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筝艺术的美学价值

2015-05-30张书珮

艺术科技 2015年10期
关键词:美学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风筝

摘 要:风筝起源于中国,是中华民族广大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凝聚了世代风筝艺人的美好祝愿和吉祥企盼,风筝造型、彩绘等多方面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积淀,更富深厚的美学价值。本文主要通过研究风筝艺术的美学价值,为风筝文化产业注入持久动力,从而将中国传统风筝文化发扬光大。

关键词:风筝;美学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

莺飞草长之时,寻一处空旷之地,手牵精美的风筝,任其随风翱翔,这动人的景象早在两千年前就出现于中国的大江南北。风筝艺术将题材的选用、造型的创造、色彩的搭配等各种因素融为一体发展成现今风筝自身独立的语言,有着经久不衰的独特艺术魅力,富有深厚的美学价值。

1 风筝艺术的外在美

1.1 风筝艺术的题材美

中国风筝主要围绕“福、禄、寿、喜、财”这五种题材进行创作。在传统风筝家族中,动物类图案异彩纷呈,数龙凤最具代表性,龙凤自古以来就是祥瑞的征兆,是人们审美理想和艺术化的载体,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审美意识。此外,植物也广泛被作为装饰图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牡丹和荷花。古人云:“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富贵的象征。北京哈氏风筝中的“丹凤朝阳”以凤凰和红日、牡丹绘制而成,象征着美好光明太平。荷花,以“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被文人士大夫视为高洁的象征,民间艺人赋予了荷花“和和美美”、“连生贵子”的意义,如哈氏风筝中的“和合二仙”,传说古代有和合二圣,一人持荷花主婚姻和合,一人持盒主和谐,共同主张夫妻相爱,诸事和顺。

风筝图谱中选取的动物或植物类图案,都以一种写实或者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广大人民对真善美的热切追求,这些追求是质朴纯真的,是内心美好愿望的直接流露。

1.2 风筝艺术的装饰美

第一,风筝的造型美。风筝造型讲究“对称”的原则,从而在高空中风筝才能受力均衡,飞得高稳。整齐一律也是风筝造型的一个重要特点,串式风筝是风筝家族中最能体现整齐一律美的风筝种类,串类风筝由各个单元组成,用一根或多根长线串联起各个距离相同,形状和大小基本一致的单元。串式风筝以潍坊的“龙头蜈蚣”最具代表性,放飞高空犹如长龙随风舞动,极其壮观,体现出一定的整齐一律美。风筝艺人根据中国历史的梁山好汉的故事制作了“一百单八将”风筝,人物神采各异,栩栩如生,一百单八将距离相等、依次排列,每个人物又各具特色,整齐一律美的基础上体现一定的变化之美,更加生动传神。

第二,风筝的色彩美。风筝图案绘制注重色彩的协调与搭配。风筝色彩搭配讲求对比,风筝彩绘的重要原则是色彩醒目,线条醒目,才能在远观距离保持画面的可辨性、生动性。如哈氏风筝中的福寿主要运用红、黄、绿三色。风筝主体蝙蝠用大红色渲染,翅膀上的寿桃采用白上晕红的手法,以显示桃子的鲜嫩,在桃子上加入绿色作对比,使桃子更加鲜明。

民艺的设色不是纯视觉的,而是历史文化的理性积极参与,可见民艺设色具有一定的主观性,遵循自然又不拘泥于自然。风筝设色也遵循了民艺设色的基本规律。中国风筝以一种艺术化的形式承载了吉祥的寓意和内涵,风筝艺人在风筝的造型、色彩运用这些表层形象中传达了自己深刻的寓意,这是风筝的独特美学价值。

1.3 风筝艺术的声律美

“风筝”一词大约出现在唐代,初指占风铎,风吹风铎响声颇似击筝之声,所以被称为风筝,后来经过风筝艺人不断改进音响装置,风筝在空中能够奏出高低有序的交响。在各个风筝流派中,南通的板鹞风筝最富声律美,在板筝上安装大小不同的哨口,中间大口发出浑厚声响,大口外安装若干小口,小口外再安装“哨”,由里向外,由大到小、从口到哨、交错布置,可发出高低不同的悦耳和声,当几十甚至几百支板鹞飞到空中时就犹如一曲空中交响乐,融天地为一体,实为天籁之音。声音是风筝艺人情感的载体,风筝艺人都是注重让口和哨发出的诉诸听觉的曲调来按迹寻踪,听音求心。

