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初中信息技术理想课堂的若干思考
2015-05-30郁雷
郁雷
“理想课堂”是我们大多数教师一直在追求的一种境界。可能有人会问,学生不是很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吗?信息技术课的理想课堂应该很容易实现。但其实不然,许多学生在上信息技术课时的兴趣不在于课程本身的内容,而是对计算机的好奇和渴望体验游戏方面的乐趣,“醉翁之意不在酒”。对此教师应该通过提升信息技术课自身的魅力、多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设计课堂以及尽量采取更具吸引力的教法来将学生的兴趣转移到信息技术课课程内容上来,从而实现真正的信息技术理想课堂。
一、每堂课都能充满趣味、充满价值、充满文化
使每堂课充满趣味、充满价值、充满文化应成为教师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充满趣味”就是说教师要创设好情景,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信息技术课引人入胜,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充满价值”就是要教师明确教授过程教材内容的侧重点,要根据自己所面对的学生的需要选择如何编排实际内容,教会学生真正有用的东西。课堂进行中,学生的接受反应和学习意愿很值得教师注意,教师有时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适时地抓住学生思维的火花和亮点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延展。“充满文化”是三个目标中所追求的一种最高的境界。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计算机的应用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養。其中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应该是一个重要方向,其中就包括信息意识、信息情感和信息技能。
二、每堂课都能重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任务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当前,这一方法已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广泛运用,逐步变为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主要形式。在这种教学方法中,被用于驱动学生学习动机的“任务”的设计非常关键。对于信息技术这个特别的学科,用一个个循序渐进的任务来驱动和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技能是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采用的较好的教法。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设计任务时要从学生兴趣出发,创设学生乐于尝试的任务。比如利用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小游戏来进行引入,或在课堂导入时设置扣人心弦的悬念,把学生带入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在课堂中解决问题。第二,创设目标明确的任务,让学生理解自己要做什么。第三,创设符合学生特点的任务,尽最大可能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第四,创设可多向思维的任务,告诉学生达到任务目标的方法不止一个,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采取不同的道路来达成任务目标,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五,创设能与其他课程整合的任务,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掌握计算机技能。第六,创设适合评价的学习任务。
三、每堂课都能根据学生水平将课堂练习分层化
由于信息技术课课程自身的限制,信息技术课的练习主要集中于课堂,课后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很难达到很有效的效果。因此课堂练习对知识的巩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课堂练习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学生只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才能对新知识进行主动的意义建构。只有亲自操作实践,才能发挥自己的学习风格,进行创新,才能深刻理解新知识和新技能。但与其他学科不同,信息技术学习者的水平差异很大。同样的任务对不同层次学生,有的会因太简单而感到无聊,有的会因基础不够感到难度大,因此教师应对学生和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将大任务分解成不同的小任务,不同能力要求的任务由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分别实践完成,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在教学中得到提高。学生学习和探究知识的能力相应地得到了提高,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各自的发展。
四、每堂课后都能注重反思与评价
信息技术教学要重视教学后的总结反思与评价。信息技术学科的操作实践性有利于在教学中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充分展现自己的学习风格,发现自己的创新和创意,并对新知识进行更深刻的意义建构,有利于分层教学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是教学的总结、反思和评价的前提。由于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注意将练习分层化,所以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可以通过他们各自的操作的程度进行判断,达到评价的合理性、客观性和公平性。评价形式分为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在课后教师还应对自己的课及时进行教学反思,适当记录课堂中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阶段性撰写教学随笔。理想的信息课教学应是学生与教师互动的,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我们教师也在不断的进步。
以上几点是笔者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实践上对理想信息技术课的几点粗浅的思考和探索。一个平凡的老师,只要愿意将自己的教育生命与学生的心灵相融,全身心的投入,倾注满腔的爱,那么新课程所追求的“理想课堂”就并非高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