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生对网络公共事件的鉴别能力
2015-05-30尹楠楠崔新赵桐桐
尹楠楠 崔新 赵桐桐
摘 要:大学生以其自身的特点成为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和辐射群體之一,所以大学生对信息的鉴别能力对于网络信息的规范传播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的缺乏,以及责任意识的缺失都加剧网络信息传播乱象。因而提高大学生的信息鉴别能力,强化官方媒体的舆论主战线的地位,规制网络信息传播刻不容缓。
关键词:网络公共事件;大学生;鉴别能力;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3-0060-02
网络公共事件,是指围绕现实中的某个社会事件产生,而在网络空间引起网友广泛讨论进而形成强大网络舆论,影响政府决策或造成重大影响的公共事件。这些网络公共事件或来源于生活,或发端于网络,其中某些事件由于其“特殊性”而获得普遍关注,经过网络媒体平台的传播逐渐形成巨大的舆论影响[1]。
CNNIC最新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总数为4.57亿人,学生网民达1.4亿人,占30.6%[2]。在这一庞大的学生网民群体中,大学生是年龄阶段和知识水平最高的一个重要群体。所以就网络公共事件的辐射群体而言,大学生群体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受众群体之一,而在信息化社会的信息风暴之下,各类信息在未加甄别就迅速充斥在学生的日常信息获取渠道中。作为具有完全行为能力但思想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年,在校大学生需要在信息时代中不断自我调节、启蒙、成为现代传媒的理性主体。但实际上许多大学生在未加鉴别的基础上,恣意转发评论网络公共事件,加剧了网络公共事件传播的混乱现象。
一、提高大学生群体对网络公共事件鉴别能力的必要性
1.避免虚假信息充斥网络平台,规制网络信息传播显乱象的有效途径。不可否认许多网络公共事件的曝光对于解决社会积弊,提高和改善政府工作行为和工作方法具有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网络平台的匿名性和多元主体性,任何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发声,表达自我主张。这本身没有任何问题,理性合理的自我表达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但由于缺乏制度性约束,使得网络舆论呈现混现象。许多在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的事件,最终被证实为子虚乌有。许多人看来网络发言本身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自己可以为所欲为。许多人散布虚假信息,往往是为了博取眼球,吸引关注度。所以为了规范网络信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在2013年9月9日公布。解释规定,诽谤信息被转发达500次可判刑。这个总共10条的司法解释,通过界定网络信息发布的法律边界,为惩治利用网络发布不实信息等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标尺,从而规范网络秩序,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大学生群体信息鉴别能力的提高,可以有效避免虚假信息的传播,使得虚假信息的主要传播路径被封闭,因而可以有效的规制网络信息的传播。
2.作为社会参与主体的大学生培养责任意识,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大学生作为社会参与的主体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群体思维活跃度高、拥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普遍的社会关注度,可以说大学生的行为对于社会舆论的导向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大学生也是网络公共事件的重要参与主体,大学生的信息渠道多元化,关注网络公共事件的意愿程度高,对于事件的传播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所以大学生群体在网络公共事件中应当成为理性的参与主体,做到积极参与、正确参与和理性参与。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积极宣传社会正能量,对于网络公共事件的参与始终持有谨慎态度,做到不传谣、不造谣,努力为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贡献我们自己的一分力量。再这过程中既培养了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又积极地承担了社会责任。
3.对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促进网络信息的规范性传播具有积极作用。大学生是网络公共事件辐射的主要群体之一,同时又是作为重要的参与主体。因而提高大学生群体对网络公共事件鉴别能力,帮助其正确认识、理解事件背后的各种社会关系,对于规范网络参与,规制网络秩序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网络环境是建立在有序的网络参与基础之上的,即网络参与主体必须是理性主体。大学生群体学历、素质相对较高,在理性思维的指引下如果做到理性参与对于规制网络秩序的作用是巨大的。网络暴民其实就是一部分非理性参与主体,因为他们参与网络信息传播的目的并不是获取信息,而是通过网络匿名渠道宣泄自己对社会的不满情绪,任何事件都可能成为他们的吐槽焦点。比如打开各类新闻客户端随便找到一条关于明星的娱乐新闻,点开评论,你很难看不到各种谩骂和吐槽。这种暴民现象的背后表明了现阶段我国网络参与的理性意识的缺失。而大学生群体的广泛关注度使得他们的行为的示范带动效用显著增强,大学生的理性参与对于网络舆论的净化和网络秩序的规范都有着引领示范效应。
4.对于传播社会正能量,增强社会凝聚力,实现伟大中国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大学生群体通过提高信息鉴别能力,从而有效地避免自己被虚假的网络信息所挟制,同时积极宣传社会正能量,构建和谐的网络沟通环境,进而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抵制负能量,有效地提高社会凝聚力。自觉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美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提高大学生对网络公共事件的鉴别能力的途径和措施
