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教授盲目施教与梁晓声的醒悟

2015-05-30朱仲南

今日文摘 2015年1期
关键词:因人梁晓声训导

朱仲南

据报载,南京有一教授,没事就在家里长篇大论,把两位保姆给逼跑了。为什么逼跑保姆呢?这绝对不是教授的初衷,只是事与愿违。保姆觉得自己都50多岁了,教授还让她们树立人生目标,还要学什么宴会上的礼节,她们觉得没什么用。一气之下,两位保姆罢工走人。

这事情十分有意思,人们都以为“有理走遍天下都不怕”,为什么教授有理论,兼且对保姆也不放松要求去施教讲理,而保姆却居然害怕听道理呢?原因并不复杂,主要的原因在于教授没有读懂悟透“因材施教”这几个字的含义。其次是保姆觉得自己做不了老教授期望的人;再就是她们觉得你连生活都要人照顾帮忙的人,这些基本能力都不具备,没多少资格去“训导”人。因为她们有她们认知人生与社会的标准。

这件很小的事情引发出一个很大的教育、教学的理念,我们怎样领悟和践行“因材施教”,这是对教育者和受教育的人都十分重要的,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从这引伸出去,到底我们的会议请什么人参加,解决什么问题,讲什么内容,也要因人而备,因人而开,不要从自己角度觉得重要了就要求别人的感受和你一致,叫刘翔参加这个重要的会,听哪个重要的报告。到最后,一定培养出一个平凡的人。这等于叫摔跤的运动员学钢琴,听小提琴的课,学古曲音乐,他们就觉得有点新鲜但很无聊;你叫钢琴家,小提琴家去练摔跤,举钢铃,日子一长,他五音弹拉必然不准,废了武功。

著名作家,在读者中很有影响力的梁晓声曾说,他当政协委员时,开会发言的时候其他人便十分紧张,怕我说出什么不合时宜的话,这样即便你说了,别人不敢听也听不进去,说话的艺术在于使听的人愿意听下去,让人觉得有道理从心底里接受。意见的表达不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训导别人,也不是“顶”,不是“扔板砖”,这样才能有助于解决问题。

从梁晓声这段话我们可以推测出,梁晓声经历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从渐悟到顿悟,发现了原来对不同的人,应有不同的语境设计,应适应不同层次的人,才能使不同的对象愿意听下去。所以,梁晓声是聪敏的人,有悟性的人,他明白了这个道理。而我们前面说到的那位老教授,他就没有明白这个道理,他就不善于营造一种自然的、朴实的、幽默风趣的点拨,四两拨千斤式的引导,而用生硬的大道理对保姆施教,别人怎么会心服口服的呢。

老教授给保姆授课,施教不成功,失败了。却给我们,给笔者上了很生动成功的一课。

(荐自《信息时报》)

责编:天翼

猜你喜欢

因人梁晓声训导
锦句
生活好了,更要看看从前
曲径为通幽
黑子,对不起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贝都因人的期待
警犬守护春运路 每天工作12小时
贝都因人的待客法则
梁晓声:读书与一个国家的好时光
什么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