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方教师角色“园丁说”的比较研究

2015-05-30王丹

关键词:园丁教育家天性

[摘 要] 对于儿童的认识,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直到近代,许多思想家、教育家开始认识到儿童有自然发展的天性,教育应该尊重儿童的本性,促进他们自由地生长,从而延伸出“园丁说”的思想。但由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西方的“园丁说”理论有着一些共同的思想,同时也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特点。

[关 键 词] 园丁说;天性;自然

Comparative study of western and Chinese teachers' role "gardener"

Wang D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Management,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 Kunming

650500,China)

Abstract: For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the human has experienced a long historical period. Until modern times, many thinkers and educators began to recognize the nature of natur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and education should respect the nature of children, promoting their grow with freedom, so as to extend the thought of " gardener theory". But due to different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Chinese and western "gardener theory " has some common thoughts, and also presents a number of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gardener theory;nature;nature

中圖分类号:G633.3

自教师这个职业诞生之日起,人们便对教师的职业角色赋予了多重涵义,而其中将教师比做“园丁”,更是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相信儿童有自我发展的天性和能力,把儿童比作植物,把教师比作园丁,将儿童教育活动类比为植物的种植活动,这种取譬种植来探究儿童教育规律的学说通常成为“园丁说”。

中西方许多哲学家、教育学家也根据自己对教育的认识,提出了众多理论,更是为“园丁说”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如西方夸美纽斯的“种子论”,裴斯泰洛齐自己的“园丁说”,以及福禄贝尔所建立的“kindergarten”(幼儿园)。中国古代“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王阳明、曾国藩等人提出的类似园丁说的理论等。

由于中西方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教育制度等各方面的差异,中西方大哲都对“园丁说”赋予了深厚的内涵思想,而其背后更蕴含着深刻的中西方差异,这正是本文所要探索的研究内容。

1、中西方“园丁说”的历史根源及基本内容

1.1“园丁说”产生的历史根源

尽管中西方的历史发展过程、社会文化背景各方面都有所不同,但两者发展过程中有过相似的历史时期,这样的时期里,儿童的天性被压制,独特价值不被社会所承认,儿童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例如,在西方的中世纪,宗教成为了世间一切事物的主宰,包括对儿童。在“原罪说”的影响下,儿童被看做是罪恶的化身,一出世便要接受教会的洗礼,成长的过程中,教会通过惩罚他们的肉体来控制其邪恶的本性。基于这样的思想,对儿童进行约束和惩戒成为了中世纪教育最重要的特点,戒尺、棍棒也成为中世纪学校不可缺少的工具。狭隘的教学内容、严酷的教学手段都严重制约着儿童的发展。

中国虽然没有经历过中世纪,但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为了更好的统治人民,许多国家统治者选择了中庸的儒家文化作为正统思想,在“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影响下,儿童从小就要花大量时间去记诵那些晦涩难懂的儒家经典,日复一日地去阅读大量超出他们能力范围的诗书古籍。这样单一乏味的教学内容,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扭曲和摧残着儿童的天性,严重阻碍了儿童的健康发展。

相似的时代背景下,中西方教育家都看到了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纷纷提出类似“园丁说”的理论,表示儿童都有自我生长和发展的天性,教育只有顺应其天性,让其自由地发展,才能保证儿童健康地成长,如果违背了儿童的天性,必然会阻碍甚至破坏儿童的发展。

1.2“园丁说”的基本内容

尽管中西方“园丁说”的提出者和继承者各自处于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历史时期,但他们所提出的理论的基本内容却都惊人的相似。

夸美纽斯作为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人,是西方社会中第一个提出“园丁说” 理论的教育家。他的“园丁说”理论即著名的“种子论”。他认为儿童的身上自然地播有“知识、道德和虔诚”的种子,教师应该像园丁照料花木那样,懂得尊重儿童的天性,尊重其自然生长。裴斯泰洛齐自己的“园丁说”认为,刚出生的孩子身上已经拥有了其一生所要展现的本领,他的成长在于自己本身。福禄贝尔将儿童接受教育的机构称为“Kindergarten”,也就是“儿童花园”,这也体现出其“园丁说”的思想。

中国最早提出类似于“园丁说”理论的人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他把儿童比作“草木”,指出教育应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来进行。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以“病梅”暗喻封建文化和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扭曲和摧残,认为教育只有尊重儿童的天性,才能使儿童健康成长。柳宗元所写的《种树郭橐驼传》,以“种树”来喻“养人”,讲求顺应自然,曾国藩引用这个故事,来说明教养儿女也应当顺应儿童的天性。

虽然以上中西方的众多教育家对“园丁说”的阐述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提到了要尊重儿童的天性,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使儿童自然地成长。这些也正是“园丁说”理论的本质。

2、中西方“园丁说”之比较

2.1理论的提出者背景之不同

西方“园丁说”思想的提出者多为专门从事教育研究的人士,而中国“园丁说”理论的提出者大多并非专门的教育研究者。

2.1.1.西方

夸美纽斯是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他提出了统一的学校制度,主张普及初等教育,采用班级授课制度等众多教育思想。其著作《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裴斯泰洛齐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他不但在教育理论方面提出了许多独创的论述,更是将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教育实践工作。他提出的教育心理学化和要素教育,至今仍在影响着各国的教育事业。

