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知识分子的文化诉求对我国当代出版的影响

2015-05-30高婷婷朱先前

出版广角 2015年10期
关键词:出版知识分子

高婷婷 朱先前

【摘要】纵观我国近代发展史,尤其是在内忧外患的国内外形势下,我国近代知识分子纷纷通过报刊等传播媒介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在民族危难之时提出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等理念,以此表达他们的爱国之心和忧民意识。他们的出版活动对我国近代出版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就此展开分析,旨在探讨近代知识分子的文化诉求对我国出版的影响及其借鉴意义。

【关键词】知识分子;文化诉求;出版;政治理想

【作者单位】高婷婷,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朱先前,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纵观我国近代思想文化发展史,报刊出版对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不仅传播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社会信息,对促进国人的思想解放、社会文明进程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我国近代知识分子从事出版文化活动及其表达的个人思想、文化诉求对我国近代出版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近代知识分子的文化诉求及内部分化

在我国近代文明进程中,出版为我国知识分子表达个人的思想、政治和文化诉求提供了很好的传播平台。随着近代我国出版行业的发展,鉴于当时复杂的政治文化环境,知识分子在通过报刊等媒介表达个人思想观点时,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尤其是知识分子对个人文化诉求的表达出现明显分化,即分为职业型出版人、理念型出版人和出版商人三个群体。从社会属性来看,职业型出版人、理念型出版人及出版商人这三者在思想上有着很大的不同:职业型出版人将出版社的发展放在首位,理念型出版人将社会的思想发展放在首位,出版商人则以利益为重,这三者的出版理念及发展战略有很大差别。

首先,职业型出版人在传播知识分子思想观念的同时,更重视的是出版市场的状况及出版社的发展。他们从事出版是为了让自己可以更好地生活,出版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份工作,他们从事出版的动力在于满足市场需要的同时获取最大利润。

其次,理念型出版人将知识分子的思想及精神当作自身的价值理念。理念型出版人分为两种,一种是支持知识分子的思想学术,始终坚持以知识分子的思想与精神为核心的出版精神;另一种是将关注重心放在国家政府所传播的主流思想上。虽然第一种支持的是专业精神思想,第二种支持的是国家的思想观念,但是他们的目的都在于传播思想文化,实现知识分子传播学术思想的愿望。出版活动让知识分子有了自由发声的空间,表现了“理念型出版”的核心。

需要说明的是,职业型出版人、理念型出版人和出版商人这三者的根本差别是以能否遵循文化学术的传统为社会和人类做出贡献为判断依据。所以,理念型出版及职业型出版是近代出版行业所尊崇的一种基本理念,二者渐渐趋于成熟并且具备了自身的运行机制。

二、近代知识分子在出版活动中的文化诉求及其表达路径

戊戌变法之后,只要是在近代社会及政治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的人士,基本上都是依靠报刊出现在人们面前,中国近代历史能够依据报刊来区分出几个时代。胡适说过,《时务报》《新民丛报》及《新青年》这三种报刊分别开创了“三个时代”。

1.言为心声,通过出版媒介表达个人诉求

中国近代的文明进程,伴随的是报刊在社会中的影响不断加深,只有报刊等媒介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信息传播到最大的范围内。近代历史社会动荡不安,武力是维持自身“中心”地位最好的方式,在这样的情况下,知识分子很难干出一番事业。然而他们并不安于现状,而是希望能够占据“中心”地位。他们能选择的办法就是创办报刊,特别是政论刊物,通过创办报刊来维护自己的“中心”地位或为“中心”地位而奋斗。如胡适就通过《新青年》杂志广为人知。实际上,出版报刊让一些知识分子有了表达个人思想政治诉求的机会。这种手段,也为我国近代出版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机会。

2.思想独立,通过出版媒介表达民主平等的精神

1932年5月22日,以胡适为代表的一流文化精英创办的刊物《独立评论》,声名鹊起,逐渐发行到全国各地乃至欧美国家,在中国现代史上产生重要影响。胡适等人通过《独立评论》从社会的边缘进入社会的中心。在当时,表明独立立场的报刊数量较多,它们纷纷表示本报刊与国民党和共产党没有关系,这说明在近代社会中确实有独立发言刊物立足的条件及空间。实际上,创办报刊的知识分子就是想利用报刊来集中社会有志人士,让所有独立在两党之外的知识分子集中起来,以形成新的政治阵营,从而在社会“中心”占据一席之地。《现代评论》在创建初期声明“本刊独立于任何党派之外,不主张依靠别的力量”。

