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深化邓小平干部队伍建设思想
2015-05-30张永刚
张永刚
摘 要 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非常重视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工作。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着眼于改革开放和推进市场经济建设的新形势,邓小平大刀阔斧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造性的提出一系列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思想。这些思想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是中国特色理论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党的十八提出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搞好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既需要我们能够敏锐把握世情、国情和党情不断发生的变化,也需要我们善于从从邓小平干部队伍建设思想中,寻找经验借鉴。
关键词 邓小平 干部队伍建设 好干部
作为我们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非常重视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工作。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着眼于改革开放和推进市场经济建设的新形势,邓小平大大阔斧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造性的提出一系列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思想。这些思想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是中国特色理论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党的十八提出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 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指出,实现党的十八大所确定的目标任务,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其中,关键在人,就是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习近平总书记还从“好干部”的角度对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出了具有要求。全面把握并进一步深化邓小平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思想,对实现党的十八大安排部署,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做好干部人事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认真领会邓小平干部队伍建设思想
(一)要按照“四化”方针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用什么人,选拔什么样的干部,是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在相当长时间里关注的重大问题。文革结束后,我国干部队伍存在思想混乱,干部文化层次低,管理能力差等突出问题。它们严重影响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邓小平根据毛泽东所确立的德才兼备标准以及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着眼于当时我国实际,提出应该按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要求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形成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推进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基本方针,即干部“四化”方针。“四化”方针的提出和确定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1980年8月,在中央政治局召开的扩大会議上,邓小平对毛泽东所提出的“德才兼备”观点给予了新的注解。他说:“我们选干部,要注意德才兼备。所谓德,最主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在这个前提下,干部队伍要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同年12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第一次完整提出了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方针。邓小平指出:“要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使我们的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并且要逐步制定完善的干部制度来加以保证。提出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三个条件,当然首先是要革命化,所以说要以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为前提。”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大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要按照“四化”方针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这是干部“四化”方针首次写入中央全会文件。随后,干部“四化”又被写入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1992年春天,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讲话“,在讲话中他多次强调必须根据“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原则,将那些德才兼备的人选进党的各级领导班子中。邓小平把马克思在主义与我国实际相结合,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有关干部队伍建设理论的创新发展,提出加强我国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方针,实践证明,这种创新符合我国实际,同时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二)要大胆选用优秀年轻干部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建设高素质年轻干部队伍,是邓小平极度重视的问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多次强调要从确保党的政治路线长期不动摇,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以及社会主义事业万古长青的高度,把建设高素质年轻干部队伍工作当作各级党委头等大事去抓。早在1979年,邓小平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要解决干部年轻化问题。1979年12月,在谈到我国现代化建设时,邓小平指出,如果我们不能培养一批年富力强的干部,我国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搞起来。1980年8月,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明确指出:“一定要真正把优秀的中青年干部提拔上来,快点提拔上来。提拔千部不能太急,但是太慢了也要误现代化建设的大事” 1986年,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更加明确指出,培养年轻干部,让党和国家保持活力,是中国共产党长期要做的一项工作。同年11月,在谈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时,邓小平进一步指出,始终保持党和国家活力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第一目标,活力与年轻化息息相关。针对当时党内有人担心年轻干部经验不足,提拔到重要岗位可能不能胜任,邓小平曾经推心置腹地谈到:“同志们回想一下,我们中间许多人当大干部、做大事,开始的时候还不是二三十岁?应该承认,现在一些中青年同志的知识,比我们那个时候并不少。经过的斗争考验少一点,领导经验少一点,这是客观条件造成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嘛。放在那个位置上,他们就会逐步得到提高。” 邓小平说,培养干部要走台阶,一个台阶一个台阶来,这对广大干部更全面的了解国情,熟悉专业,以及更全面的对干部进行考验是需要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固守所谓走台阶的思想,特别是当发现一个好苗子时,尤其是年轻干部中出现的好苗子,要敢于突破,要给他们创造机会,要“给他们搭个比较轻便的梯子,使他们越级上来。” 实践证明,邓小平年轻干部培养思想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干部人事工作向前发展,同时,也为我国改革开放事业提供了人才保障。
