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地区产业升级的困境与出路

2015-05-30邱振卓

开放导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困境与出路东北地区产业结构

[摘要]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东北地区的产业发展仍未摆脱结构不合理、布局趋同、国有资产负债重、企业竞争力不强的困境。制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因素在于思想观念保守、产业融合度低和制度环境不佳。需要突破某些认识误区、优化政策环境、发展替代和后续产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产业结构 困境与出路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6623(2015)01-0057-04

[作者简介] 邱振卓(1985 — ),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一、东北地区调整产业结构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东北地区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布局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取得了一定成效,国有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经济增速有所提高。但是,当前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仍然面临一些亟待突破的难点。

1. 产业结构不合理。首先,从产业之间的关系看,第二产业发展较快,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第二产业尤其是重工业发展很快,客观造成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协调度差,这既不利于大量吸纳劳动力,增加居民收入,不利于第二、三产业的有效融合,也不利于东北地区城市整体功能的完善,使得城市经济的集聚效应、扩散效应受到抑制。以2013年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例,东北三省分别为49.6%、38.7%,而上海分别为37.2%、62.2%,广东分别为47.3%、47.8%。其次,从工业内部看,重化工业所占比重较高,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增长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发展更多还是依赖于传统产业。以黑龙江省为例,2013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仅为1869.8亿元,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只有13%。从全国各省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看,辽宁、吉林、黑龙江的高新技术产出排名分别为第12位、19位、20位,综合竞争力排名分别为第12位、20位、11位。这种局面导致工业内部结构相对单一,而重工业主要以能源、原材料的大规模投入作为发展基础,使得东北地区长期面临“三高一低”(高能耗、高消费、高污染和低产出)的压力。

2. 产业布局存在趋同性。从东北地区的实际看,由政府主导的产业结构趋同现象比较突出。比如,辽宁与吉林都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作为主导产业;辽宁与黑龙江都将石油加工及炼焦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作为主导产业;吉林与黑龙江都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作为主导产业,同时三省都重视发展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可见,东北三省在主导产业的选择和产业布局上存在一定的雷同。这种由政府驱动的产业趋同性违背市场经济规律,无法形成统一的区域性市场,不利于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不能充分发挥各地区的优势和特色,生产要素不能发挥最大的产出效益。

3. 企业竞争力较弱。一是长期的资源开发和产品初加工模式造成初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动力不足,研发投入少,不能紧跟市场需求变化培育核心技术和尖端技术,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不高。以黑龙江为例,2013年全省建有研发机构的大中型企业只占总数的1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6个百分点,全省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仅为1%,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二是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相对缓慢。东北地区有很大一部分企业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立起来的,相当一部分属于国有企业,由于常年给国家上缴多,为企业投入少,增加了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难度,企业无法培育和发展技术优势,影响了企业的竞争能力。总体上看,东北地区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更新程度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以沈阳为例,该市优势产业的生产设备处于先进水平的仅为1/3左右,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老旧设备还有70%在运转,这一状况不利于在新形势下培育地区产业发展优势。

4. 经济效益总体不高。一是企业管理水平较低,不利于生产要素在企业内部的优化配置。二是企业开工不足,生产能力闲置,单位资产产出率低,一些企业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经营亏损现象。三是资源型、消耗型产业较多,企业主要以生产要素的大规模投入为代价进行生产,是典型的外延性扩大再生产,企业发展呈现出粗放型特征,并且企业水平分工和垂直分工的水平较低,这在石油、煤炭、钢铁、汽车等产业表现得比较突出。东北地区的企业效益不高,会导致发展缺乏后劲,影响经营业绩,增加债务风险,不利于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制约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因素

针对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起到了一定成效,但产业结构调整仍然面临诸多障碍,其主要原因有:

1.思想观念相对落后。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思想观念对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很大。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东北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相对较高,但人们的思想还不够开放,竞争意识、创新意识、进取意识不强。如东北地区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了大量半失业状态的人员和下岗人员,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为这部分人提供了大量的服务性岗位。但是,不少人不愿意从事服务性行业,进而出现失业、隐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问题。这既不利于企业职工的自身发展,也不利于地区经济的发展。

2. 工业对农业的带动作用弱。东北地区的工农业关联程度不高,工业对农业的带动作用不强,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工业化进程缓慢。黑龙江是中国第一产粮大省,从2007年到2013年,粮食产量增长了73.4%,年均增长9.6%,而同期全国粮食产量只增长了20%,年均增长3.1%。但目前黑龙江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只有60.5%,与发达国家80%的农业粮食科技贡献率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同时粮食加工率较低,粮食加工业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和工业增加值指标的综合排名相对靠后,与第一产粮大省的地位不符。这一状况不利于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制约农民增收和扩大國内需求。“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格局尚未形成。

3. 制度环境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大,集中表现在产权制度安排上。由于产权关系仍不明晰,造成政企关系难以真正分开,为了追求最大的地区利益,一些地方政府将投资重点集中到价高利大的加工产业和其它有关产业,重短期、轻长远,不重视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由此造成的负面影响和成本代价由国家来负担,不可避免导致生产要素配置的低效,对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带来不利影响。

4. 市场条件欠完善。一方面,地区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始终存在矛盾。各地区之间存在条块分割现象,地方保护主义严重,阻碍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不能发挥生产要素的最大效益,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地区性市场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自然经济的影响,在封闭环境中追求自我发展,造成地区性市场的局限性更加突出;另一方面,市场发育不完善,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不充分,还没有形成完备的市场体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原材料价格不能反映要素的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和环境补偿问题,同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劳动力流动受到户籍制度和人事劳动制度的制约,导致劳动力市场不完善,阻碍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与升级。总体看来,生产要素市场改革落后于经济发展。

