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视角下独立学院教材自主化建设研究
2015-05-30马海涛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的大范围普及、学科类型的多样化及学科分支的不断增加推动着教材的多元化发展。我国早在2005年就确立将“多元化”作为高校教材建设的一项基本原则。我国独立学院近年来刚刚兴起,作为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机构,其在自身的教材建设上较为滞后,还存在缺乏专门教材、教材规划不合理、教材形式单一和教材缺乏特色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专业化素质创新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教材;独立学院;多元化;自主化
【作者单位】马海涛,华东政法大学。
如今,在高校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基础高等教育教材发生了重大变化。在高校教材发展的同时,各大院校纷纷设置独立学院,并且坚持将“实用、适用”作为基本准则,创新高等院校教材,实现独立院校教材体系的自主化与多元化。本文围绕高等院校教材多元化发展和独立学院教材自主化建设展开讨论并给出有关教材建设方面的意见。
一、高等教育教材多元化发展探析
2005年,我国教育部门颁布了有关教材多元化的文件----《关于申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选题的通知》。根据该通知,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教材多元化的内涵。笔者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认为高等院校教材的多元化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教材需要根据学科的特点进行制定;其二,教材在编制上要确定合适的编写风格以及编写特色。另外,教材从本质上以内容、主题和类别等形式进行呈现,要想真正实现教材建设的多元化,需要从下文论述的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在追求风格的同时,实现高等院校教材的多元化发展。
高等院校教材的多元化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高等院校教材发展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由于不同高等院校的办学理念以及办学目标存在区别,因此,在高等院校教材的选择上,很多高校为了凸显办学的基本目标,往往选择更多的教材品种。除此之外,在受到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高校纷纷开设个性化教学,这也将带动高等院校教材种类的多元化发展。
2.高等教育教材载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高校开始更多地选择各种类型的光盘、网络教育平台等教学载体。这种教学载体的出现为高校教材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3.高等院校教材形式体现多元化的特点
高等院校教材在设计以及规划上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整理、分类,并且很多教材需要多次试验以及试用。这种发展趋势造就了高等院校教材形式的多样性,其中比较常见的教材形式有试用教材、实验教材、选用教材和通用教材。
二、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材建设的发展现状
自1999年我国实施高校扩招之后,全国各地的高校生源呈现出扩大的趋势。我国本科院校以及专科院校已经超过3000所,独立院校接近500所。我国独立院校发展过于迅速。另外,高等院校教材种类不断增加,高等院校教材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是从整体来看,这些教材与独立学院教学之间缺乏关联性。
作为新兴的办学群体,独立学院在教材建设和教材改革方面的经验不足,现有的教材还不能完全满足独立学院的办学要求,主要问题可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1.高校教材借用度较高
在高校的发展与建设之中,由于所涉及的项目内容比较多,所以教材编制受到资金的限制,很多高校并没有自己编制教材,几乎所有的独立学院都是通过“借用”其母体院校的教材开展教学工作。独立学院与其“母体”(其所在的一本或二本院校)在同一学科上的生源质量以及这些生源的学习能力不同,导致独立学院与其母体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不同。在高校教育中,独立学院如果仅仅依靠其他高校所编制的教材,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无法适应高校独立学院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2.高等教育缺乏实验教本
如今,我国高等教育独立学院的办学目标是以培养实用性与实践性人才为主。从教学理念角度出发,高等学校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上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有很多高校独立学院所采用的教材属于学术性教材,缺乏实验教本。实验教本对独立院校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帮助。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单一地依靠编制的实验内容对学生进行指导,会导致教学呈现随意性的特点。
3.教材开发没有形成一体化的格局
虽然,独立学院在发展中积极开发教材,但是开发教材的过程比较缓慢,导致高校教材出现非常大的缺口。另外,很多地区的教师在编制教材时,将教学参考书、练习册等作为主要教材内容,这不仅不符合当下学生对教材的需求,也无法形成教材开发的统一性。
4.教授人员为教材主要编制人员
在高校独立院校中,学校领导比较重视教材编制者的职称,很多编制教材的人员都是教授或者副教授,这类人群编制出的教材具有理论性,会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压力。笔者认为,独立学院的教材编审团队中,可以邀请部分学科前沿的实践人员,比如,工程师或者管理者。这样可以将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最新的发展实践理念融入教材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独立学院教材编撰原则
1.创新性
独立学院的建设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旨在培养高素质、具有专业特长的实用性人才。因此,独立学院在教材编撰和自主开发方面不能一味地照搬照抄,需要走创新之路。创新的根基在于目前已经存在的且较为成熟的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及专科院校使用的教材。独立学院的教材在编写中可以对传统教材进行研究和借鉴。独立学院有着自身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教材的设计和编撰具备独特的语言风格、内容组织形式。
2.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独立学院的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教材体系的建设当然要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进行。独立学院的教材要凸显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积极将新的科学技术运用到学科教育中,以消除纯文字教材的刻板和乏味。
3.突出实用、适用特征
独立学院的教育职能是培养应用型的本科人才,在已有的知识理论体系的指导下,教材的编撰要凸显实践操作性。独立学院教材体系的建设要包含“三性”,即以基础性为依托,在科学性的指导下,注重实践性训练。
四、独立学院教材自主化建设思路
1.合理选择主体教材
独立院校是一种比较新的办学模式,在整个办学过程之中不会得到国家政府的资金支持,而教材的编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很多独立院校并不会利用自己的资金编制教材。因此,在高校独立学院教材的建设方面,独立学院需要合理选择主体教材和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材内容。另外,当前高校的教材体系发展比较完善,学科与学科之间形成差别,教材也会形成多种风格,这也为独立院校教材的选择提供了保障。
2.积极开展讲义编写工作
讲义并不属于教材这一范围,讲义本身不属于出版物。高校独立学院可以积极开展讲义编写工作。讲义可以作为主体教材的辅助,其在教材特色化建设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具体可分为四个方面:第一,讲义能够满足高校教师的教学需求,并且讲义也是在相关的研究中所形成的,具备非常大的实用性;第二,讲义在制定的时候可以根据教学特点的差异性以及学生学习的特点进行编写,满足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需求;第三,由于学生的层次不同,所以学生在知识结构以及能力范围上存在非常大的不同,讲义能够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第四,教师所编写的讲义不需要出版,只需要编写以及印刷就行。严格来讲,讲义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教材,能够实现知识的快速更新,并且符合教师的教学风格,独立院校可将其作为教师教学中的重要工具。
3.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交流
由于独立学院的规模比较小,所以,在教材体系的建设中存在非常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独立学院可以实施校企合作。众所周知,独立学院的学生具有非常大的定向性,并且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后会进入到相关领域的企业进行工作。所以,学院可以与企业进行合作交流,积极编制出适合当前学生学习的教材。
高等教育教材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无论是教材的内容、类型还是形式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这种发展趋势下,高校独立学院教材在编制时需要借鉴其他综合类本科院校教材的编制经验,从教学资源角度出发,积极实现教材的合理、创新编制。
[1]孙汉文. 教材建设的原则和实践——关于几个关系问题的处理[J]. 高等理科教育,2006(1).
[2]邸鸿勋. 教材建设和改革的意义、原则和实施[J].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5(3).
[3]江雪. 大学教材建设的国际化[J]. 江苏高教,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