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5-05-30潘智玲
潘智玲
[摘 要]在大部分中职校,语文只是一门陪衬的文化课,学生不想学,教师无心教。要改革中职语文课堂,教师需要注重讲读练习,帮助学生锻炼胆量和培养自信,注重朗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重视字词教学,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 讲读练习 朗读教学 字词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30123
语文是中职校的一门文化基础课。但是一直以来,中职校中的语文教学却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学校重技能,轻文化;学生基础薄弱,学习无兴趣;文化课教师积极性不高,教学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效率低。要改变这个局面,教师应改变课堂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因此,要认真研究适合中职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中职生文化课学习现状
中职生与普高生最大的差异之一是文化基础较薄弱。他们初中时学习成绩较差,学习自觉性较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说他们是“曾经的失败者”。来到职校后,学生们有的认为读职校是为了学技术,学不学语文无所谓,与以后的工作无关;有的则认为读职校是无奈的选择,是父母所逼。因此,他们在课堂上无精打采,开小差,看课外书,低头玩手机,伏台睡觉等。
二、中职校文化课教师现状
大部分中职学校普遍重技能,轻文化,随意减少文化课的课时,语文只成为一门陪衬课。笔者所教的电气运行与维修专业,第一学期语文课每周四课时,第二学期教材没变,课时只有两课时。再面对如此表现的学生,有的教师表现出不积极,无上进心,随意对待语文课,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满堂灌,学生被动学习,教师只求完成教学任务,不管学生学与不学,效果好与不好。语文教学陷入一个“学生不想学,教师无心教”的尴尬局面。
三、响应职教教学改革,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2009年秋,教育部规划了中职语文新教材,确保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课程的改革,是让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让语文教学更精彩。“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是新教材的教学理念。为此,新教材的课堂教学既要师生互动起来,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前讲读练习,锻炼胆量,培养自信
社会上一直对职业学校有偏见,导致学生觉得读职校低人一等,没有出路。部分学生对学习无兴趣,特别是对文化课,他们处于被动状态,无心学习,缺乏自信心和主动性。有调查显示,学生入学时,语文水平只停留在初一或小学水平,听、 说 、读 、写语文基本能力较差。笔者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有不少学生不能独立读完一段文章,他们读时扭捏、害羞、满头大汗,有的则跌跌撞撞,吞吞吐吐,错字连篇,更有甚者找借口不读。经观察分析,发现他们除了语文基础差之外,缺乏自信、没有胆量、害怕丢人出丑也是主因。因此在课堂上应安排适当的时间(课前5—8分钟),给学生提供到讲台上讲读练习的机会,锻炼他们的胆量,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为他们毕业走向社会奠定基础。笔者的做法是:把课前的讲读练习当做必做作业,采取打分和轮流制度,期末算入总评成绩。提前一两周布置任务,先易后难。可以读一段课文、一首诗、一则新闻,讲一个故事,表演情景剧等。基础、能力较好者带头,以此带动较差者。每节课轮两至三个人,每人每学期能轮四到五次。段考,增加口语考试,演讲、背诵、讲故事、表演课堂情景剧等,任由学生选择一项,成绩占50分。实践证明,通过训练,学生胆量大了,自信心有了,朗读能力提高了。从被动到主动,学生的讲、读能力节节攀升。口语考试成为最受欢迎的考试形式。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课前的讲读训练是培养学生胆量和自信、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
(二 )注重朗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朗读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朗读能把辨形、释义、正音、识字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积累词汇、熟悉句型、规范口语,从而培养正确、流利、清晰、富于表情的说话习惯。
中职生语文底子薄,发音不准、写错别字、犯语法错误、写文章不通顺等现象较突出。作为语文教师,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是重任。笔者体会到,朗读能检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如讲授《致橡树》时,学生把“攀援”读成了“攀暖”,把“流岚”读成了“流风”把“戟”读成了“朝”。通过朗读,可以了解学生的读音情况并及时纠正。笔者常用奖励的方式激励学生朗读。奖励从心理学方面来说,是一种有利的效能感应。奖励分三种,一是期末总评成绩给学生加分。笔者所在学校期末总评成绩=平时50%+段考20%+期考30%。在平时成绩中给学生加分能使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主动上讲台朗读,分优、良、 较好三个等级,分别加4、3、2分;老师点名加2分。二是物质奖励,分组朗读比赛,评出一 、二 、三名,奖给棒棒糖等小零食。三是录音奖励,对有天赋、朗读能力强、能起到榜样作用的学生,用手机录下其朗读,当作其他班级的朗读示范。在各种激励下,学生争先恐后主动而富有激情地朗读,经坚持,学生养成了朗读的习惯。语文课堂从“满堂灌”到学生主动学并在课堂中开心、愉快地度过。如笔者在讲授《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时,这首诗需要学生在反复朗诵中感悟其主旨。笔者采用了个别朗读、全班朗读、自由组合的方式进行朗诵比赛。学生们争先恐后,朗诵声一浪高过一浪。学生自由发挥,意犹未尽,在朗诵中体会到了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致的崇高精神。“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的呼声在学生的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朗读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式,是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和体会文章深刻意义的最好方法。朗读不仅能巩固语文基础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三) 重视字词教学,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
中职生是未来的劳动者,劳动者的语言文字积累如何,关系着我们民族的文明程度。积累一定的文字词汇知识,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因此,字词的教学是不容忽视的。字词教学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这不仅缘于职高生的现实需要和字词学习的重要性,还因为能借此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所以更要注重学生对字词的积累。但部分教师却忽略了这一点,认为字词的教学应是小学、初中阶段的任务。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对于字繁少见的字词,学生会读写的寥寥无几。如第一课《匆匆》中的“涔涔、潸潸、凝然、伶伶俐俐、徘徊” ,学生能读会写的多是 “伶伶俐俐、徘徊”,其余的则不会。不是生字但学生却不会读写,这种状况不得不令人担忧。笔者把字词积累的教学当作重要环节来抓。课后词语及文中难读、笔画繁的字词,要求学生会读、会写、会用。 会读,采用教读、多读、抽查读的办法;会写,每人一本写字本,采用练写、默写、听写比赛等方式;会用,懂字义、用词造句、多词写话等。看似简单的教学方式,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日积月累中,学生积累了语言材料,在不知不觉中读过、写过、用过的东西,成为自己的储备和财富,写作文时某些词汇、句子、语段就会涌上笔端,便能招之即来、呼之欲出。字词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任务,字词的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基石,特别是中职学校,更要注重帮助学生积累字词。字词积累不仅是学好课文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水平的必备条件。没有扎实深厚的字词根底,语文素质的大厦将无法构建起来。
总之,我们的教学要从学生角度出发,要适应学生,每一节课的设计要适合学生的学情,让语文教学服务于学生学习。老师少讲,善于调动学生,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学设计尽量让学生多讲多读多写。多表扬、多鼓励,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在学习中找到自信。
参考文献
[1]王呈祥.师德新观察——如何做教师[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2.
[2]邬宪伟.选择的教育——职业教育的一个新视角[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