(三)要着力推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改革是邓小平全面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脉络,推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邓小平改革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非常重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问题。早在1980年8月,邓小平在其所发表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讲话中,就从原因、原则以及如何做等方面系统地谈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邓小平指出,党在过去,特别是“文革”时期所发生的错误,尽管与有些领导人有关,但是,党和国家在一些制度,特别是干部人事制度上的缺陷也是重要原因。通过对比西方国家干部制度,邓小平指出了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所存在的弊端,强调要通过学习借鉴一切文明成果,大力推动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邓小平强调指出:“我们说资本主义社会不好,但它在发现人才、使用人才方面是非常大胆的。它有个特点,不论资排辈,凡是合格的人就使用,并且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从这方面来看,我们选拔干部的制度是落后的。” 对于改革的目的,邓小平明确指出,就是要通过改革,建立一个干部能上能下,进口和出口通畅的管理机制,积极营造一个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的良好社会环境,“要创造一种环境,使拔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改革就是要创造这种环境。” 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具体内容和方向,邓小平认为“关键是要健全干部的选举、招考、任免、考核、弹劾、轮换制度,对各级各类干部(包括选举产生、委任和聘用的)职务的任期,以及离休、退休,要按照不同的情况,作出适当、明确的规定。” 在邓小平的推动下,党中央于1982年正式颁布了《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为了扩大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自主权,充分调动各级人事管理部门的积极性,1984年,中央出台并实施了“管少、管好、管活”的原则,下放干部管理权限。1987年10月,党的十三的召开,这次大会确立了我国干部人事分类管理的原则,提出在我国建立公务员制度改革目标。与此同时,我国还在干部的选拔、任命、交流、考核以及如何培养年轻的后备干部等单项改革方面进行了试点。
(四)要搞好干部管理工作
党的各级干部掌握着国家权力,管理监督干部的目的在于约束规范干部行为,使他们能够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证权力不会私用、滥用。我国的干部群体人员很多,如何有效的监督管理他们,是邓小平长期思考的重大问题。1950年6月,全国刚刚解放后不久,邓小平就向中央建议成立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1956年,党的八大召开,在邓小平向大会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他鲜明指出,因为共产党掌握国家政权成为政党,党内有些同志会因此居功自傲,脱离群众,党内会出席官僚主义,“为此,党除了应该加强对于党员的思想教育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从各方面加强党的领导作用,并且从国家制度和党的制度上作出适当的规定,以便对于党的组织和党员实行严格的监督。” 1957年4月,干部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邓小平在会议发言中再次指出:“宪法上规定了党的领导,党要领导得好,就要不断地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就要接受监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鉴于党的执政环境发生的新变化,邓小平多次强调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邓小平认为,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广大领导干部手中掌握权力,党要管党,至为关键的是要管好干部。要加强对广大干部的教育、监督。对于如何才能有效实现对干部的监督管理?邓小平认为不断发展党内民主非常重要。邓小平说:“无论党内的监督和党外的监督,其关键在于发展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发扬我们的传统作风……” 与此同时,邓小平认为要通过不断建立健全法规体系,为有效监督管理干部提高制度保障;要改进管理监督干部的方式方法,形成上下联动的监管体系。邓小平特别重视人民群众监督的作用,他指出:“要有群众监督制度,让群众和党员监督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凡是搞特权、特殊化,经过批评教育而不改的,人民就有权依法进行检举、控告、弹劾、撤换、罢免,要求他们在经济上退赔,并使他们受到法律、纪律处分。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职权范围和政治、生活待遇,要制定各种条例,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
二、进一步深化邓小平干部队伍建设思想
干部队伍建设理论和实践创新没有止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邓小平干部队伍建设思想基础上,对做好干部工作提出一系列要求。当前,进一步深化邓小平干部队伍建设思想,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讲话精神的需要,也是推动邓小平理论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深化深化邓小平干部队伍建设思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把正确的选人用人思想贯穿于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全过程
“好干部”的标准是对邓小平干部队伍建设标准的发展。当前,坚持“好干部”的标准,选好干部,用好干部,是干部队伍的首要问题,也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核心性和基础性的工作。我们党在长期的执政实践中,始终抓住“好干部”标准,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执政骨干,也使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好干部的标准,大的方面,就是德才兼备。同时,好干部的标准又是具体的、历史的。当前,我们所说的好干部就是指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总书记的讲话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这要求我们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时,既要重视干部的才能问题,更要审慎把握干部的道德品行问题。特别是当前,一些干部出问题,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同时,更加突出以德为先,把德放在选人用人的首要位置。党的执政实践表明,什么时候我们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思想,我们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就能得到加强,我们的事业就会进步。反之,则会阻碍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因此,进一步推动干部人事工作,必须把握住“好干部”的标准。
