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015-05-30江海明

俪人·教师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发散思维创设情境

江海明

【摘要】新课程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乐于学习,实现教育过程中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应用知识,拓宽发展学生的探究技能,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创设情境 探索技能 发散思维

一、创设情景培养技能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因为只有在一种原始的情境、生活的情境、活动的情境、游戏的情境中,才能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调动学生内部已经形成的知识、经验、策略、感受和兴趣,使学生自主地调动出内部的东西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对问题深入地理解。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民主的学习情境,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提供思考的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特长,提高素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研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更深刻地获得数学知识。

二、探索技能发展思维

数学技能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训练而形成的一种动作或心智的活动方式。因而,数学技能可以分为心智活动技能(如数的计算技能等)和动作技能(如测量技能等)两类。

在数学技能的学习中,主要涉及的是数学心智活动技能,下面就以利用公式进行计算9982×10022为例,谈谈如何让学生经历数学技能(此例为数的计算技能)形成的过程。可以进行如下设计:

第一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计算题目,让学生猜测一下有几种方法进行计算,并说说方法。第二步,探索尝试,寻找方法。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解决9982×10022=?之后,小组交流整理。接着,以小组为单位,全班汇报,汇总解答策略,学生的解答方法很多,也很新颖奇特,充分展现了学生的思维过程。第三步,进行方法归类,大致可分为:1.先算乘方,再把积相乘;2.先算两底数之积,再算乘方;3.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便运算。学生计算后,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出最简单的方法向全班同学汇报。这一题相乘两个数都较大,用方法1和2比较麻烦,而且容易出错,用方法3进行计算是最简便的:9982×10022=(1000-2)(1000+2)=10002-22。通过问题探索,让学生体会利用公式进行计算的优点:方便简单、计算的正确率高。

从上面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掌握利用公式进行计算的过程中,经历了探索与创造,充满了欣喜,也充满了曲折,正是由于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学生对为什么要用公式计算有了切身的体验,更清晰的认识到公式计算的意义及优越性,从而更牢固地掌握了公式进行计算的技能。

数学技能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遵循着“懂→用→熟→巧”的进程。數学技能的形成又要以知识的理解为前提,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经历数学技能形成的过程,理解数学技能本身的意义,再辅以必要的练习(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解性),才能使整个数学技能的形成和发展成为积极的智力活动方式。

三、发散思维提高能力

发散思维的培养,主要是教学上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美国教育学指出:“创造力=知识量+发散性思维”。徐利治教授也曾讲过:“数学的新思想,新概念和新方法往往来源于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人们依据研究的对象所提供的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对信息和条件加以重新组合,探求多种解决方案或新途径的思维形式。因此在中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是很重要的,只有通过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数学练习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重视创新能力的思维发散训练,提供学生思考的空间。把同一个问题作多种思考,不拘泥于教材提供的解题思路。如:学习“等腰梯形的判定”的内容时,让学生思考: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吗?让学生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证法一:如图将CD平移到AE位置.

此时四边形AECD是平行四边形.

则AE∥CD且AE=CD,

∴∠AEB=∠C.

又∵∠B=∠C,

∴∠B=∠AEB.

∴AB=AE.(三角形等角对边等)

∴AB=CD.

因此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证法二:如图延长BA、CD相交于点E.

∵∠B=∠C

∴三角形BCE是等腰三角形

∴EB=EC即∠EAD=∠EDA

∵AD∥BC

∴∠EAD=∠B∠EDA=∠C.

∴∠EAD=∠EDA即EA=ED

∴AB=CD,

∴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证法三:(略证)如图作梯形ABCD的高AE、DF分别交于BC于E、F.

先证△ABE≌△DCF

可得AB=DC

∴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活动,让学生初步懂得添加辅助线的一般方法,学会将梯形问题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矩形、等腰三角形来处理。当然,也同样鼓励学生的其他解决方法。总而言之,在解法上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这样学生的创新欲望就会更强烈。

创新需要时间,创新更需要空间。学生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才能感悟出数学的真谛,才能逐渐养成创新的习惯,才能培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离开了空间、离开了学生的活动,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所以我们教师要像课例中那样,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这个空间中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

总之,在课改中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造条件,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并加以正确引导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变得越来越活跃,越来越独特,而这是创造性思维所具有的灵活、流畅、新颖的特点,只有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不断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曾淑英.基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

猜你喜欢

发散思维创设情境
探微小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个性化与多元化
在小学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如何将生活实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