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出版汉译英翻译的若干思考

2015-05-30黄丽

出版广角 2015年10期
关键词:对外传播翻译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各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也日益密切。在这一过程中,对外出版翻译工作担任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影响着文化信息的选择和转换,更影响着信息传播的流量和走向。这就对翻译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翻译工作者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且承担起重要的责任。本文分析了对外传播视角下,对外出版汉译英中翻译工作者应该承担的责任,希望能为我国对外传播中对外出版汉译英翻译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对外传播;对外出版;翻译

【作者单位】黄丽,河南信阳农林学院外国语学院。

在全球化文化交流的语境中,中国文化的输出和传播已经成为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并在树立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这一过程中,相关的对外出版汉译英翻译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图书翻译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它不仅对翻译者的语言天赋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且还要求翻译者能很好地将其中蕴含的学科背景和精神文化内容展现出来。翻译者在翻译中至关重要,他们是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转换器,起着桥梁的作用。因此,在对外文化传播中,我们应该将翻译者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笔者对我国翻译者在翻译中应该秉持的态度做了一番思考,认为这种态度应该包括译者的责任和诚信两个方面。

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外语教学一直是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它为我国翻译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相较于国外庞大的需求市场,这类翻译工作者的培养和翻译工作的开展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正如我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所说,优秀翻译人才的缺乏使得我国很多好书不能传递给外国读者。事实正是如此,在当前我国的翻译事业中,优秀翻译人才依然匮乏,并且出现了人才的断层现象。很多翻译人才的综合文化素质不高,这也直接影响了他们翻译的作品质量。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季羡林也指出影响翻译质量的两个因素:翻译者外语语言水平的高低;翻译者工作态度是否认真。而其中的态度就包括了翻译工作者的责任和诚信。下面,笔者对翻译者在翻译中应该承担的责任进行探讨。

一、对外出版汉译英翻译中翻译者要重视翻译质量,避免译稿中词不达意的现象发生

在对外传播中,对外出版汉译英翻译工作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很多出版单位为了争抢海外市场,完成相关的任务,在时间上没能给予翻译工作足够的保障,很多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并没有对自己进行严格要求,由于时间不足,导致他们的翻译中存在着较多的词不达意现象;另一方面,由于汉语语言的特殊性,一些内容的翻译难度很大,比如,汉语有着丰富的关联性和不确定性,这就使得很多翻译者在翻译中把握不准原文要确切表达的意思。如在中国哲学书籍的翻译中,“势”是一个较为常见的哲学名词,尤其是诸子百家中的法家(韩非子)更是将其作为自己思想的核心之一。而“势”却有着很多的意思,如权力、趋势、倾向、势能、优势等等,并且在不同的思想家中,“势”字的含义也不同,甚至在同一思想家用到“势”字时,也会在意思上出现变化。这就要求翻译者在翻译相关的中国哲学典籍时,自身的人文修养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其准确的翻译,而这种高素质的翻译者正是我国目前缺少的。很多人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但是外语水平不行;而另一部分专业翻译人才却在社科人文方面的修养达不到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充分理解的水平。所以,翻译者一定要重视翻译质量,避免译稿中词不达意现象的发生。

二、对外出版汉译英翻译中翻译者要坚持“信、达、雅”