福禄贝尔是德国著名的学前教育家。他不但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称为“幼儿园”的学前教育机构,更是近代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奠基人。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对世界各国幼儿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2.1.2中国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他虽然发展了儒家学说,创立了阳明学,但这些思想更多是一种哲学思想,而非纯粹的教育理论。

龚自珍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而在教育方面涉及较少。

曾国藩是清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家庭教育理论家与实践家。他对清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虽然他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着较多的研究,但终究不能算作专门的教育家。

总之,中西方“园丁说”理论的提出者有着较大不同。西方“园丁说”理论的提出者大多专门从事教育活动,他们有着良好的教育素养,都有相关的教育著作对“园丁说”的理论进行系统地论述。

而中国“园丁说”理论的提出者多不是专门的教育家,对教育的研究只是他们思想中很小的一部分,而类似于“园丁说”的理论也只是散见于他们的一些思想著作中,未能形成体系。

2.2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轨迹之不同

由于中西方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双方“园丁说”理论提出者身份的迥异,导致中西方“园丁说”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景象。

2.2.1西方

夸美纽斯是西方最早提出类似于“园丁说”思想的教育家,他认为,“知识、德行与虔信的种子是天生在我们身上的”,儿童能够凭借自身的力量来塑造自己,教师应该像园丁一样,遵循儿童自然生长的规律。

裴斯泰洛齐对夸美纽斯的“园丁说”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的“园丁说”。他认为即使是一粒极小的种子,其内部也蕴藏着树的全部属性,它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成长为一棵大树,而人的成长也同树一样。所以,正确的教育应如同园丁的艺术,教师并不能够传授给儿童任何能力,只是为儿童看守着,使儿童免受来自外部的伤害和干扰,使他们遵循自然的法则,自由地生长。

福禄贝尔曾师從于裴斯泰洛齐,他曾明确指出,儿童是花木,教师是园丁。在他看来,儿童具有完美的天性和健全的潜能,教育应当尊重儿童的本性。福禄贝尔将学前儿童接受教育的机构命名为“Kindergarten”,也正是福禄贝尔的“园丁说”思想在实践中的体现。

2.2.2中国

王阳明是中国古代最早提出类似“园丁说”思想的人,他认为灌输式的传统教育存在巨大的弊病,摧残了儿童的自然天性,无法使儿童自由地成长。他将儿童比作“草木”,认为只有顺应儿童的本性才能使其舒畅地成长。

龚自珍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在他的《病梅馆记》中,他用病梅暗喻封建文化与教育对人性扭曲和摧残,指出应“道法自然”。他虽未直接涉及儿童教育的问题,但我们可以类比病梅,看到儿童也有其天性,儿童教育也应当顺应儿童的天性,而不能对他们进行人为的裁剪和束缚。

曾国藩也取譬种植来探讨儿童的教育问题,他认为“养树通于养儿”,他借用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以种树喻养人:郭橐驼善于种树,其诀窍在于“其置也若弃”,看似不作为,但其实是顺应自然,让树木自由生长。曾国藩认为教养子女也应该像郭橐驼种树一样,顺应孩子的自然天性,保护其自然潜能,使其充分发展。

所以,对比中西方“园丁说” 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我们不难发现,两者之间有着较大的区别。西方,从最初的“种子论”萌芽,到裴斯泰洛齐提出明确的“园丁说”,再到福禄贝尔利用“园丁说”思想来命名学前儿童教育机构,西方的“园丁说”理论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并在教育实践中得以体现,最终一脉相承地产生出近代儿童教育理论,至今仍在世界范围内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王阳明、龚自珍、曾国藩等人,虽然身处腐朽的封建社会,但他们能够认识到应尊重儿童的天性,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去教育儿童,这一点非常可贵,值得称赞;但是,他们关于“园丁说”思想的研究却不够深入,也较为零散,没有形成一定的思想体系;再者,他们各自的思想之间缺乏相应的联系,没有继承与发展。更为可惜的是他们这些光辉的思想,在沉闷腐朽的封建社会中,不可能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最终还是淹没在了历史长河中,未能发展出中国近代儿童教育理论。

[参考文献]

[1] 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108-122.

[2] 刘晓东.解放儿童[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95-108.

[3] 刘晓东.中国的园丁说:取譬种植以论教育的智慧[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

版),2002,(2).

[4] 姜振军.人的教育:夸美纽斯教育思想体系之魂[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

版),2007,(8).

[5] 蒋雅俊,刘晓东.儿童观简论[J].学前教育研究,2014,(11).

[6](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24-36.

[7](瑞士)裴斯泰洛齐.裴斯泰洛齐教育论著选[M].夏之莲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1992:321-325.

[作者简介]王丹(1988- ),女,山西晋城人,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园丁教育家天性
教育家与儿童
尊重天性 顺势而为——读《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有感
让我怎样感谢你——谨以此诗献给辛勤工作的园丁们
津派教育家成长
为什么现在要说“新教育家”
教育家
鼓励孩子爱玩天性的家具设计
园丁vs采花大盗
退而不休的“老园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