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体几何题 变换方法多

2015-05-30华瑞芬

中学生理科应试 2015年1期
关键词:棱长四面体三棱锥

华瑞芬

在求解立体几何问题的过程中,要学会把已知条件不断地变换,从而不断地接近要求解的目标,并最终达成目标.解题过程就是如何巧妙地进行变换,简化解题的过程,下面举例说明变换的多种方法,以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

一、平移

对于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以及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所成角不便于直接找到时,可采用平移变换的方法,使分散的条件相对集中,使复杂的图形简化,从而顺利求解.

图1

例1如图1所示,ABC-A1B1C1是直三棱柱,∠ACB=90°,点D1、F1分别是A1B1、A1C1的中点,若BC=CA=CC1,则BD1与AF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3010 B.12 C. 3015 D. 1510

解析延长B1A1,使A1E=A1D1,连AE、EF1,则∠EAF1就是异面直线BD1与AF1所成角.

∵∠B1A1C1=45°,则∠EA1F1=135°.

在△EAF1中,利用余弦定理易求得cos∠EAF1=3010,故应选A.

图2

例2如图2所示,E、F是正四面体对棱BD、AC的中点,试求异面直线AE、BF所成的角.

解析连结DF,取其中点Q,连结QE、QA,由已知易知QE∥BF,故∠QEA就是异面直线AE、BF所成的角.

设正四面体棱长为1,∵正四面体的侧面均为正三角形,又知E、F为边的中点,

∴AE、DF、BF既是中线又是高线,则AE=DF=BF=

12-(12)2=32,QE=12BF=34,QF=12DF=34,AF=12AC=12.

在Rt△QFA中,QA2=QF2+AF2=716.

在△QEA中,由余弦定理得

cos∠QEA=QE2+AE2-AQ22QE·AE=23,

∴∠QEA=arccos23,即异面直线AE与BF所成的角为arccos23.

二、截面

求解立体几何问题时,作出适当的截面,特别是旋转体的轴截面,常使诸元素集中于截面图中,回避了复杂的空间图形,为解题带来了方便.

例3一个四面体的所有棱长都为2,四个顶点在同一球面上,则此球的表面积是( ).

A. 3π B. 4π C. 33π D. 6π

图3

解析过四面体A-BCD的棱AB做出球O的截面大圆,如图3.

设球直径AE与底面BCD交于O′,由AB=2,可得BO′=63,进而AO′=233.

设球的半径为R,则有AO=BO=R,OO′=233-R.

在Rt△BOO′中,由BO2=BO′2+OO′2,有R2=(63)2+(233-R)2,则R=32.所以S球=4πR2=3π.应选A.

例4在三棱锥P-ABC中,已知PA=a,其余各棱长为b,求三棱锥的体积.

解析若以△ABC为底面求高很困难,若以一棱BC为高,即做一个截面PAE与棱BC垂直,这样就可把求三维体积转化为求二维面积来解决.

图4

如图4所示,显然△ABC、△PBC为等边三角形.设棱BC的中点为E,易知BC⊥平面PAE,即将原三棱锥切割成以△PAE为底面的两个小三棱锥,其高之和为BC的长.易知PE=AE=32b.取AP中点D,则DE⊥AP,DE=PE2-(12PA)2=123b2-a2,所以

VP-ABC=13S△PAE(BE+EC)=112ab3b2-a2.

三 分割

将不规则的几何体,运用切割的技术手法,分成若干规则的几何体,化整体为部分,从而使问题顺利获解.

例5一个四面体的所有棱长都为2,四个顶点在同一球面上,则此球的表面积是( ).

A. 3π B. 4π C. 33π D. 6π

解析以球心为顶点,四面体的各面为底面,将四面体分割成四个等体积的小三棱锥.利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可导出小锥体高OO′与四面体高AO′的关系,进而求出球的半径.

图5

如图5,设AO′=h,OO′=d,则整体与部分的体积关系是VA-BCD=4VO-BCD,即13S△BCD·h=43S△BCD·d,解之得h=4d,从而R=AO=3d=34AO′.

由例2知AO′=233,则R=32,所以S球=4πR2=3π.应选A.

四、补形

若题设中的图形生疏,条件不便应用,可通过补形的技术手段,转化为熟悉、简单的图形,会给解题带来极大方便.图6

例6同例3

解析以正四面体的棱长2作为正方体的面对角线长,将正四面体补成正方体,如图6.则该正方体与原四面体有相同的外接球,这时正方体的棱长为1,正方体的对角线长AE为3,它也是外接球的直径,得R=32,所以S球=4πR2=3π.应选A.

五、等积

当一个三棱锥的体积难求时,不妨采用变更顶点或换底面的技术,最终转化为一个便于求体积的三棱锥.

图7

例7如图7,正方体AC1的棱长是2,E是B1B的中点,F是CD的中点,求三棱锥F-A1ED1的体积 .

