时期,被杰隆特发现并流放到美洲,格里欧愿和玛侬一起被流放,二人逃到荒原,由于那里的条件恶劣,玛侬已经筋疲力尽,晕倒在地上,格里欧走开为她寻找水源的时候,玛侬醒来了,在以为自己被爱人抛弃,非常的痛苦和绝望,加上对过去自己的所作所为追悔莫及的心情下,唱起了这首凄美的咏叹调《孤独、堕落、被人抛弃》。这首咏叹调无论从旋律、和声还是乐队配置上都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气氛。笔者为了更准确地把握这首凄美的咏叹调,在对咏叹调进行演唱与音乐分析之前,对整部歌剧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在事件中的发展以及玛侬这一角色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二)角色分析

剧中普契尼将玛侬这个主要角色塑造成一位美丽的柔弱女子,从歌剧第一幕中,格里欧与玛侬相遇后的二重唱,格里欧就被玛侬的美貌深深吸引,而后两人深夜约见,格里欧又赞颂玛侬唱到:“从未见过的美丽姑娘,我爱你!”不仅在格里欧眼里玛侬是那样的美丽,就连玛侬自己对自己的美貌也是百看不厌的。美丽的玛侬虽然爱慕虚荣,但她最终还是选择了爱情,玛侬依旧是一位美丽、善良而又可爱的姑娘。

二、音乐表现与演唱分析

普契尼在《玛侬·莱斯科》歌剧中体现了他在继承了意大利歌剧歌唱性曲调的同时,汲取了19世纪以来欧洲歌剧和交响音乐创作的新成果。其风格标志:一是音乐抒情又富有戏剧性;二是声乐演唱综合了歌唱性和宣叙性音调;三是突破了宣叙调和咏叹调的界限;四是在牢固确立声乐主导地位的同时,注重发挥管弦乐队的表现力,对歌剧进行旋律上的渲染,织体更加丰富,使歌唱者的嗓音与乐队的乐音水乳交融;五是以优美音乐刻画人物形象,使人物更加生动;六是音乐富于感官美的温暖,极具浪漫气息、灼热色调、抒情性质、潜在开花结果能量的旋律风格。

第一部分(1-45小节)此段描写了玛侬刚醒来,发现格里欧不见了,以为他将自己抛弃,独自离开了。咏叹调一开始普契尼就用主和旋以及下属和旋的和声进行结合,来渲染一种低沉的音乐色调,表现主人公当时内心的恐惧、孤独、焦虑的心情。接下来一直用对位式的伴奏织体,旋律与伴奏叠加交替,演唱时要用类似宣叙调的哭诉的语气,突出主人公对周围环境的恐惧和看不见格里欧的焦急。演唱时声音一定要饱满,气息要深,每一句都要把时值唱满,气息要完全吐尽,表现出主人公不甘心被抛弃,痛苦难当。

其中乐曲第32小节到36小节表现了主人公在哭诉自己是个孤独、被人遗忘在荒野中的姑娘后,突然情绪高涨,使出全身的力气发出与命运抗争的呐喊:“我不,不愿死去!”这句的力度为“ff”,要求声音要非常饱满,具有爆发力,要表现出主人公不甘心死去、垂死挣扎的激动情绪。第38小节到45小节展现了主人公垂死挣扎的呐喊过后,马上回到悲凉的气氛中,用微弱的声音和连贯的气息告诉自己:“一切都将过去,这里好像是安宁的地方。”

在第一部分结束时,普契尼只在最后一个音符上加上延长号,让气息收住,声音慢慢减弱,而且结束时也只用了一个具有下属功能的和旋,目的就是为了引出与此段有强烈对比的第二段。

第二部分(46-75小节)这一部分从一开始就通过速度、和声模进、织体的变化等一系列的变化,使整段的情绪与第一部分独自哀叹的情绪形成对比。这一段是整首咏叹调中情绪表现最为激烈的部分,主人公回忆过去,悔恨年轻貌美的自己给爱人带来的伤害,万般难过,往事不断浮现在脑海,而现在,又要与爱人分离,怒火不禁燃起!演唱时要注意,此时主人公的情绪非常激动,速度比上一部分快了一倍,这就要求演唱者要快速、准确地吸入气息,每一句都要张大嘴做快速的深呼吸,要避免由于旋律过快,上句气息未吐尽,下句又吸进来,导致气息越来越浅,上气不接下气的现象。由于伴奏织体为柱式和旋,旋律性不强,因此要注意把握节奏,特别是空拍,一定不要慌乱,不要因为快而往前赶。其中70小节到71小节为这一段的高潮部分,前面用半音级进上行,预示着情绪不断地积攒,愈加激动,最后以一个五拍的“A”把主人公的情感全部释放。这时声音要饱满充实,气息一定要深沉,这就要求前面的气息运用必须合理,不然这个音很难保证有饱满的声音。而后马上由饱满的声音变为说话时的叹息“一切都过去了”,这句最好是说着唱,表现了主人公的万般无奈的绝望心情。普契尼在这一段用了F大调,目的就是为了引出第三部分的同主音关系小调f小调。

