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学生接受视角的高校微博传播研究

2015-05-30谢梦洁,赵青青,李晶

今传媒 2015年1期
关键词:内容大学生学生

谢梦洁,赵青青,李晶

摘  要:从2009年华中科技大学开通微博到现在,高校微博已经发展成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作为高校的官方或准官方传播平台,高校微博的传播效果如何,一直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当前高校微博存在的学生满意度差、缺乏个性彩色等问题进行了集中的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希望能够为改进高校微博传播工作尽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高校微博;存在问题;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G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1-0047-02

2006年3月,blogger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创建的新兴公司Obvious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微博网站Twitter,因其传播信息便捷、快速,短短几年内便风靡全球120多个国家。迄今为止Twitter大约有15亿个注册账户,其中9.55亿个账户依然存在[1]。几乎在Twitter爆发的同一时期,中国版Twitter就争先恐后地亮相,饭否、叽歪de、酷摩等等,粗略一数已不下十家[2]。2009年随着新浪微博的开通,微博的影响力实现了裂变式的增长。2010年新浪、搜狐、腾讯、网易等各大门户网站先后大张旗鼓地开通了自己的微博,这一年也被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截至2012年12月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已超过5億,同比增长74%,日活跃用户数达到4620万[3]。“春江水暖鸭先知”,大学生群体在运用新媒体方面有着非常敏锐的直觉,2009当新浪微博还在公测时,11月24日华中科技大学在新浪微博上开通了首个官方微博,拉开了国内高校开设官方微博的序幕。截止到 2012 年 12 月底,全国已有 425 所高校开通了官方微博,院系级官方微博达到1148个,部处级官方微博为1943个[4]。高校微博的开通给师生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利,比如可以随时随地接收到最新的相关资讯、可以就自己关心的话题发表意见等等,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僵尸粉”多,用户逐渐流失等。本研究希望通过量化的手段,对高校微博的使用现状做一个细致的分析,找出主要的问题,并尝试提出一些应对的方法和策略。

一、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为了兼顾到学校的层次、地域、专业等诸多因素,我们选取了位于西部的重点高校——兰州大学和位于中部的省属大学——中北大学作为问卷调查的对象。课题组成员在两校各随机发放50份调查问卷,收回92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85份(中北大学41份,兰州大学44份)。涉及到的学生:大一学生4人,大二学生33人,大三学生41人,大四学生7人;男生50人,女生35人;理工类学生29人,经管类学生5人,人文社科类学生49人,艺术类学生2人。在85名学生中,经常使用微博的占31人,偶尔使用的有34人,而从不使用的有20人。

二、问卷调查发现的问题

1.高校微博内容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要求。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23.1%的人认为他们所关注的高校微博只是偶尔更新,41.0%的人认为其所关注的微博虽然时常更新,但更新的内容却与其微博名称不符,仅有33.3%的同学认为高校微博时常更新,且更新的内容基本都是他们所需要的。更新速度很慢,更新的内容随意是当前困扰高校微博的两大难题。北京某大学的官方微博甚至只在开通第一天发了一句“大家好”后,就再也没有更新[5]。同时大量的“旧闻”、“旧事”也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终导致学生对高校微博失去兴趣。此外,管理人员根据个人喜好更新微博内容,导致微博内容杂乱、缺乏主题。高校微博不同于个人微博,通常代表了高校的某个部门、某个组织或社团,因此高校微博在内容方面应有一定的范围,突出自己的“身份”,大量转发其他微博的内容或者发布管理员个人感兴趣的内容,导致学生关注该微博时得不到他想要的内容。正因如此,调查显示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他们所关注的高校微博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高校微博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高校微博的信息沟通平台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建立在WEB2.0基础上的微博是一个高效的双向互动平台,传授双方及时互动、互相影响是微博传播的一大亮点。可惜的是很多高校微博的传播仍然停留在单向传播的状态,缺乏与关注者的良性互动,对关注者的意见或建议几乎不予回应。此次调查发现,有30.8%的学生偶尔会提一两个意见,但是从来没有被采纳过;有48.7%的学生因为担心与代表“官方”的博主发生冲突,几乎不提意见;还有12.8%的学生因为他们的意见得不到尊重而从不提意见;仅有7.7%的学生经常提意见。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会渐渐丧失通过微博交流的兴趣,高校微博最终演变成传播官方信息的一个简单工具。

3.高校微博缺乏鲜明的个性色彩。高校微博作为高校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此次调查中发现53.8%的学生认为高校微博应该凸显自身特色,加强专业色彩;有64.1%的同学认为高校微博应该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特别是对于刚刚升入大学的大一新生,还没有摆脱中学老师全程陪伴的学习习惯,没有适应高校的学习生活,他们希望通过建立高校微博这个交流平台,更多地与老师、学长交流,获得学习、讲座等方面的信息。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在这个娱乐信息过度泛滥的时代,不少高校微博也深陷其中,大量转发相关娱乐信息,甚至卷入到一些娱乐事件中,将原本简单的高校微博变成了娱乐话题的集中地,甚至演变成了娱乐话题本身,这种娱乐化倾向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