解析取AB的中点G,连结FG、A1G、EG.由FG∥D1A1,知FG∥面A1ED1,则F、G到面A1ED1的距离相等,从而有VF-A1ED1=VG-A1ED1=VD1-A1EG.而S△A1EG=S□ABB1A1-2S△A1AG-S△GBE=32,所以VF-A1ED1=VD1-A1EG=13S△A1EG·A1D1=1.

六、射影

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需要做出线在面内的射影,而求无棱二面角时,可考虑将一个面内的图形向另一个面内做射影的技术手段,化难为易.

图8

例8如图8,正三棱柱各棱长为1,M是CC1的中点,求:

(1) A1B1与面A1BM所成角的大小;

(2) 面A1BM与面ABC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解析(1) 做B1在面A1BM内射影D,则∠B1A1D是A1B1与面A1BM所成角.设B1D=d,可用体积法,由VB1-A1BM=VM-A1BB1,有13S△A1BM·d=13S△A1BB1·MN,其中MN=32,S△A1BB1=12,S△A1BM=12A1B · MN=

64,可得d=

22

.再由sin∠B1A1D=dA1B1=22

,得∠B1A1D=45°.(本题中的D点实际上就是点N)

(2) 由正三棱柱知△ABC是△A1BM的射影,又

S△ABC=34

,S△A1BM=64,由公式cosθ=S△ABCS△A1BM=22,得所求二面角大小为θ=45°.

七、延伸

在证明线共点时,常需把延长线相交,而对于无棱二面角,一个基本的技术动作就是延伸平面,使两个平面相交,化无棱为有棱.

例9例8 (2)图9

解析延伸A1M、AC,交于点P,连结BP,如图9.则所求二面角就是A1-BP-A.由M是C1C的中点,可知CP=AC=BC,则AB⊥BP.

又A1A⊥面ABC,则A1B⊥BP,∠ABA1是二面角A1-BP-A的平面角.在Rt△ABA1中,由AB=AA1,知∠ABA1=45°.

八、展平

对于求多面体、旋转体上两点沿表面的最短线问题,常用展成平面的技法,化折线为直线,化曲面为平面.

例10如图10所示,正三棱锥A-BCD底面边长为a,侧棱长为2a,E、F为AC、AD上的动点,求截面△BEF周长的最小值和这时E、F的位置.

图10图11

解析把三棱锥A-BCD的侧面展开如图11所示,则BB′是截面△BEF周长的最小值.

易知BB′∥CD,∴∠1 =∠2.

又∵AC=AD=AB′=2a,CD=DB′=a,

∴△ACD ≌ △ADB′.

∴∠2 =∠3 =∠4,∴∠1 =∠3 =∠4,

∴△AB′D∽△B′FD,

∴DFDB′=DB′AD,其中AD=2a,DB′=a,

∴DF=12a.

又△AEF∽△ACD,∴EFCD=AFAD,其中CD=a,AD=2a,AF=2a-a2=3a2,

∴EF=34a.

又∵在△DB′F中,∠1 =∠3,∴B′F=B′D=a,

∴截面△BEF周长的最小值是BB′=BE+EF+FB′=2B′D

+EF=2a+34a=114a.

E、F两点分别满足AE=AF=32a.

图12

例11如图12,正三棱锥P-ABC的三条侧棱间的夹角都是30°,侧棱长为1,过B做截面△BMN,求△BMN周长的最小值.

图13

解析沿PB剪开,将三个侧面展成一个平面,如图13.可见线段BB′即为△BMN的最小周长.

又∠BPB′=90°,PB=PB′=1,则BB′=2即为所求.

九、对称

对于在平面内求一点,使其到平面同侧两点的距离和最小的问题,可类比平面几何的方法,采用对称技术加以解决.

例12正方体AC1的棱长为2,M是AA1的中点,点N在D1C上,点P在面ABCD内,求MP+PN的最小值.图14

解析如图14,做出点M关于面ABCD的对称点M1,则MP+PN=M1P+PN.因此要使该式取得最小值,应使M1、P、N共线.而M1N的最小值就是△M1CD1的边CD1上的高h.

易求得CD1=22,M1D1=13,M1C=3,cos∠M1CD1=26,sin∠M1CD1=346,S△M1CD1=12M1C ·CD1sin∠M1CD1=17,由12CD1·h=17,故所求的最小值为h=342.

十、旋转

将某些图形旋转适当的角度,使立体图形转化成平面图形.当要研究的图形在两个平面上时,则

猜你喜欢

棱长四面体三棱锥
快来数数看
巧用体积公式
四面体小把戏
R3中四面体的几个新Bonnesen型不等式
R3中四面体的Bonnesen型等周不等式
1 立方分米为啥等于1000立方厘米
三棱锥中的一个不等式
基于CoⅡ/ZnⅡ的四面体笼状配合物对ATP选择性荧光识别
五年级单元同步测试题
两道三棱锥题目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