三、促进东北地区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的对策建议

2014年8月8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该《意见》涉及11个方面共35项政策,特别是针对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问题,提出要激发市场活力、深化国企改革、提升产业竞争力等一系列举措,为推进东北振兴提供了重要机遇。本文认为,东北地区在深入落实该《意见》精神的过程中,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完善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环境

1.加快改革开放进程。要通过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实现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的全方位调整,形成沿海、沿线、沿边产业结构调整并进的格局;要充分发挥地缘和人文优势,加强与东北亚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在进口资质、进出口权、进口产品配额等方面进行政策倾斜;打破各地区之间的条块分割和市场分割,在不影响国家产业政策实施的前提下,建立统一的区域、部门性协调机制,确定实施重点项目,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合作与协调,实现产业结构的宏观布局和优化,避免恶性竞争,最大限度发挥各自优势,为振兴东北,实现东北地区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体制保障。

2.激活国有经济发展活力。要加强国有资本的优化配置,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完善国有资本退出与流通机制,坚持国有资本“有所为有所不为”和“有进有退”的原则,使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行业向国防、基础设施建设等具有关键性、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行业领域转移,提高国有资本的利用效率和社会效益,并积极探索国有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稳步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改制工作,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增强国有资本的竞争力、影响力、控制力和带动力。同时,各级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效解决企业债务、职工安置、“企业办社会”等历史遗留问题,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创造有利条件。

3.建立并实施有效的产业政策。围绕振兴东北的总体目标,从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出发,建立区域性的产业发展政策和产业结构政策,从明确政策实施细则、确立目标责任机制、设立相机性基金、建立动态支持制度等方面保证产业政策的有效实施。在推进国有资本优化重组的同时,要通过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参与国有企业改制、吸收社会资本进入基础领域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东北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竞争合作、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政府要肩负起激发市场活力、培育市场体系的职责,既要简政放权,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将一般项目的审批权下放地方政府,也要进一步健全商品市场,大力培育和发展土地、技术、信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市场,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服务。

(二)不断优化现有产业结构

1.推动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传统产业改造。促进产业之间或产业内部各企业的联合和合作,形成企业集团,提高市场抗风险能力,或者利用产业政策对那些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足、市场需求潜力不大、整体盈利能力不强的企业进行关、停、并、转,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企业兼并重组,促进生产要素在关键性领域的大中型企业集中,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提高生产要素使用效率。加强传统产业的技术设备改造力度,采用重大技术装备,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强化企业市场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延长传统产业的生命周期或者步入新一轮的生命周期,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推动产业高级化。

2.大力培育先进核心技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和完善區域性的创新政策和激励机制,大力营造创新氛围,通过技术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同时要综合运用竞争、利润和规制等多种手段,调动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先技术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型产品,提高技术在产品附加值中的比重,拓宽企业的市场生存空间,打造东北地区产业的技术优势。

3.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有效融合。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是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客观要求,也是当前信息化时代工业化进程的新特点。目前,信息这一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越来越大,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传统制造业,发挥信息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成本优势,加速传统制造业的信息化改造,改进资源配置状况,提高企业效益,同时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通过在产业发展中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凸显信息技术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三)积极发展传统产业的替代产业和接续产业

1.政府要重视产业规划。政府的产业政策要具有前瞻性、预见性和针对性,及早规划、发展已经进入衰退期的传统产业的替代产业和接续产业,产业政策要因地制宜,通过政策引导,可采取延伸主导产业的产业链、植入新兴产业、扶持潜力产业、挖掘朝阳产业等多种形式。重视资源型产业和原材料加工型产业的后续发展,着眼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大技术研发和市场营销力度,实现从原材料加工到初级产品、高级产品、延伸产品的生产,通过产业链条的延长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

2.結合地区优势发展新兴产业。针对东北地区具有发展条件和比较优势的领域,要重视发展新兴产业,充分利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有针对性地扶持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产业,注重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积极打造特色新兴产业集群,通过上下游产业的延伸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和实力,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保护、技术转化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统一。

3.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要加大宣传力度,转变人们的从业观念,努力营造“服务致富”的社会环境。在此基础上,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利用中长期产业规划和特殊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剩余劳动力向服务业转移,在市场准入、银行信贷、手续办理、税收优惠、土地出让等方面进行政策性倾斜,加大扶持力度,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为促进产业发展、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有效需求、活跃地区经济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芮明杰主编.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83、199.

[2]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普查[DB/OL]. http://data.stats.gov.cn/,2014-10-28.

[3] 杨廷双.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为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EB/OL].2014-02-12.

[4] 刘昌年 张银银.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4(4):33.

[5] 徐充.比较与借鉴:长、珠三角洲发展模式及东北经济振兴[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183.

[6] 中国产业调研网.2013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调研分析[EB/OL].2013-12-18.

[7] 丁声俊.中国粮食大省 “由大转强”正当时——基于黑龙江省粮食产业的调查和思考[J].农业展望,2013(6):31、33.

[8] NORTHD.C.The Contribution of 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to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Transition Problem[J].WIDER Annual Lectures,1997,(1):1-18.

猜你喜欢

困境与出路东北地区产业结构
东北地区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的重要意义与主要举措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浅谈在新课程标准下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浅议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模式的困境与出路
XBRL语言应用困境与出路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的困境与出路
产业结构
Brand Value: Excavating and Management of Tourism in the Rural and Village Re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