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探索
2015-05-30甘甜
甘甜
[摘 要]本文以丽江师专学前教育专业为例,立足地方发展需要,分析在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下对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强调突出专业性与应用性的同时,还需考虑就业与地域性对人才培养的影响。在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中,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具备逻辑性和体现实践性。不仅要加强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还应突出地方民族文化特色,才能培养出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需要、推动地方幼儿教育事业稳步前进的学前教育人才。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专科;学前教育;培养模式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1.136
丽江师专以丽江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蘊为依托,为丽江及滇西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教育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在有着110余年的教师教育办学历史与经验的同时,面临着社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挑战。如何培养“品德好、专业实、能力强、素质高,适应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成为丽江师专人才培养的新目标。由于社会需求的变化,作为校级重点建设的学前教育专业同样经受着考验。
1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指导思想
1.1 学前教育教师的基本要求
1.1.1 幼儿为本
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未来的幼儿教师,《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上应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研究新成果,体现社会进步对幼儿发展的新要求。整个幼儿教育环节中,教育的主体是幼儿,应引导未来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与教育观,掌握必备的幼儿教育知识与技能,参与到幼儿园教育实践的同时丰富专业体验。并且能够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与个体差异,做到“爱心、平常心、细心、耐心、责任心”的“五心幼师”。
1.1.2 师德为先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要求教师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将“干一行,爱一行”的传统观念转变为“爱一行,干一行”。只有幼儿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把它当作终身的追求与目标,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幼教事业中去;只有幼儿教师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才能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1.1.3 能力为重
一方面,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应该是“全程实践”的过程,将实践教学工作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部学习过程,同时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整个流程,使其呈现出实践内容全程化、实践场所多元化、实践方式多样化,以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为目标,成为幼儿教育真正的实践者。另一方面,学前教育的专业能力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在教育实践中的集中体现,是保障其完成职业要求和工作职责的必要条件,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和幼儿的健康快乐发展。进入职业生涯后,幼儿教师需要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保教实践中,提升保教实践能力。
1.1.4 终身学习
教师是终身学习者,在持续学习和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应实现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的一体化。专科层次的幼师职前教育,强调专业知识的积累与专业技能的培养,但是在职业环境中,职前所学内容的适应性与灵活性仍然存在缺陷,这便需要幼儿教师在职深造学习,反思实践中的问题与困惑,做到“知行合一”,巩固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
1.2 专业性与应用性
1.2.1 突出学前教育的专业性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开端,幼儿教师在学前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幼儿教师并非“保姆”,而是一份专业化很高的职业,这就决定了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需要具备专业性。从专业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的培养,塑造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结构。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从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五个方面的内容来了解幼儿园教育,掌握与幼儿教育的要求与方法。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够适应幼儿园职业环境、遵循幼儿教师规范及拥有较强的专业素养,为社会输送专业的学前教育人才。
