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花鸟画中的“比德说”

2015-05-30蔡华成

艺术科技 2015年10期
关键词:花鸟画题材

摘 要:“比德”在春秋时候被明确提出来,这在绘画中可以充分地表现出来。在中国花鸟画中的影响,首先体现在画家对题材的选择,其次在花鸟画的用笔设色等方面也可以看出来。“比德”的出现使中国花鸟画的内容更加丰富,并且使花鸟画更具思想内涵,意境更加深远。

关键词:花鸟画;比德说;题材

“花鸟画”是丹青中独特的类别,主要把花鸟树木作为创作默写题材。它分类众多,从描绘的素材来划分动物、植物、水果、翎毛等。其绘画上方法较多,描绘技术的细致和粗放作为区分的标准,有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从墨色区分为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设色花鸟画、白描花鸟画和没骨花鸟画。花鸟画在绘画史变迁中为了符合观赏者的审美要求,产生出在事物的基本外形之上的比喻、兴德的绘画创作。因此,“花鸟比德”在绘画创作中有着很大帮助。

1 “比德说”的内涵

“比德”是儒家的一个美学思想。儒家在欣赏整个物质世界的美时,经常会把自然界的秩序和事物与我们所在的日常生活所联系起来。这种思维方式作为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常常出现在儒家经典中,影响深远。“比德说”明确提出是在儒家“仁智之乐”的审美思想中。儒家主张从道德角度体验自然美并提出了“比德说”:基本的物质世界的花鸟鱼虫等能够吸引观看者感到漂亮的方面是因为他们的物质外形表达了和人道德品质一样的特点;“比德”是把欣赏主观的人和物质的客体的花鸟鱼虫相比,并且欣赏主体在物质客体的观赏时领悟到的一些生活的美好与通达的思想。

道家思想来自老庄,强调“自然”的观念,反对世俗道德和心智活动,然而它也认为美不在事物的形质,而在于道德的充满。不过其所指的“道德”是指道家的“道德”。儒道二家都认为有美德的圣人是道的表现人。孔孟与老庄都以水喻道,孔孟主要取其动态以明积极进取之德,老庄主要取其静态以示清虚、通脱、不争之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菩利万物而不争。”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夫虚静恬淡寂摸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这与儒家的“比德”为美的思想基本上是相通的。在《逍遥游》中,描写的大鹏形象气势磅礴,扶摇直上九万里,所说的就是他理想思维境界的象征和给自己赋予了大鹏的美德。大鹏的生活习性极其清高,是庄子精神美的化身.庄子以大鹏自况,正暗合于儒家“比德为美”的审美观念。

2 “比德说”对花鸟画的影响

2.1 在题材方面的影响

花鸟画繁盛于宋代,因为花鸟画在宋代是经历从理智到感性的历程。宋代理学所重视的是推究事物的原理与获得知识这两种思想并强调观物,即发展成为新儒学的了解事物的理论与培养道德的方法。朱熹表达了理学家把道德的“理”放在整个物质世界的事物中,从而可以看出他们十分重视物质事物本身的物质世界规律。因此,从人类外在的道德修养,内在性格情感,花鸟鱼虫大体是主观思想“格物”的对象,主要是有物质世界本身对自然秩序了解到人类生活环境的人伦道德。

“比德说”在花鸟画中入诗入画创作出无数优秀作品,如宋徽宗赵佶的《芙蓉锦鸡图》,他在图的右上角题了一首诗:“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鹥。”题诗揭示了画幅的“比德”意义。古代锦鸡有被叫作雉,根据儒家的观念是有一种吉兆的意义,即“瑞应”的意思,同时又具有皇权意向,因此锦鸡被赋予了一定政治的倾向。它还被认为适应儒家思想品质,即“仁、义、礼、智、信”五种中国传统五德。宋徽宗把锦鸡来比做自己,认为自身具有五种品德,并且要像锦鸡一样平稳自在。