三、关于高校微博建设的若干思考

1.努力满足学生多元化的要求,搭建学生思想教育的新平台。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特殊时期,思维特别活跃。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年轻人更让老一辈看不懂了。金钱、爱情、诚信等词语常让人反复思考[6]。现任长沙软实力教育企业总裁刘兴奇长期致力于大学生教育培训工作,在他最近出版的《大学生的坟》一书中,对当代大学生的种种思想困境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其中许多问题都引人深思。高校思想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教育内容、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实际需要,我们应积极借助高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积极地与学生互动,听取学生的困惑,为他们答疑解惑。曾经南京理工有个“weillion110”的学生粉丝向南理工官方微博反映:女生宿舍电表限电不能用电吹風,这让长发女生很痛苦,甚至用了“要呼吁女孩子都剃和尚头了”等激烈的表述。南理工微博及时做了回复:“真是没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呀,为了自己吹个头就让学校拆个楼,等你自己结婚成家或者管理一个单位时就知道了”[5]。这样俏皮的回复,将学生们的关注点转移到如何更好地解决学校限电的问题上来,取得了积极的建设性成果。

2.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为落实高校章程、建设现代大学添砖加瓦。我们正在步入一个媒介化的社会,各类媒介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学者认为,媒体是在国家发展与社会公众发展并重的前提下,通过民主协商实现组织与个人的双赢,两者之间不是简单的灌输与接受,而是一种基于民主的互动[7]。就高校而言,目前我国各类院校正按照教育部的部署积极推进大学章程建设。大学章程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指导大学运行的指导准则,如何避免大学章程沦为一纸空文?高校师生的参与是关键,如果缺乏了学生的参与,大学章程中的许多内容都无法实现。而要实现这种互动,高校微博是重要的途径之一。可惜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新鲜感的消退,不少高校微博内容干瘪、信息陈旧,成了个无人问津的“烂尾楼”。高校应该利用微博便捷、及时的传播特点,将高校的政策、决策等及时传达给广大教职员工和在校学生,方便大家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并积极参与到其中。

3.强化日常管理,谨防学生操作失当引发不良社会效果。随着BBS、微博等网络媒体的兴起,网络成为民众了解大学、学生讨论共同话题的重要空间。有学者将当前高校舆情的现状归结为:(1)自媒体的草根特质释放大学生网民的个性表达,网络文化狂欢考验教育智慧;(2)微传播的“蝴蝶效应”放大大学生网民的传播能量,信息“核裂变”挤压舆情应对空间;(3)全民围观的“广场效应”激发大学生网民的参与热情,网络问政倒逼舆情治理模式创新[8]。由于微博的便捷性使微博成为学生意愿表达的首选渠道,但高校微博与个人微博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官方”和“准官方”的性质,它们代表的不是某个人,而是高校的某个部门、社团或者高校本身。由于数量众多,很多高校微博引入学生负责日常的维护管理工作,如果学生使用不当极易造成网络群体性事件。比如2014年5月初随着杜汶泽爆粗口,辱骂大陆网民事件的不断发酵,其参演的《人家小团圆》受到广大网民的抵制。就在这个时候,中山大学学生会、中山大学逸仙时报两个微博先后发表了力挺电影的言论,在风暴口迅速形成了网络群体性事件,遭到大量网民和本校学生的严厉批评。本来一个校园文化事件,最后演变成了一个波及校园内外的公共讨论议题。

4.强化高校微博特色,突出学术色彩。我们生活在一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每天一睁眼就陷入到信息的汪洋中,不管你是否愿意,这种信息“轰炸”在所难免。各类传媒构成了一个立体的传播网络,原本冰冷的城市开始有了生命力,有了智慧[9]。因此,注意力成为当今最宝贵的稀缺资源之一。对于熟悉掌握各种传播媒介的高校学生而言,这种稀缺性更加明显。想吸引大学生的关注,两三天容易做到,但是两三个月非常难。只有坚持从微博的定位出发,强化具体微博的专业化内容,突出高校微博的个性色彩,才能吸引学生的长期关注,才有利于微博的正常、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Twopcharts.2014年3月Twitter实际月度活跃用户数仅1.2亿  [J/OL].http://www.meipo360.com/html/Article/2014/0324/20140324091422719.shtml,2014-04-10.
  2. 饶宇锋.Twitter变形进中国[N].财经时报,2007-07-20.
  3. 周文林.新浪微博用户总人数超过5亿 你也是活跃用户吗 [J/OL].http://www.cq.xinhuanet.com/2013-02/21/c_114749460.htm, 2014-04-10.
  4. 杨熙昌.高校微博的作用及改进方法研究[D].辽宁大学,2013.
  5. 孟莉英.论高校微博的兴起及其对策选择[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2).
  6. 邱吉等.轨迹——当代青年价值观变迁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 张翠梅.公民身份熔体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
  8. 高德毅.微时代危应对:高校舆情引导的变革之道[J].思想教育研究,2013(7).
  9. 任占文.智慧城市视域下传统媒体发展变革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2(6).

[责任编辑:东方绪]

猜你喜欢

内容大学生学生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大学生之歌
学生写话
主要内容
学生写的话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