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
2015-05-30侯建全
侯建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设备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去。各种音频、视频资源作为课堂的扩展资源在语文教学中也得到广泛运用。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依托这些资源天马行空,把学生搞得云里雾里。各种“泛语文”的东西也在课堂中层出不穷,结果语文课变了味。这一切都源于教师在教授语文课时忽略了文本的解读,脱离了语文的学科特点。全国特级教师、语文学科新生代代表人物孙双金老师就提出“上好语文课,文本解读是第一步”。那么如何做好文本的解读,为上好语文课打好基础?
一、熟读课程标准,找到文本解读的依据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学课的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它是全国各学科权威学者的心血结晶。作为语文教学的课程标准,它明确规定了各年段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语文素养,在听、读、说、写各方面应该达到怎么样的水平。有了課程标准,我们在文本解读过程中就能明确各年段学生应达到怎样的一个三维目标;有了课程标准,我们在文本解读过程中就能做到有章可循。为此,课程标准是我们解读文本的依据。
二、了解学生的缺失,确定解读文本的目标
说到底,我们的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就说:“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在这里孔子强调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要用不同的方法,同样,不同的学生,我们要教授不同的内容,难易要合适。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前一定要先了解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他已经具备了怎样的教学体验,了解同一班级中各个学生已具备了怎样的语文素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握住文本解读的层次,做到心中有数,从而确定文本解读的目标,为文本解读找到方向。
三、细读、精读文本,找准文本解读的方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苏东坡也曾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些不约而同地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我们在解读文本时也要读,而且是细读、精读,一字一句地研读。通过阅读我们才能与作者建立起良好的对话,体会作者在撰写文本时的内心体验,感同身受地与作者一起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达到与作者共鸣的效果,从而在教学时做到更好的传情达意,让学生体验文本中的情感。
语文学科工具性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语文学科在整个教学内容中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不认真解读好教学文本,认真上好每堂语文课。这样,我们在教学时才能胸有成竹,驾驭课堂时才能游刃有余。上好语文课,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