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5-05-30颜胜兰

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健康大学生

颜胜兰

摘要:运用查阅文献资料及调查法,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大学生不健康心理形成的原因,提出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以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影响; 体育教学

【分类号】B844.2

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高校培养出的人才质量,更关系到全民素质的提高及国家的兴旺发达。

1.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当代大学生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在大学生中,有人因现实与曾经的理想偏差失去了学习与继续奋斗的勇气和信心,整天或沉迷于网络游戏、或游手好闲,颓废慵懒;有人因考试挂科或恋爱受挫产生轻生念头;有人因不会处理人际关系而害怕群体,产生自卑自闭情绪。大量调查资料表明,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大问题,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2.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2.1大学阶段所处年龄的特殊时期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与他们所处年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五、六岁,正处在青年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很多事情仍缺乏是非观念,再加上当代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受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更注重学习成绩,心理脆弱、依赖性强。在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复杂情况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竞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沟通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和更严重的后果。

2.2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

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与中学阶段相比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是学习的内容、目标和方式发生了变化,从中学阶段的基础知识到大学的专业知识 ;从中学阶段的为考大学的基础学习到大学的更加注重知识的应用能力;从中学里由老师经常辅导到大学更多的是自主学习消化知识,对于大学新生来说,需要很大的转变才能适应。

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中学时大部分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依靠父母、家庭的同学来说,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跨进大学,面临将重新走进一个新的群体,周围的同学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可能各不相同,要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对于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2.3 主观方面

大学生容易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 。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迷失了自我,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大学生也容易产生失望与失宠感 。有的学生把大学生活想象得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才体会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3.体育教学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3.1体育教学能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品德学习和道德建设的重要时期,是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关键时期。体育是一项竞争和合作性均很强的运动,尤其是集体性的项目和对抗项目,活动中需要密切配合,在课堂练习及课外比赛中,通过教师的指导教育,大学生们会逐渐形成尊重对手、爱护他人、友谊第一、宽宏大量的优秀品质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3.2体育教学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正确有效的指导,可以提高大学生对自己身体动作的满意度,增强自信、自尊,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比如:在健美操的学习练习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完成效果好的动作及瞬间,进行强化,让学生反复欣赏平面镜中自己的动作,产生自信和学习的动力;对完成的不好的动作及时指出,改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有满足感,又能通过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正确地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对优点感到欣慰,对弱点也不回避,发揮潜能,克服缺点改正不足。从而善于自我接纳,喜欢自己,接受自己,形成自尊、自强、自制,正视现实,积极进取。

3.3体育教学能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运动能锻炼大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磨练学生的意志。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通过足球、排球等教学及比赛,培养学生勇于拼搏、热爱集体、团结协作、不甘落后的集体主义精神,长跑、耐力项目能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3.4体育教学通过搭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教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团体练习为主要形式的师生、生生多边活动。大学阶段体育课教学法更多注重的是学生练习,教师指导,教师会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不仅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也包括能影响学生内心世界的社会经验互动交流。体育教学不仅肩负着学生身体健康的教育,同时也应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大学生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教学对于大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其他纯文化课教学无法比拟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除了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外,应该最大可能地发挥体育教育的独特优势,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自我概念、认识能力,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适应能力,改善人际关系,消除心理障碍,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促进大学生的心理也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博.略论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探索,2004,11

[2] 薛欣.论学校体育对大学生的影响[J].湖北体育科技,2005,1

[3] 赵俊萍.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析[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3

[4] 程玉霞.体育心理学新论[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3.2

[5]束路西.体育运动对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心理健康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