中国花鸟画以梅兰竹菊四君子图、松竹梅岁寒三友图等为素材的绘画越来越多,至明清时期发展到高潮。以上绘画作品让人不自觉地想起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屈原的芳草兰芷以喻君子等等,这些题材还有很多,它们大多是在宋代产生或者是在宋代时形成的,都突出了“比德”的思维方式,“比德”是花鸟画题材的选择者。画家们在描绘景物状态时,大多是偏向于把自己心理的情感与喜欢的事物变成事物,像把梅花比喻君子,给予梅花君子高贵顽强的品格,完美地展现君子的包含了其他“三君子”的品德,像君子一样不畏严寒,傲然挺立,幽香四溢,高贵顽强的品格。

画家寄情于事物,把事物进行“比德”,进而排遣心中的郁结之气,在这个条件下宋代花鸟画得以产生。宋代之后,国家实力与文化积淀越来越弱,文人士大夫们对政治的雄心难以实现的情况下,进而投入到文学艺术方面来探求心灵所安放的地方。兰花品质高洁清雅、遗世独立,恰巧符合这个时代文人的思想面貌,从而使文人士大夫之间出现共鸣,所以兰逐渐被一些在政治上有远大理想但是没有被世俗理解的文人当作情感的依靠。他们通过对兰花描绘,抒发出报效自己国家却没有途径、有才华却没有人认可的情感。当北宋被毁灭,南渡的国人对自己的国家的怀念,清高、孤芳自赏的兰花品德被更加充分探寻出来,它表达了了文人坚持保留自己的风度的信心和毅力。文人把对兰的悠闲安静、孤高耐寒的特点来比德,寄寓了它人类才有的情感、道德。比德不是离开人类社会生活的自然美,而是在于自然与人的关系,兰花的美丽是具备社会性、人文性、伦理性。

关于以上花鸟画的意义可以知道它们的存在是为了让后面的人看到全部的“比德”这种思想逻辑,它们正确的方面就是对自然界花鸟的选择的正确。中国特有的“四君子图”等的经久不衰是由“比德”的思维方式造就的。

2.2 在设色方面的影响

中国花鸟画在针对设色方面的观念,从过去到今天,从工笔到写意,从色彩到墨色发展,不只是设色变化与绘画方法的变迁,而是绘画表现方面所经过本质变化。它是一次思维的发展,从彩色到水墨,再到色墨结合起来运用,跟着绘画大家思想的变迁,完全表明了中国花鸟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代花鸟画总体来说,出现了“富贵与野逸”这两种不同思想绘画。讲述他们由于生活环境与各自品格、意志、道德的相异,因此产生出“富贵”与“野逸”的相反的花鸟画绘画特色。这两种风格在设色方面也是随着画家思想的不同,所表现的感觉也是不同的。在“比德”思维方式影响下,“黄家富贵”的色彩风格影响着花鸟画坛,它色彩华丽、装饰意味很浓,虽艳丽但是很沉着。北宋前期,黄居案延续了以黄筌为代表的富丽华贵的特点,并且被作为当时花鸟画选择好坏风格的风向标。因此,徐崇嗣由于不能很好适应黄居案所代表的绘画风格,最终舍弃了先勾后染的畫法,选择了直接用色彩描绘花鸟。他的作品由五彩绘成,没有任何用笔墨勾勒的痕迹,这种方法就是“没骨法”,这种绘画不但保留了以徐熙为代表的绘画风格,而且符合当权者的审美。

伴随着社会审美的需要,花鸟画出现了新的风格,崔白打破了“黄家富贵”的传统风格,开拓了以墨色为主的,也用淡色,其绘画风格与徐熙的风格非常相像,只是徐熙的画更显示出色墨相间的风格。在花鸟画的发展过程中,色彩观念的转变与画家的喜好、所处环境、地域、社会需要都有很大的关系,设色的风格被当时的“比德”思维方式影响,色彩被赋予了一定的思想内涵。

参考文献:

[1] 何延喆.中国绘画史要(第2版)[M].天津美术出版社,1998.

[2] 黄宗贤.中国美术史纲要(第1版)[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3] 邓乔彬.中国绘画思想史[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蔡华成(1979—),男,江苏盐城人,硕士研究生,盐城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中国画。

猜你喜欢

花鸟画题材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吴国良花鸟画选
工笔花鸟画
寧靜以致遠——简评张峻民的花鸟画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院体花鸟画是怎样来的?
卓尔不群——顾光明花鸟画欣赏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