1.2.2 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更加突出应用性,然而应用性并不是简单对接和止于现实、唯现实至上的实用性,而应是在掌握和创新理论基础上的对现实的超越。所以,专科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应该是构建理论知识体系的应用,到理论付诸实践,并从实践中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的应用。
1.3 就业与地域性
1.3.1 拓宽就业渠道
丽江师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近三年的就业率达到86%以上,专业就业的比例较高。与同类高专院校一致,曾经培养的学前教育人才主要就业面向为一线幼儿教师。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投入,以及大众对学前教育的认同度提高,学前教育的就业岗位由传统的幼儿园、托儿所、社区幼教机构、早教中心等学前教育领域相关的教学管理工作,拓展到家庭高级育婴师、学前教育出版机构、玩教具研发机构、少儿英语培训机构、少儿艺术培训机构的相关工作岗位。
1.3.2 立足服务地方
丽江师专的招生面向以云南省生源为主,并且就业服务区域大部分为云南省境内,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结合地方资源及优势,彰显云南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与特色。在推动地方教育文化发展的同时,传承和保护云南本土民族文化。
2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的实践探索
2.1 横纵对接的专业课程体系
2.1.1 横向:打造“通识”、“专业”两平台,夯实专业基础
(1)知识网络的构建。通识教育平台横向衔接学生的知识网络,使之具备通用的公共基础知识与技能,教学内容包括政治理论、外语、计算机、体育以及人文社科方面等;在教学进度方面,通识教育平台与专业教育平台的基础课程主要放置在第一、第二学年。学生在前两年能够将基础打牢,并形成横向面较宽的知识网络体系。
(2)专业能力的培养。专业教育平台纵向链接专业课程,设置8门专业主干课程、6门专业基础课程以及5个专业实践项目。主要以学前教育专业的知识、技能、素质为要素,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课程进度放置在第一、第二学年,扩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并为后来的专业学习做铺垫。
2.1.2 纵向:必修、选修与方向课程环环相扣,突出专业特长
(1)必修、选修与方向课程的衔接。必修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是基于必修课程的内容进行设置,而方向课程的设置又基于选修课程的基础之上。形成了必修、选修与方向课程环环相扣,递进、深入而具有延展性。例如: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作為必修课程夯实基础;幼儿传染病及常见病预防、幼儿心理健康与保健、婴幼儿膳食与营养、儿童行为观察与指导作为选修课程拓展知识面;0~3岁婴幼儿发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婴幼儿护理与指导以及优生学是早教方向的深入学习。
(2)方向课程突出专业特长。方向课程设置早教方向、音乐方向、美术方向3个模块,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及就业倾向,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方向,培养个人专业特长。如果学生的兴趣偏向音乐方向,那么通过第1、2学期的必修课程——乐理与视唱练耳、钢琴基础、舞蹈基本功与形体训练打下基础;在第3学期的专业限选课中,可以选幼儿歌曲、民族民间舞;第4学期选择自弹自唱、幼儿舞蹈;第5学期的方向课程中可以学习幼儿舞蹈与创编、唱游与律动、幼儿歌曲伴奏及音乐鉴赏,4门提升音乐舞蹈技能、扩展艺术视野的课程。从而形成了专业技能与专业特长的纵向贯穿,有铺垫、有梯度的渐进式学习。
考虑到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能够让学生在就业中具备一定的优势。通过设置专业方向课程培养具有特长的学前教育人才,一专多能的同时也是学有所长的业务骨干。
2.2 专业核心技能与职业核心技能的培养与课程设置紧密结合
2.2.1 专业核心技能相关课程设置情况
学前教育专业核心技能包括:教育教学能力、幼儿园保育能力、幼儿园服务管理能力。通过开设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三门课程,从幼儿的生理、心理、教育特点与要求来铺垫学前教育的专业基础,让学生掌握教育的理念、方法和幼儿的身心年龄特点,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及保育能力;结合《纲要》要求,开设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五大领域的教学法课程,着重训练学生对五大领域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提升学生的幼儿园教育教学能力;通过开设幼儿园管理、家园共育指导策略、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婴幼儿护理指导、优生学等课程,培养学生在幼儿园实践中的服务与管理能力。
2.2.2 职业核心技能相关课程设置情况
为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职业环境、满足职业需求,将职业核心技能凝练为“三能八会”。“三能”包括:能设计组织幼儿教育活动、能创编幼儿舞蹈、能创设幼儿园环境。支撑的课程为五大领域教学法课程、舞蹈课程、美术课程、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等;“八会”包括:会朗诵儿歌、会讲儿童故事、会唱幼儿歌曲、会跳儿童舞蹈、会制作幼儿玩具、会弹一手好琴、会画一手好画、会写一笔好字。支撑的课程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儿童文学、乐理与视唱练耳、幼儿园玩教具制作、钢琴基础、色彩与素描、汉字书写等。每一项职业技能都设置了相应的课程,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
2.2.3 专业核心技能与职业核心技能的实践路径
集中统一的实践路径是通过深入幼儿园、早教机构的见习与实习,实地了解幼儿的真实情况,掌握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规律及方法,熟悉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工作、家长工作。
