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期刊专题策划中的热点聚焦
2015-05-30冯丽珍
【摘要】 教育类期刊对于提升教师素养、服务学生学习和促进教育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做好教育类期刊的专题策划是扩大期刊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基于期刊的独特性,教育类期刊的热点专题策划应注意把握“度”,注意遴选最恰当的作者,选择好出版时机。
【关键词】教育类期刊;专题策划;热点聚焦
【作者单位】冯丽珍,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做好期刊专题策划是当下期刊市场竞争的重要途径。专题策划的内容聚焦明确,版面占有量大,容易吸引读者的眼球,从而扩大期刊的影响力。根据期刊的分类,不同期刊在专题策划的实施中又有所不同。笔者所从事的教育类期刊在具体的专题策划中呈现出一些独特性。以下结合《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年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专题策划,谈谈笔者的一些思考。
一、教育期刊专题策划聚焦热点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21世纪之初,教育部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保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历史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其课程特点决定了这门课在青少年的学校教育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对课程性质做了规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随着基础课程改革的深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既有多方面的创新,又包含了诸多教育理念的转变。许多教师面对新文本、新理念,感觉很茫然,亟须理论上的指导与引领。
直接服务于一线教学的教育类期刊,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为例,纵观十多年以来的杂志内容,该杂志基于读者的迫切需要,深度探讨了历史教育热点问题,集中解决了许多教学中的重大难题,并力求展现高端学术视野,切实引领历史课程改革的实践方向。伴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杂志内容的创新与变化也获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这一内容而言,该杂志一直将其作为一个长效热点加以关注,在杂志“历史教育视野”与“教学实践研究”板块都曾有过各种形式研究成果的呈现。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年3月,国务院专门发布纪念活动通知,活动的主题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并对纪念活动做出总体安排。全国各地纷纷举办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对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来说,策划这一热点专题自然是水到渠成之事。从专题策划热点聚焦的实践看,该杂志每年都会结合热点问题策划专题,如克里米亚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等等,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二、专题策划热点聚焦应注意的问题
1.根据读者群确定专题的“度”
专题策划应把握“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的读者主要是与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相关的人群,包括中学历史教师、教研员、中学生、高校中从事历史教育教学研究的教师和师范院校学生。该杂志的读者群对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都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策划的专题一定不能浮于表面。
通过分析近年来该杂志以及同类期刊的相关成果,以及前期积累的调研经验,我们认为,作为主要读者的中学一线教师,对于抗日战争研究的学术新成果缺少及时的关注;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理解缺少“记忆冲突”;中学一线的历史课程教学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引导存在说教现象,难以引导学生真正得到情感上的升华。基于上述认识,我们确定了专题内容的方向:中国战时外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记忆;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抗日战争”教学设计与实施,力求在这三个点上形成突破,给读者形成一种冲击力。
2.搜集信息,遴选合适的作者
关于中国的战时外交,我们可以看到众多的研究成果。近年来,随着中外各种机构档案资料的开放,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通过信息搜集、分析,我们发现了适合专题的内容切入点与作者。复旦大学吴景平教授2014年6月在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曾作题为“中国战时外交的再研究与再思考——以蒋介石日记、宋子文档案等海外文献为中心”的报告,吴教授长期访问海外的相关收藏和研究机构,积累了大量一手资料,如蒋介石日记,孙中山、宋美龄等人文稿,宋子文、孔祥熙、陈光甫和顾维钧等民国政要档案,以及各国与中国外交档案等。有关中国近现代史的海外档案文献具有真实性、国际性和权威性的特点,价值极高,对我们拓宽历史视野,更好地尊重和理解历史有重要意义。经反复商讨,我们决定以吴教授所做报告为基础,请他撰写文章。
关于对二战的反思,我们的切入点是“记忆冲突”。二战记忆的多元呈现,或许会导向记忆冲突,但其更大功效却是努力让当下生活的人更贴近历史本身。这也是当下历史教育中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那么,在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到底应该记住什么,就这一切入点,怎么做出令人眼前一亮的内容?我们从作者中遴选出了华东师范大学的孟钟捷教授。孟教授作为国际历史教育学会成员,对中学历史教育有颇多关注。他主要从事20世纪世界史、德国现当代社会史和全球化历史教育的教学和研究。
关于抗日战争这一内容的教学研究成果,一直以来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及同类期刊中均有呈现。在周年纪念之际,如何才能结合热点赋予教学实践成果不同的意义?为了征集到更多、更好的稿件,我们刊发了征稿启事,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3.把握出版时机
关于历史教育热点问题和重大难题的专题,引领历史教研和实践方向,也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契合高考试题的立意。高考制度作为中国社会的一个重大选拔制度,近年来也有重大的变化,对于历史课程的考查更注重能力。作为服务于中学教学考试的教育类期刊,我们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专题策划,刊发于高考前的第6期,旨在帮助老师与学生关注热点问题,对相关历史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巩固与提升。
三、对专题策划内容进行编后反思
期刊读者的反馈是检验我们专题策划内容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从读者调研情况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专题策划反响很好。读者认为,无论从学术视野的角度,还是教学实践的角度,甚至从高考备考的角度,都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可见,期刊专题策划的内容一定要结合读者群的特点,努力创新。
除进行读者调研之外,编辑部也应该针对专题策划进行编后反思。反观专题,与全国各地各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一样,都体现了习近平主席的讲话精神:“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专题策划中基于大量一手资料的相关论述,关于战争的理性反思等,都体现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样的专题内容对于中学教育来讲,意义很大。
作为服务于基础教育的教育类期刊,应搭建帮助老师提升素养的平台,真正着眼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应切实关注历史,着眼现在,展望未来,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要善于抓住热点问题来策划专题,引导师生进行思考、提升。教育类期刊内容、表现形式和体现的思想均应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追求目标。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吴景平. 1938年国民党对日和战态度述评——以蒋介石日记为中心的考察[J]. 民国档案,2010(3):141-125.
[3]王双怀,方骏. 20世纪中国的中学历史教育[J].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6(1):5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