1.政府部门大力加强信息公开制度,提高工作透明度。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于涉及公共利益事件的信息公开力度,利用官方媒体的权威作用帮助青年大学生对网络中流传的相关信息进行甄别。大学生群体作为最重要的网络参与主体,他们有时间和意愿对网络事件进行关注和评论。每每出现新的网络公共事件,大学生群体会迅速参与进来,进行转发和评论,这就对于政府部门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提高信息公布的透明度,还需要提高信息公开的速度,在公共事件尚未向恶性方向转化前消除其影响,帮助大学生等主要依靠网络渠道获取信息的人群及时的接收到正确信息,以提高其对于虚假信息的辨识能力。
2.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强化责任意识自觉承擔社会责任。作为网络信息传播主体的大学生群体之所以会被虚假信息所迷惑和诱导,主要是因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缺乏。信息社会需要的不是信息的简单传递者或使用者,而是具有较强信息意识和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大量支离破碎的信息与数据进行归纳与综合,使之条理化的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人才。信息素养是现代人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3]。所以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信息鉴别能力的根本方法和治本之策。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直接的结果就是虚假信息的传播渠道的萎缩,因此,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力量的大学生要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凝聚社会正能量,积极传播正能量;自觉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自觉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美德;积极倡导社会诚信,为社会诚信建设做出贡献。
3.厘清信息渠道,强化官方媒体的舆论主体地位,从源头上净化信息来源。虚假信息能够有如此大的传播范围和市场的主要原因是官方媒体的工作缺失。官方媒体的舆论主体地位淡化,人们对于官方信息的认同高度越来越低,人们反而更加相信自己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的信息。信息传播渠道的多元化,给虚假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便利。人们之所以不相信官方媒体的信息是因为官方媒体的责任缺位。即便如此官方媒体依旧有着其他信息传播渠道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所以官方媒体要积极发挥自己的舆论主体地位,提高公众认同度,从而重新占据舆论主阵地,厘清信息传播渠道,从源头上净化信息来源。
4.强化信息传播主体(意见领袖,媒体等)的责任意识,自觉为规范网络信息传播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这就要求互联网上的意见领袖们需要以更大的责任感,来担当起提升互联网监督质量的使命。都说谣言止于智者,那么那些喜欢在网络中传达自身观点的领袖们,在网络事件中,不要扮演迎合网民,搭网络舆论力量的顺风船,而是成为探求事情真相,成为网民和公共权力,虚拟社区和现实社会之间的桥梁,还网络世界一片明亮,而非雾霾沉沉。提高相关媒体从业者的政治理论修养,提高其自身行业能力。记者陈永州事件就是媒体从业者责任意识匮乏的具体表现,2013年10月19日,陈永洲因涉嫌损害企业商誉的罪名被长沙市公安局拘留。这一事件一出,几乎所有的网友都站在陈永州一边,其所在的报社《新快报》也连连在头版显著位置为其声讨,认为记者有权披露黑暗事实。但是后来事情逆转,陈永州在看守所承认自己的报道为收受他人钱物之后的不实报道。事情进展到这里,应该会有很多网友认为被欺骗和玩弄了,声讨了半天结果发现原来在舆论的氛围里,我才是那个“最傻”的人。且不论陈永州作为一名记者未能坚守法治底线、道德底线。只是在这个事件中,从一开始陈永州的不实报道,到后来铃铛入狱后的全民声讨,有谁在第一时间去探求事情真相,有谁去想也许对方是对的呢?被网民们所认为的舆论监督最终演变成从始至终的欺骗,而这种欺骗还是来自更高层级的群体,真是可笑至极。所以强化信息传播主体的责任意识,刻不容缓。
我们这个社会到底是怎样了呢?是的,网络舆论掺杂着大量的非理性的发言,跟风,标新,求粉种种目的各不相同,但是它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舆论监督作用。有时候不明真相的正义也会中伤他人,看似善意的谎言也许可以拯救生命,这个社会需要一些理性的人,这就要求大学生群体自觉地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同时更需要一些能担当的政府官员、媒体从业人员。中国人喜欢围观看热闹的心态在网络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似乎当事双方吵得越凶,很多网民就能从中获取更多地快感,有时候感到痛心的并不是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而更多的是当代国人的麻木不仁。有人说“中国是个漏洞百出的庞大国家,这样的国家能够前进十分不易。如果用发达社会的标准来要求中国的每一个人和机构,我们很有可能都是不合格的。中国社会必须进行一场彻底的自我改造,但一定的宽容和谅解也是需要的”。整顿网络秩序只不过是我们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而已。
参考文献:
[1]郝继明,梁霖.网络公共事件的十个特征[N].学习时报,2010-12-09.
[2]CNNIC.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014-10-27].http://www.chinanews.com/it/z/cnnic27/.
[3]周妍,杨勇.浅谈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