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
2015-05-30王茹赵会颖
王茹 赵会颖
摘 要: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分析了当前英语教学中对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
1.英语教学中对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存在的问题
(1)跨文化教育没能得到教师的足够重视。英语教师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意识是首要前提。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许多英语教师都抱着跨文化教育可有可无的心态,把英语教学单纯视为语言教学,从而只对语言相关的知识进行讲解。在这种认知的作用下,老师们极少给学生灌输跨文化知识,更何谈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呢?此外,跨文化教育体系的构建要求教师拥有一定的跨文化素养,然而很多老师并不满足这个要求。譬如,有的英语教师虽然英语好,也深谙国外文化,却受限于不良的汉语表达能力和贫乏的本土文化知识,导致教学中的失衡,难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中西文化观。更有甚者,只了解语言本身,而对国内外文化都甚少涉猎,对于他们而言,帮助学生培养跨文化意识更是无从谈起。
(2)课堂教学较少涉及跨文化内容。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关键在于课堂上的讲解和无形中的渗透。然而,跨文化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少有涉及,这是当前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部分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首先,学生仅凭借当前对跨文化内容涉及甚少的教材,难以对国内外文化进行充分了解;其次,少有教师对教材中的跨文化内容深入讲解,从而导致学生甚少接触相关内容;最后,多数教师本着不脱离教材的原则,很少补充跨文化方面的知识,而是在学习语言上花费了大部分课堂时间。
(3)英语跨文化教育方法单一。如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方法仍被大多数英语教师所采纳,局限于书本知识的讲解,几乎不知如何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涉猎国外名著和电影。本就单薄的跨文化教育在这种缺乏多样性的教育方法下更是难有成效。实际上,我们不妨尝试跨文化教育的方法,如交际法、听说法、认知法等,倘若教师只采用单向讲解的教育方法,那么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識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就很难被调动起来,从而难以在提升跨文化意识上得到较大进步。
2.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
(1)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赏析提升文学素养。作为一种语言艺术,文学作品也是重要的人类精神的载体,以其包容性记录着一个民族的心路历程。民族的文化特点无不反映在该民族的文学作品中,因此我们可以说一个民族的文学作品就是这个民族文化的镜子。民族语言的精华部分就在文学语言中,学习者所需要的生动的语言环境就可以从文学作品中来获取。承载着英、美悠久民族文化传统和引人入胜的文化气息,一部英语文学作品常常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我们可以在阅读这些优秀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对其社会关系、风俗习惯、文化特色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我们可以借助对《圣经》的阅读来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因为在英语中有大量的成语典故和名言警句都源自《圣经》;人们总喜于用空前绝后来形容莎士比亚,若想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进行了解,不妨读读莎翁著作;若想从美国当时开拓者的形象和印第安人的境况了解美国早期文化,我们不妨读读库伯的五部曲。深刻的人生哲理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而这些哲理往往蕴含在经典的文学作品中。在这些作品中,往往有着跌宕起伏的情节、特点鲜明的人物角色,因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们的跨文化意识。
(2)对日常生活模式进行深入了解。文化学习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日常生活模式。利用各种媒介,让学生在仔细观察中思考并总结英美人民的诸如寒暄、打电话、写信、约会习俗、家的概念(家谱)、(报刊分类)广告、求职、度假、运动、交通等日常生活以及行为习惯,并联系自身,对比本国文化,以加深对英美人日常生活模式的认识。例如,在饮食文化知识的学习中了解中西方人民不同的饮食习惯、特征及禁忌;在对西方节日文化知识的学习中,深入了解中西方不同节日名称、庆祝模式和历史渊源等。具体到称呼的问题上,可以了解到:在20世纪30年代,英美人常以“Mr(或Mrs,Miss)+姓”称呼同事或邻居,而在今天大致上都用名字称呼对方(不论年龄大小)。不过,若是在正规场合或是双方地位悬殊时,以名相称仍然不妥,甚至会引起反感。有了这些知识储备,学生今后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势必会少走些弯路。
(3)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来感受异域文化。“身临其境”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异域文化,所以教师可以通过适当地设计一些以英语为主题的活动,使学生得以亲身体验英语国家的艺术和文化等。譬如,系内可以通过开展英语文化节、多类型的英语大赛、英语角、师生合作创办英文报纸或编排英文话剧等能够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活动,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4)通过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作为这个网络化时代地球村中的公民,教师可以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通过组织学生观看以文化冲突为主题的电影和教学短片等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教师还可以发动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讨论所观看的内容,从而在合作与互助中更为全面地总结出跨文化交际中的注意事项。
(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冀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