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趣
2015-05-30马春梅
马春梅
摘 要: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让数学知识的学习在兴趣的陪伴下进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将数学教学呈现出更完美的姿态。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學方法;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是学生未来数学学习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为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形成较强的数学学习能力。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新课改倡导的重要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对于小学生的学习,趣味性是关键,没有趣味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没有趣味的教学是无效的教学,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怎样才能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是我们探究的目标之一。
一、让课堂教学新颖、形象
数学学习属于逻辑思维,数学内容的特点很抽象,学生接触后不容易理解。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让数学知识的学习在兴趣的陪伴下进行。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与教师的教学方法采用有直接的关系,教师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实践,将学生带到数学王国里,在趣味性的陪伴下学习数学,完成数学知识架构。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是通过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完成和实现的。教师采用了直观形象的教学的方式,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拿出生活中的真实教学素材,通过多媒体的形象展示等手段,使学生面前呈现的数学知识是鲜活生动、形象直观的。因此,教师要采用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进一步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让数学学习在美的氛围中完成
数学的学习是学生知识建构的重要部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将数学教学呈现出更完美的姿态。让学生面对的数学学习是美好的、美丽的,这样就可以在美的氛围中引导学生学习。数字书写的美、几何图形的美等等,都是学生兴趣激发的燃点。学生通过看教师演示的图形变化,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美好,这样就可以形成他们学习数学的愿望。知识的美是吸引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趣味永远是小学教育教学的重点,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趣,让学生有意注意时间尽量延长,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标。
参考文献:
洪松舟.我国有效课堂提问研究十余年回顾与反思[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