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2015-05-30李海英

新校园·中旬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圆柱体新知实物

李海英

一、教材依据

“圆柱的认识”是人教版全日制培智学校《数学》第十八册“圆柱、圆锥和球体的初步认识”中的知识,是学生在培智学校阶段所学几何知识的最后部分,是在学习了圆的特征和长方体、正方体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

二、设计思路

圆柱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首先从直观入手,通过对常见的圆柱实物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几何图形,然后介绍圆柱的各部分名称,说明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是平的,是两个相等的圆面,叫做圆柱的底面。学习这一部分知识,主要是让学生从感性上初步认识圆柱体的特征,为今后适应生活和参加工作打下基础,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弱智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中度:使学生通过观察初步认识圆柱,知道圆柱各部分名称,并在具体操作中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能看懂圆柱的立体图并从中指认圆柱体的底面、高和侧面,能联系实际观察了解圆柱体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重度:使学生通过观察初步认识圆柱体,了解圆柱的特征,能够根据圆柱体实物找出底面、高、侧面。

2.能力方面

中度: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比较、探索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和空间想象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理解事物间的相互联系,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度: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数学思维,培养识图能力。

3.情感方面

在探究、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的特征。

难点:判断圆柱体2个底面的大小和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识图的能力。

五、重难点的教学法

现代课堂教学,不仅看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是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由于智障学生身心发展不健全,感性认识不完全,思维直观、理解能力差,空间观念较弱,认识立体图形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本节教学的基本教学思路是:通过观察,建立表象—动手操作,探究特征—实践创新,升华知识。为了体现这一教学思路,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时采用“导探结合”法、“巧配练习”法为主进行教学。

为突破重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课件,通过对常见的蛋糕等实物的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体的形状,并从实物图形中抽象出圆柱体的几何图形,形象、生动、有趣地向学生展现,有利于学生理解,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由于智障生空间能力差,本课运用直观演示、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多运用实物教学,采用看看、摸摸、滚动的方法,由表及里,通过现象得出本质。倡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主动获取知识。侧重对学困生的引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通过本节的教学,力求使学生实践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自主探索新知的方法,学会观察、分析、比较知识、抽象概括知识的本质属性的方法,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皮尺、各种大小不一的圆柱形物品、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教科书、学习用具及圆柱体几何图形。

七、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采用复习法,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学过的立体图形,再课件展示对应图形让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在学生回答时注意引导说出它们的6个面是平面,为教学圆柱体时区分侧面是曲面作好铺垫。

2.新授教学

首先,采用谈话导入的方法,以学生身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熟悉的、喜闻乐见的各类物品,如饮料罐、茶叶盒、啤酒罐、吸管、铅笔等,让学生观察,以此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观察能力。

教学认识圆柱的特征时,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通过摸摸、看看、滚动、测量、比较自己手中的圆柱体实物,初步感知圆柱的特征。然后引导学生把摸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同桌听,接着组织学生汇报。

教学时,让学生在摆一摆、摸一摸、比一比的过程中,采用发言、讨论、复述、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多角度、多形式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如在探讨圆柱上下底面为什么相等的方法時,通过学生观察、思考后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说法:(1)把两个圆剪出来比较;(2)把圆柱的底按在纸上描出一个圆,再把模型倒过来,将另一个底面叠在所描的图上,正好重合;(3)量出它们的直径或半径进行比较;(4)用皮尺量上、下底面的周长来比较等。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与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亲自动手实际操作、用课件直观演示来验证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使他们在活动中能够体验到学习的方法,对圆柱的特征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讨论圆柱的侧面时,通过操作比较(教师将圆柱体的侧面展开,而学生将长方形的纸围成圆柱进行验证),让学生说出圆柱侧面的特征,圆柱侧面展开图一般情况下是正方形或长方形。这样,加深了学生对圆柱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的认识。然后借助实物巩固学生的知识,指认实物是对圆柱特征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数学的目的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认识圆柱的立体图形时,恰当借助电脑的多媒体作用,如演示把实物图抽象为立体图、上下两圆相同、高处处相等和圆柱的侧面展开过程等,引出知识点“圆柱的底面、高”,让学生在观察中,把对圆柱的特征的感性认知升华为理性认知。然后运用教具、实物让学生指指、摸摸、说说,巩固对圆柱的底面、高的认识。同时,配合教师丰富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3.强化练习,巩固新知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为了实现这个过程,还要通过有效的练习,才能使形成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和充实。所以,在练习中,我安排了说一说、判断、指一指、比较四种形式的练习。练习设计注重分层次、有深度。学习的目的在于運用,“说一说”是让学生在学习了圆柱的特征后再以正确的理解说出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形,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注重了联系实际,培养了学生运用新知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判断”是以不同的形体来比较,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根据圆柱体的特点来识别和判断,进一步理解圆柱体的特征,提高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指一指”练习时注重让学生先用实物来摸着练习(为学生做题引路),然后请学生到电脑前用鼠标指着进行操作,这样学生不容易指错,又增强了学习兴趣;“比较”这一练习,检查学生对圆柱体的底面、高的理解掌握情况,加深对圆柱体的认识。

4.指导看书,总结整理,深化新知

圆柱的认识和教学告一段落后,为了给学生一个完整而深刻的印象,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学生看书,总结学到的知识,进一步把握知识要点,再次进行质疑问难。归纳本节学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什么,达到强化新知、掌握学习方法的目的。

5.作业设置

本节课我设置了两项任务:第一,看书第8、9页;第二,通过今天的学习后,再找一找我们身边的物体还有哪一些是圆柱形的,并进一步探究一下圆柱体还有哪些特点?在学生学习了圆柱体的特征后,进一步让学生进行拓展研究。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的能力。

6.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圆柱体上、下两个平的面叫做底面,

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面。

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八、教学反思

圆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所以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我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节课中,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不仅掌握了圆柱的特征,而且问题意识和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最熟悉的饮料罐入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描述物体的基础上,再提出猜想,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最后让他们在找找、摸摸、做做、说说的过程中,整体感知圆柱,亲自体验新知发生、发展的过程,在不断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思考获得了知识。本课练习设计,围绕重点,层次分明,形式多样,充分体现了练习的针对性、趣味性和综合性,巩固深化了学生的新知,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丰富的想像能力,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猜你喜欢

圆柱体新知实物
带你学习实物电路图的连接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附加整流装置的圆柱体涡激振动数值研究
当手绘遇上实物
基于Arduino控制的半实物模拟驾驶系统
找出圆柱体
实物与宣传不符,卖方担责吗?
圆柱体上的最短路径
圆柱体对垂直其中轴并过其中心的转轴转动惯量的几种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