3.重视舆论,逐步树立起了自觉的“中心”意识

古代的士大夫基本上依靠的是拥有至高权力的君王,清朝之后的学子很多依靠具有武力的阵营。但是,并非所有读书人的想法都是一样的,一些有着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希望能够依靠自身的力量向群众传播自己的思想观念,创建一个独立的政治阵营,进而在政治及社会中心占据一定的地位。

在西方近代社会中,舆论能够影响社会的发展。大部分知识分子都曾经在国外留学,这样的经历让他们希望通过传播舆论的方式来产生影响,从而成为社会中的佼佼者。然而,他们随后发现在中国并不具备采用这种方法的条件及环境,舆论难以发挥其原本的作用。所以,想要“独立”的知识分子通常都违背了原本的意愿,放弃了自己创造新力量的愿望,而迈向现存的“中心”去实现理想。如胡适等知识分子主编的《独立评论》,该刊物大多数的成员与作者都在中央政府担任职位,他们针对当时的社会和政治发表言论,不仅新颖独到,而且还能够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为推动我国近代政治文明进程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近代知识分子文化诉求对当代出版的影响

报刊的不断发展使之成为人们生活及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在中国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与知识分子的努力有着紧密的关系,从报刊的发展过程中,同样能够看出知识分子发展的历程。

1.开启教育出版新模式

五四运动之后,很大一部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着眼于大众教育。他们认为我国弱小的原因是大众教育水平落后,如果在社会上普及大众教育,让更多的中国人掌握知识,投身到政治中,那么黑暗就会被光明取代。在这种想法推动下,大众教育开始发展。

在教材的编辑上,张元济等人把握了时机,他和蒋维乔、高梦旦、庄俞、杜亚泉等人不断探索已经出版的各种教材优点与缺点,并请来自日本的专家小谷重和高校教授长尾镇太郎等人担任顾问,指导教材的编辑与出版。历经6个月的编撰、探讨与修改,《最新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第一册顺利出版。1906年,清政府学部首次明确初等小学教材暂用书籍一共102册,《最新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等54册入选。从中能够看出,近代知识分子对近代教育尤其是儿童教育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

2.推动了大众传播的发展

在通俗小说方面,为了能够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世界书局把鸳鸯蝴蝶派作品进行整理归纳,并且标上标点符号出版;还出版符合群众口味的各种言情小说与武侠小说,例如张恨水的《金粉世家》《春明外史》、向恺然的《江湖奇侠传》《福尔摩斯探案集》等。这些书出版后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在当时影响甚大,极其畅销。不仅如此,世界书局还创办了一些通俗期刊,例如李涵秋负责的《快活》旬刊,严独鹤、施济群负责的《红杂志》《红玫瑰》周刊,江红蕉负责的《家庭杂志》《侦探世界》半月刊等鸳鸯蝴蝶派期刊,受到群众的欢迎。这些期刊因其通俗易懂,满足人们对阅读的需求,出版之后获得广阔的市场,世界书局也因此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收入。

3.规范出版管理模式

我国近代出版业发展期间,以商务印书馆为代表的民营出版社在出版业中占据了主要地位,促进了我国出版业的发展。其中最值得说明的是,这些知识分子在经营管理上实行的是资本主义运营方式,使得民营出版社规模不断扩大。商务印书馆采用资本主义的运营方式之后迅速发展为亚洲第一出版社。1912年,中华书局开张,主要出版教材,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实力开始增强。短短几年,中华书局就创办了8种杂志,职工达到上千人,成为大规模企业。出版实业大部分是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股票可以买卖。商务印书馆、《申报》馆都发展为实力雄厚的企业,商务印书馆所实行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运营模式就是民族资本主义。

我国近代知识分子从事报刊出版活动是对个人思想政治诉求的表达,为我国近代思想文化、政治以及教育事业注入新鲜血液,也为推动我国近现代出版事业发展做出有益的实践。当前,我国出版业处于数字化转型之中,应借鉴其中有益的经营管理理念,推动我国当代出版事业的发展。

[1] 金强,闪晓宇. 《河北民国日报》副刊研究[J]. 保定学院学报,2014(6) .

[2] 文迎霞. 晚清报载小说的有效传播[J]. 编辑之友,2015(8) .

[3] 杨翔宇. 民国时期校雠学理论著作编辑探微[J]. 编辑之友,2015(8) .

[4] 沈海晨. 团结御倭:抗战期刊拾零[J]. 检察风云,2015(14) .

猜你喜欢

出版知识分子
打造出版社拳头产品
接龙小说“出版”,开学大家嗨起来!
众筹出版是一种出版创新
民国时期老课本出版略探
玛丽·安·伊万斯小说在中国的出版与接受
从西方青年学者与翻译家看中国出版“走出去”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
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演变——基于西方几种主要知识分子理论的分析
1930年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眼中的中共——以《再生》为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