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创新
2015-05-30谷庆明吴虹樊小辉沈耀鹏
谷庆明 吴虹 樊小辉 沈耀鹏
摘 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内容。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四大职能”的职责之首。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着眼点,从立德树人角度出发,对社会实践活动在形式和内容方面的创新做出探索,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立德树人;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形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3-0138-02
社会实践活动是当代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高校学生提前进入社会工作生活场景,不断深化所学专业知识、增长才干和磨炼意志的一项实践教育活动[1]。如何在立德树人的视域下开展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将“立德树人“这一时代主题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现,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提高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
一、实现创新是大学生社会实践亟待解决的课题
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载体,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其育人功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奉献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之后又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實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各高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全国各地各高校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指导方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青岛农业大学开展“青岛农大学子跑农村解难题”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将学科优势、社会需要和人才培养结合起来;中国石油大学开展“沟通你我,情暖东西”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学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浙江工业大学开展“寻红色足迹,展青春风采”活动,实现精神境界与身心健康的双丰收等。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蓬勃发展,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一是积极探索创新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3]。二是将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4]。三是高度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5]。
当前,虽然国家很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多数高校也在真抓实做,并在活动形式上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和创新,但是忽略了在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立德树人”核心理念的注入,所以出现了一些共性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实践活动主题思想不明确;凸显不出实践活动的特色和内涵;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等[6]。因此,社会实践活动形式要创新,其形式可以结合社会实践的内容指向去实现所谓的创新,但是,创新了的社会实践的内在核心和宗旨,必须是以“立德树人”思想为统领。
二、立德树人是大学生社会实践实现创新的灵魂
(一)立德树人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形式的创新提供了思路
立德树人,就是要把德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7]。”立德树人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立德树人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创新提供的思路是德育为先,就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使大学生真正认识到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社会,不仅要了解社会、了解国情,而且要联系群众、关心群众,从中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历史的担当,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二)立德树人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创新指明了方向
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接触社会的重要形式,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以人为本”,十七大报告指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8]。立德树人这个新主张不仅明确了新时期的教育理念和本质,同时也为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创新指明了方向。究其实质,社会实践活动的主基调如果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并使这一理念融入到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大学生社会实践就可以形式多样、主题鲜明、效果明显,避免走过场、“水过地皮湿”。
(三)立德树人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创新提供了动力
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主要途径[9]。“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为社会实践活动形式的创新提供了动力。通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以立德树人观念为指引的实践活动创新,可以促使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进一步明确、形式进一步创新、质量进一步提高、思想境界进一步提升。同时能够起到以点带面,以局部带整体的作用,努力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和覆盖面,使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得到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更加紧密。还可以将树立师德和培养优秀大学生有机结合,增强高校学生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三、务求实效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创新的指向
(一)明确目标,以“立德树人”理念引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创新的实现
将“立德树人”融入到社会实践最重要的是要把握立德树人的内涵与范畴。立德树人,是指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10]。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为高校的教育事业指明方向,将“立德树人”科学划分为“立德”范畴和“树人”范畴,将这一任务进行落实。
将立德树人观念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思想主线,在确立活动主题、规划活动过程、开展实践活动等形式的活动中,在“立德”和“树人”两大范畴上下功夫,在创新理念的引导下创新形式,从而能更好地达到活动育人,实践促学,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创新的模范作用。如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的“雷锋精神种子”工程活动让师生认识到做一颗弘扬雷锋精神的种子,人生才更有价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并以多种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作为载体,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整合资源,以“三位一体”思路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创新的机制
“三位一体”,即将高校、家庭、社会整合形成教育合力,在“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指引下,为社会实践活动拓宽视野,丰富内容,打造互动平台。
高校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起到主导作用,在校内将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总体教育教学计划,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实习锻炼等各个环节都要有所体现;在课外,开设第二课堂,建设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同时在组织上要做到主导思想明确,求实创新,才能争取到社会、家庭更多的信任和支持。家庭在实践活动中起到推动作用,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动员和引导,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参与态度,推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结合。社会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起到保障作用,应该把高校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树立长远的利益观念,满足学生从课外实践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需要。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为社會实践活动打造互动平台。
(三)实践育人,以“五个结合”板块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创新的体系
立德树人视域下创新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外界提供全方位的质量保障,即“五个结合”板块。内容创新与形式多样相结合,网络教育与理论内涵相结合,创造服务社会与提升自我相结合,条件与制度管理相结合,党政团与产学研相结合,五个板块相互咬合,为社会实践增添活力。
社会实践形式千差万别,社会实践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将内容创新和形式多样相结合促进社会实践活动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将立德树人的理论内涵与网络思想教育相结合,发挥网络教育在沟通互动功能、覆盖渗透功能、预防功能和营造氛围功能上的优势,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形式的创新;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锻炼自我,提升自我的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和技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高校要创造条件,引导高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与制度管理相结合,建立健全运行机制、保障机制、奖惩机制等,使活动有制度可依,有规章可循;学校的党、政、团各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方法途径、时间要求做出明确规定,促进社会实践各个环节、各项内容协调发展,同时与产出结果、学习成效、研究成果相结合,出台成绩考评、奖励办法等,促进社会实践活动健康有活力地发展。
综上所述,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得到各大高校的广泛重视,成为高等学校整体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活动的创新要立足于现实,从客观实际出发,把握实践活动的实质,将实践社会活动形式的创新与立德树人的宗旨紧密结合,切勿与教育的根本任务相悖。长期坚持“植入理念,构建机制,完善体系”的路线,把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持久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周健,陈强.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和形式对策研究[J].成功·教育,2012(10).
[2]李炎清.加强非课堂教学 实现课内外有机结合[J].高等教育研究,2012(8).
[3]陈颖,王媛媛,等.积极探索社会实践路径 培养高校创新创业人才[J].价值工程,2013(2).
[4]陈新令.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研究[J].新西部,2010(4).
[5]王丽莉.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的思考与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3(2).
[6]孙佳燕,黄迪民,等.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其调查分析[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
[7]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3-11-13.
[8]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
[9]龚平.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实践教育[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7(6).
[10]赵铁丰.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基层组织生活形式创新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