中国风筝以一种艺术化的形式承载了某种吉祥的寓意和内涵,风筝艺人在风筝的构思、造型、色彩运用、声音渲染这些表层形象中传达了自己深刻的寓意,这也是风筝的独特美学价值所在。

2 风筝艺术的内在美

2.1 祈祷性

第一,对自然的征服。原始人类在恶劣的自然条件面前,由于生产水平的低下,当遇到狂风暴雨、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时,无能为力,于是风筝就成为人类幻想性的征服自然的载体之一。风筝的装饰图案大都以吉祥幸福为主题,求福求寿的风筝比如“五福齐天”、“福禄寿喜”等,表达喜庆的有“喜上眉梢”、“双喜登眉”等都寄托了人们对吉祥幸福和生命繁衍的渴求。

第二,对灾难的规避。风筝是人类幻想性地征服自然的载体,中国民间有通过放飞风筝 “放晦气”的说法。当某人有灾或生活不顺时,即把名字写在风筝上,当风筝放飞空中,剪断风筝线,让风筝随风把晦气带走。这种说法虽没有科学依据,但体现了民众的纯真质朴、祈求平安幸福的愿望。《红楼梦》第七十回有放晦气的记载。黛玉笑道:“这一放虽有趣,只是不忍。”李纨道:“放风筝图的是这一乐,所以又说放晦气,你更该多放些,把你这病根都带了去就好了”。[1]

2.2 写意性

客观世界是一个虚实相生的世界,而艺术也要追求虚实相生,才能表现一个生动的世界。风筝绘画采用象征寓意,谐音取义等手法将自然界中的真实存在的事物进行夸张变形,以客观事物为基础,却又不局限于客观事物的真实描绘,化景物为情思,以形写神,传达了浓郁的写意性,以此来寄托人们的美好愿望。总之,风筝艺术通过具有象征的写意性来传达人们对于“吉祥”的向往的内涵,中国传统艺术讲求一种虚实相生、情景交融、以形传神的意境美。中国传统艺术家不局限于客观事物的直接描写,而追求一种深层次的意境美,认为艺术是一个从直观感相的摹写到客观寓意的传达。

2.3 心灵塑造性

人性的本真状态是追求自由,而自由与自然是统一的也是同一的,人类回归自然也即是寻求精神的一种自由状态,这也是现代人对自然格外关注与重视的重要原因。而放风筝恰恰与人类的心理需求相契合,放风筝促进了人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把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它可以愉悦身心、放松肌体、宣泄感情。在风筝的世界里,没有尘世的烦扰,有的只是清新的空气,潺潺的流水,和煦的微风,以及放飞者深情仰望的远而蓝的天空。人们摆脱一切主观的限制和束缚,回归到生命的本原状态,达到“独与天地精神之往来”的逍遥精神境界。

3 结语

中国风筝艺术从题材选择、造型雕琢、色彩点缀等方面都寄托着劳动人民最本真的情感,诉说着世代劳动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吉祥幸福的最真切的期盼以及对生活的无限憧憬。中国风筝有着经久不衰的独特艺术魅力,是全人类借以珍贵的民间艺术瑰宝,具有深厚的美学价值,值得我们去传承延续、守护和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974.

[2] 王海霞.民间工艺美术[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3] 唐建军.风筝的文化生态学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8.

[4] 王萍.风筝文化的审美价值研究[D].山东:山东師范大学, 2010.

作者简介:张书珮(1988—),女,江苏人,研究生,初级,就职于南京同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研究方向:装饰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美学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风筝
在手账中为风筝比心
学做风筝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及其价值的解读分析
关于《诗经》中的婚恋诗及其美学价值分析
现代城市雕塑的美学意义探微
中国画的高贵传统
关于如何运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树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推动沈阳市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策略研究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