第三部分(75小节—全曲结束)这一部分同样在f小调上陈述,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再次强调了主人公“我不想死”的强烈愿望,就像歌词里说道:“不,我不想死,不,我还想活。”为了突出这一情感,普契尼巧妙地运用宣叙调的方式,使旋律在不加任何伴奏的情况下做同音反复。经过前面歇斯底里般的呐喊后,主人公此时的呼吸应该是急促的、强烈的、上气不接下气的,表现出她想与死亡抗争却又无力反抗,在死亡的边缘痛苦挣扎的绝望心态。从第76小节到81小节,这是全曲的结束句。主人公再一次用更为强烈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我还想活,我还想活啊”,演唱时要注意气沉丹田,在“ff”的力度上阐述,声音要极具爆发力,要用尽最后一丝的力气与命运进行抗争,再次表现了主人公对生命的渴望。最后一句“我还想活啊”,声音虽然比前一句低沉,但更为深刻地表达了主人公的不甘心却无能为力的绝望心情。

三、结语

毋庸置疑,在歌剧艺术中,歌和剧,也就是音乐和戏剧应该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普契尼的歌剧应该归属于戏剧和音乐结合的完美的歌剧形式。在他的歌剧中,音乐成为一种表述人类情感的最佳艺术方式。演唱者可以通过普契尼的音乐表述世俗的情感,让那颗有血有肉的心灵在音乐中颤抖,让滚烫的血燃烧起来,让充满人性的情感震撼每一位聆听者的心灵。普契尼的歌剧《玛侬·莱斯科》充满了无法抵抗的诱惑力。因此,抒情性和戏剧性紧密结合的特点在普契尼歌剧《玛侬·莱斯科》中的选段《孤独、堕落、被人抛弃》中明显地体现出来。普契尼曾说过:“没有新颖和刺激感情的旋律,就不可能有音乐。”借助给玛侬创作的咏叹调,普契尼既渲染了情感,又达到了戏剧性的效果。使宣叙调和咏叹调不再有界限,很好地保持了抒情性与戏剧性的完美结合。《孤独、堕落、被人抛弃》这首咏叹调充分发挥音乐的抒情性特点,旋律时而缓慢优美,时而急促激动。恰到好处地运用速度、和声模进、和声既变、和旋以及织体的变化等手法,使女主人公悲剧色彩的人物形象和富于戏剧性的悲惨命运展现在人们面前。

参考文献:

[1]马玲玲.普契尼歌剧女性角色演唱特点分析——以《绣花女》咪咪的两首咏叹调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

[2]史青.论歌唱的呼吸——兼以歌剧咏叹调《孤独、堕落、我被人抛弃》为个案研究[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08.

[3]任海杰.《玛侬·莱斯科》:普契尼“悲情女主角”系列开山之作[J].歌剧,2010(04).

[4] 徐磊.浅析咏叹调《不幸的人生》的音乐特点及其艺术处理[J].黄河之声,2007(04).

[5]王荣.对威尔第的歌剧《命运的力量》中莱奥洛娜的咏叹调《安宁,安宁》的演唱与教学的研究[D].武汉:武汉音乐学院,2010.

[6]胡静.论《玛侬·莱斯科》在普契尼创作中的历史地位[J].歌剧,2011(03).

[7][德]克莱门斯·霍斯林格尔.普契尼[M].杨宏芹,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李娟,女,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艺术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声乐)

(责任编辑 薛雨)

猜你喜欢

孤独咏叹调分析
秋天咏叹调(组诗)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王宝钏
——寒窑咏叹调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圈套里的个性化讲述
人生咏叹调
从《山河故人》看贾樟柯的变化与坚守
老李的咏叹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