灵活安排的实践路径是通过校内外的专业汇报表演,协助幼儿园排练节目、制作玩教具及环境创设的契机,锻炼学生的各项技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2.3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2.3.1 课内外实践教学相结合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艺术类课程偏重技能训练,教学法课程侧重对儿童的观察能力、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能力、玩教具制作能力、游戏的设计组织能力等。专业能力的培养,仅有“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真枪实弹”的进行训练。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不仅在课堂上有教师示范、学生展示操作的环节,而且在课外业余时间需要学生自主练习和完成大量的实践任务。
2.3.2 教育见习、实习培养专业实践能力
每一学期统一安排一周时间到幼儿园进行见习,见习任务由学前教育教研室统一下达。并且每学期、每个班的专业课程科任教师要结合本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对见习一周的学生安排见习作业,并对见习作业进行成绩评定。
借助“国培计划”脱产置换项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第五学期与参加“国培计划”的农村幼儿园一线教师进行“一对一”顶岗置换。要求学生实习过程中第一周为见习,第二周为保育实习,待熟悉了幼儿园环境后,从第三周开始进行教育实习。顶岗实习涉及内容较广,包括五大领域的教育教学活动组织、游戏活动的组织、幼儿园玩教具制作以及环境创设,以及顶岗期间的班级管理、一日生活的组织,都要求学生一一操作实施,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2.3.3 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丽江师专在学前教育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为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目前已建成手工环创教室、幼儿园情景模拟教室、舞蹈与形体训练室、数码钢琴教室(2间)、钢琴房(40间)等。以此为实训基地,开展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训工作。所有实训室全天开放,并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以及设备、器材,让学生自由选择时段,完成专业技能的训练任务,巩固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目前正在积极创建奥尔夫音乐实训室、感统训练实训室以及科学探索实验室,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2.4 “校园”互动合作
2.4.1 以就业需要为导向
目前丽江师专学前教育专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有21个,通过见习、实习的机会,与建立合作的单位进行沟通,以书面反馈表的形式收集各幼儿园对于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及建议。一方面,根据幼儿园的人才需要导向,培养高素质、强技能、会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办学特色。
丽江师专在进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过程中,将原有的“保育方向”更改为“早教方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倾向于3~6岁的幼儿教育,早教课程更倾向于0~3岁的婴幼儿早期教育。“早教方向”的改革思路是受到当前发展势头较好的早教市场影响,学生就业不一定扎堆幼儿园,可以从事幼儿园之外的早教机构工作。
2.4.2 邀请一线教师进课堂
每一学期都特邀昆明、丽江等地的幼儿园园长、一线幼儿教师进课堂,为学生做专题讲座。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真实的案例和切身的感受,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在校学生带来全新的教育理念,反思在专业学习中的缺陷与不足。对学生的专业成长、专业态度有着较为积极的促进作用。
2.5 特殊儿童教育课程
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了特殊教育方面的课程,如特殊教育导论、特殊儿童沟通策略。为了社会中的盲童、聋童、智力落后儿童、超常儿童、言语障碍儿童、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等特殊儿童的需要,让学生学习和了解关于特殊儿童的相关知识,以及如何进行沟通、教育的方法与技巧。
3 突出民族特色,服务地方教育
3.1 专业课程中的民族元素
丽江师专地处少数民族聚居区域,所培养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大部分将在云南省境内就业。所以,课程设置过程中,考虑到云南省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将民族元素渗透到课程体系中去。例如民族民间舞、民间工艺美术以及美术鉴赏中的纳西东巴画的教学内容,音乐鉴赏中少数民族儿歌、童谣的欣赏,都充分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特色。
3.2 服务地方学前教育事业
丽江师专的办学定位为:立足丽江,服务滇西北,面向云南,辐射全国,充分利用学校办学优势主要为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合格师资,同时为地方支柱产业提供应用技术型人才及智力服務。丽江师专教育科学系自2010年以来,承担了云南省“国培计划”的培训任务,主要为云南省农村的一线幼儿园教师以及小学转岗教师提供专业的培训服务。此外,为丽江地区的幼儿园培养输送了大批一线幼教人才,对丽江市古城区的多所幼儿园进行过教师专业理论与技能培训,也参与过丽江地区幼儿园质量评估工作。对丽江地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梁周全.专科层次学前教育全程实践教学的模式建构[J].学前教育研究,2011(5).
[2]刘占兰.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J].学前教育研究,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