(二)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地推进干部制度改革
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复杂,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处理继承与创新、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力争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地推进改革。当前,我们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不是简单地否定过去,而应在过去好的经验基础上创新发展,有些好的做法必須坚持。如党管干部的原则,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等,任何时候都不能否定,必须继承、发扬。而对干部选拔模式,则可根据现有模式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社会环境所发生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改革。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涉及到很多人的利益,事关干部队伍稳定,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干部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过程时,必须处理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要把改革的力度控制在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做到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结合,分步实施和总体目标设置想结合,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是党执政最根本的基础。无疑,推进干部人事工作需要获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支持。当前,如何选用、监督干部已不仅是党内事情,更是全社会关注的大事。邓小平非常重视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要求,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根据邓小平的干部队伍建设精神,这些年来,党的各级组织人事部门以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为切入点,将重点工作放在扩大民主,进一步落实人民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选举权和监督权上,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获得进一步提高。通过不断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制度,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健全集体决策制度,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差额选举、差额考察办法,完善干部日常管理和考核评价体系,扩大了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增强了干部工作的透明度。借鉴历史经验,今后我们更应该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通过获得群众支持、理解和认同,做好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从而进一步增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四)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理论研究
推进干部人事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有其复杂性,做好这项工作,需要理论指导,这是邓小平长期坚持的观点。当前,面对世情、国情和党情出现的新变化,我们更应重视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理论研究,找出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规律,为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提供理论支持。为此:一要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干部队伍建设理论的研究。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的组织原则、民主与集中、权威与自治关系的论述,特别是列宁提出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队伍建设等思想,对今天的工作依然具有指导性,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对这些理论时代价值的研究;二要重视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干部人事工作的理论研究。党的几代领导人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既有大量实践经验,又有丰富思想理论。如毛泽东提出的“五湖四海”和老、中、青“三结合”,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待干部的思想,邓小平关于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落后观念和习惯做法,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等的论述,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为此,需要在理论上对它们进行系统研究,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三要重视对我国古代人事管理理论的研究。我国是文官制度发源地,在悠久历史中曾创造了大量优秀人事管理思想,如荐举制度、考试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回避制度、官品官衔制度以及用人标准、用人原则等。对此我们应该系统研究,以便更好地继承;四是重视对国外人事管理理论的研究。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现代人事管理理念产生于西方。时至今日,它们在人事管理的考试录用、职位分类、人员交流、辞职辞退、自愿退休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我们应该积极加以吸收,以便为我们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增添活力;五是要重视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创新。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也会随时出现新情况,遇到新挑战,因此应创新完善已有的理论,孕育新的、符合历史进步要求的新理论,用以指导新的实践,进一步推动干部人事工作。理论创新要摒弃形式主义,注重实际,要致力于构建由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而不是由理论到理论的所谓理论创新模式。
注释:
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2.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26,361, 324,324-325,225,331,332.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9.
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5,270.
(作者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党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