优秀的翻译人才要在语言能力和文化修养方面进行提高。翻译者要在提高自身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完善自身的文化修养,进而实现对外出版汉译英翻译中“信、达、雅”的工作标准。“信、达、雅”是源于清末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的翻译经验总结。严复在其著名的译著《天演论》中的“译例言”提出了这一翻译标准:所谓的“信”就是指翻译工作者在翻译中要忠实于原文,不增删,不歪曲,不遗漏,要保证译文和原文的统一;所谓的“达”就是指翻译工作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不拘泥于原文固定形式,在合理变化的基础上,做到译文的通畅;所谓的“雅”是指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用语得体,在原文意思充分准确表达的基础上再追求译文的优雅顺畅。这是严复在当时翻译外文著作时秉持的翻译理念,后来也逐渐成为翻译界中的一个基本要求。很多翻译者在将外文翻译成中文的时候多是遵循着这种原则,所以,当翻译者在对外出版汉译英翻译中也要坚持“信、达、雅”,这对于保证和提高翻译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天”在汉语中有着很多的意思,根据不同的意思译者可以做出对应的翻译,根据《新英汉大辞典》有以下翻译:如天空——heaven、sky;自然——nature;季节—— season;白天、昼夜——day;天气——weather;主宰者、造物主——Heaven、God;丈夫——husband,但是与我国通用的《现代汉语词典》相对照可以发现,这两者对于“天”的解释还是有着较多不同之处,而且汉语的解释更加具有抽象性,也体现了其不确定性和丰富的联想性。从这一方面来说,翻译者要想取得高质量的翻译作品,就必须从对自身文化的充分理解入手,在理解准确的基础上,再进行准确的翻译,做到准确、通畅、优雅,而这需要翻译者在文化修养和中西文化的对比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三、对外出版汉译英翻译中翻译者要有责任与诚信意识

翻译者的责任主要体现在对文本、对作者和对读者负责三个方面。首先对文本负责,就是翻译者要在翻译过程中坚持“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力求措辞的准确与通顺,并且对文章的语言风格等各方面都要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其次,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还要对作者负责,作者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会将自己对某一事物或观点的看法融入作品的创作过程中,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将作者作品中的思想准确地表达出来,这也是对作者本人的尊重;第三,对读者的尊重,在对外出版汉译英翻译中,这个尊重主要指的是对海外读者的尊重,这主要体现在对读者文化背景的考虑,对于海外读者不清楚的事物要给予必要的注释说明,同时,还要在考虑海外读者可接受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合理的解释、推演和再创作。

翻译者在创作中的责任和诚信意识是作品高质量的重要保证。在这个过程中,不论是翻译、编辑、审校还是排版,每个环节都要做好质量把关。当翻译任务到来的时候,翻译者首先不应该考虑业务问题,而应该要想方设法地去提高翻译质量。如果由于自己水平或者其他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无法保证翻译质量的时候,翻译者一定要从诚信的角度出发,对于是否接受该业务做出合理的考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我国图书翻译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对外出版汉译英翻译中,翻译者要树立正确的翻译和传播观念

在我国对外出版汉译英的翻译中,由于不同地域的作者和读者在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着较多的不同,所以,翻译者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翻译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文化的对外传播过程中发挥桥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保证海外读者认同我国对外图书翻译中所传递的信息和价值观导向,促进图书在海外市场的发行,翻译者还要重视受众的主体地位,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翻译者还要树立正确的传播思想,如果一味地强调“受众中心论”,那么,我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就会在翻译的过程中丧失自主性,从而造成传播思想的偏离,这正是对外宣传过程中的一大忌讳。翻译者应该在坚持传者和受者的“双主体”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文本的翻译和文化的传播,在兼顾读者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的同时,还要坚持文化的自主性,在信息的选择、表达和流量控制方面做出相关的努力,以实现“读者主体性”和“文化自主性”二者之间的平衡。

总之,对外出版汉译英翻译中,翻译者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他们是我国对外图书出版和文化宣传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提高翻译图书的质量,是当前我国对外出版汉译英翻译工作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而这个问题解决的关键与核心就是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优秀翻译者的培养。翻译者要在外语水平提高方面做出努力,还要积极提高自身的综合人文素养,从而在充分理解自身文化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我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1]张维. 对外出版汉译英小议[J]. 对外传播,2013(8):27-28.

[2]黄晓琴. 对外传播中翻译的“主体性”思考[J].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46-48.

[3]毕文成. 浅析对外宣传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凸显[J].出版广角,2012(2).

[4]黄强. 对外推广翻译中译者的责任与诚信[J].出版广角,2014(4).

猜你喜欢

对外传播翻译
《厦门日报》:联手华文媒体 讲好厦门故事
新形势下国家形象塑造及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新媒体时代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研究
新媒体时代我国对外传播“搭车思维”的应用
文化在我国国际话语权中的作用及路径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中国文化典籍英译与对外传播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